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淑珍 郎燕 +4 位作者 刘仲秋 张伦顺 陶清华 李娜 张正春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60例AIS患者...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RIP)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3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60例AI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RI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LRIP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RIP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功能评分(ADL)、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B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LRIP组NIHSS评分、SB100-β水平、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IP治疗对AIS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非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郎燕 吕淑珍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7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非糖尿病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达格列净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限盐、利尿、β-受体阻...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在非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非糖尿病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达格列净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限盐、利尿、β-受体阻断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心衰药物治疗,达格列净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10 mg口服,对所有入选患者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心脏超声指标情况;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药物事件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患者NTproBNP、LAD、LVESD低于对照组患者,6-MWD、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能有效抑制非糖尿病合并CHF患者心室重构,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淑敏 侯贺功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STEMI患者随机等量分为两组,在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试药组进行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阿司匹林治...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STEMI患者随机等量分为两组,在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试药组进行大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显著,试药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STEMI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尿激酶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ST段抬高型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尿激酶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欣 李兰君 李传战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49-51,102,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巨野县人民医院住院... 目的评价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巨野县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PCI治疗,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103例,术前6 h给予氯吡格雷300 mg顿服,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24 h后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以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绝对差值≤10%判定为氯吡格雷低反应,将患者分为正常组(66例)和低反应组(37例),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并统计分析其与入院时高血糖、吸烟、血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冠状动脉钙化弥漫性病变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患者中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为35.9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预测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最佳hs-CRP截断点是12.25 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后高血糖(P=0.033)、hs-CRP(P=0.008)、冠状动脉钙化弥漫性病变(P=0.029)是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后高血糖、hs-CRP、冠状动脉钙化弥漫性病变是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5岁老年患者PCI治疗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低反应 超敏C反应蛋白 高血糖
下载PDF
降纤酶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欣 邬德朔 侯贺功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后,对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NSTE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试药组...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后,对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NSTE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药组,试药组在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釆用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浓度、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评估降纤酶临床疗效。结果:试药组患者血浆TNF-α、血清hsCRP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试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NSTEMI患者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后可以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指标TNF-α、hs-CRP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室重构
下载PDF
新型利尿药托伐普坦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淑敏 侯贺功 李文晴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34例)和呋塞米组(38例)。两组均采用螺内酯治疗,在此基础上,托伐普坦组采用托伐普...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托伐普坦组(34例)和呋塞米组(38例)。两组均采用螺内酯治疗,在此基础上,托伐普坦组采用托伐普坦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24 h尿量、体重、电解质(血钠、血钾)、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治疗1周后症状及体征(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改善情况、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24 h尿量多于本组治疗前,体重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托伐普坦组血钾、血钠水平分别为(3.80±0.30)、(130.00±0.41)mmol/L,高于呋塞米组的(3.30±0.38)、(128.00±0.2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血肌酐、血尿素氮、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9%(2/34)低于呋塞米组的21.1%(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两组房颤、窦速、房扑、房速、房早、室早、室速、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托伐普坦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肯定,和呋塞米相比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托伐普坦比呋塞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电解质的影响小,用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 托伐普坦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淑敏 田建会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3期35-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特点。方法:收治OSAHS患者120例,以OSAHS轻重分为轻-中、重两组,另外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OSAHS与高血压有密切关...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特点。方法:收治OSAHS患者120例,以OSAHS轻重分为轻-中、重两组,另外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OSAHS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较单纯高血压组有明显增大(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OSAHS程度越重,高血压的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曲美他嗪用于缺血性心肌病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袁巧真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基础检查)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检查联... 目的探究临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基础检查)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检查联合运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及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并对比SDNN、SDANN、RMSSD等指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56%显著较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47.52±1.81)%、LVEDD(51.53±5.24)mm、LVESD(36.41±4.18)mm、6MWD(287.45±128.52)m、SDNN(126.51±13.49)ms、SDANN(109.24±15.29)ms、RMSSD(21.41±2.88)m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58、4.723、6.003、2.523、9.134、8.566、15.844,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患者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通过联合曲美他嗪开展相应的治疗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完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缺血情况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常规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个猝死家系的遗传基因检测与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兰君 邹玉宝 +5 位作者 樊晓寒 宋雷 王继征 侯青 蒋雄京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29-2333,共5页
目的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对象和方法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 目的对一个猝死家系行遗传基因检测和临床表型分析,明确该家系猝死的病因,探索以猝死为首发症状病因诊断的合理方法。对象和方法收集猝死家系成员的资料,包括临床资料和静脉血,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于目前报道的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基因变异后行Sanger法测序验证。13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和软件分析,对发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型分析提示本猝死家系为心源性猝死,分析可疑患者(两次不明原因的晕厥、其父为猝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除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和间歇性QT间期延长(QT/QTc 536 ms/494 ms)外,未发现其他临床线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最可能的致病原因为长QT综合征(LQTs)。可疑患者遗传基因检测发现3个罕见基因变异CACNA1C c.G2573A,R858H、SCN1B基因c.C566T,p.T189M、SYNE2 c.C585A,p.C195X。其子也携带同样的三个罕见基因变异。其中CACNA1C R858H突变为肯定致病突变,能够导致LQTs 8型。虽然其子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也具有明确猝死风险。结论 LQTs 8型是导致该家系猝死的最可能病因,CACNA1C R858H突变是其遗传病因。临床表型分析结合遗传基因检测,能够指导临床更加精准的识别猝死病因,基因检测对于家系成员的早期诊断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基因检测 表型分析 长QT综合征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糖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欣 张军 潘青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糖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8例,依据发病后血糖高低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高血糖介入组(A组,n...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糖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18例,依据发病后血糖高低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高血糖介入组(A组,n=50)、高血糖非介入组(B组,n=53)、正常血糖介入组(C组,n=57)、正常血糖非介入组(D组,n=58)。记录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心率、Killip分级、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及肌钙蛋白I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4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心率、Killip分级〉Ⅰ级者所占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肌钙蛋白I峰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A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C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D组(P〈0.05),而A组与C组患者、B组与D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9个月后,B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增加,延长随访时间至第12-18个月时,B组患者累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 无论是否合并高血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改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最佳治疗方案,而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糖血症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龄(≥8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欣 李兰君 +1 位作者 潘青芹 李传战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8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7例,根据年龄及治疗方法分为中青年PCI组(年龄...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8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7例,根据年龄及治疗方法分为中青年PCI组(年龄〈60岁,n=39)、老年PCI组(年龄60-79岁,n=36)、高龄PCI组(年龄≥80岁,n=32)、高龄药物治疗组(≥80岁,n=40)。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率、收缩压)、实验室检查指标(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心电图ST段改变)、药物使用情况及氯吡格雷服用时间;比较中青年PCI组、老年PCI组及高龄PCI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钙化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慢性闭塞性病变发生率、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及部分血运重建情况;比较高龄PCI组与高龄药物治疗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出血情况。结果 4组患者性别、吸烟率、高血压病史阳性率、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心率、收缩压、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心电图ST段改变发生率和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使用率及氯吡格雷服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PCI组、老年PCI组及高龄PCI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PCI组患者钙化弥漫性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及部分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中青年PCI组(P〈0.05)。高龄PCI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高龄药物治疗组(P〈0.05);随访12个月,高龄PCI组与高龄药物治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高龄(≥8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远期预后;高龄不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的绝对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