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术前早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解金红 刘鹏 +3 位作者 关怀敏 闫继锋 汤建民 卢长青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m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实行直接PCI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46例,对照组40例。成功的PCI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m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实行直接PCI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46例,对照组40例。成功的PCI术前及术后即刻采用TIMI血流分级评价梗死相关心外膜冠脉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判断心肌和微血管灌注情况,间接反映微血管功能。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率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PCI术后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的TMPG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4,P〈0.001窜=8.348,P=0.039),但瑞舒伐他汀组TMPG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χ2=8.374,P=-0.039)。②随访的30d内,共19例患者发生MACE,占22.1%,其中瑞舒伐他汀组6例,占13.0%,对照组13例,占32.5%坼=4.706,P=0.030);瑞舒伐他汀组内PCI术后TMPG3级的患者发生MACE3/27例,而对照组6/14例(11.1%比42.9%,(χ2=5.423,P=0.029);达到TMPG3级的患者,对照组发生MACE的危险度大约为瑞舒伐他汀组的3.857倍(RR3.857,95%CI.1.131-13.149)。③随访期间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无肌毒性和肝毒性事件发生。结论直接PCI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40mg)对改善AMI患者冠脉微血管功能及短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他汀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微循环 危险评估
下载PDF
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金兰 娄季宇 王建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 5g/L福尔马林;④电针+福尔马林组,给大鼠电针第 10 min时,在同侧后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结果: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 30 min时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介于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镇痛组之间,而不是进一步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10h后,脑内孤啡肽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均可促进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激活内源性的孤啡肽能系统。提示电针镇痛时脑内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的增加可能是针刺效果不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针刺 镇痛 福尔马林 原位杂交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萍萍 轩小燕 +3 位作者 朱敬松 管莎莎 杜英 李倩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8-801,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多肽片段诱导建立C57BL/6J小鼠EAE模型;分离纯化培养BALB/c小鼠BMSC,对EAE模型小鼠进行移植...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及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多肽片段诱导建立C57BL/6J小鼠EAE模型;分离纯化培养BALB/c小鼠BMSC,对EAE模型小鼠进行移植,移植前后对EAE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淋巴器官CD4+CD25+Foxp3+T细胞(Treg)的数量;荧光定量RT-PCR检测小鼠脾脏IL-2、IL-4、IL-17和IL-23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异基因BMSC移植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BMSC移植组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结Treg数量显著增加;脾脏中IL-2、IL-17表达显著下降,同时IL-4、IL-23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异基因BMSC移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Treg数量和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EAE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梯度回波T2*WI诊断脑出血17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庆胜 顾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2-843,共2页
关键词 梯度回波 脑出血 高血压 脑梗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李林 李静 董铁立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9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控制性呼吸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时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32例患者,在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的患者中分别增加和减少异丙酚的输注量观察麻醉深度.在增加剂量后的不同时间T1(1 min)、T2(5 min)、T3...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全麻)控制性呼吸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时患者的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32例患者,在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的患者中分别增加和减少异丙酚的输注量观察麻醉深度.在增加剂量后的不同时间T1(1 min)、T2(5 min)、T3(再次出现心率周期性改变时)、T4(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时)、T5(在T4后5 min),观察:血压、心率的改变、流泪、出汗、意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评价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时的麻醉深度.结果 随着异丙酚的增加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心率减慢,麻醉加深,随着异丙酚的减少,心率周期性改变幅度增加,心率增快,心率周期性改变消失,麻醉变浅或苏醒,心率的周期性改变与BIS值具有很好相关性.结论 心率的周期性改变是心率变异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是中枢神经的抑制不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交替增强,致心率出现周期性改变,全麻控制性呼吸心率周期性改变与麻醉深度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全麻深度的临床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周期性改变 心率变异性 麻醉深度 丙泊芬 脑电双频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