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生语感培养点滴谈
1
作者 谢利平 《教育论坛》 2004年第2期32-32,35,共2页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感培养 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语言情境
下载PDF
道德课堂建设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之探索——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机制
2
作者 张新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5期280-281,共2页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学生愉快地学。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评价机制 内容 方式
下载PDF
课堂创新教育三法
3
作者 贺玉娥 《教育论坛》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固定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使命。”按此模式教学的教师不是传道授...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固定模式,其主要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使命。”按此模式教学的教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成为了墨守成规、不容质疑的传教士;按此模式求学的学生不是求知寻道的书生,而成为了思维呆板、按部就班、“尽职”的“学习”机器。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课堂创新 新教育 中心 求知 使命 书本 古人 主要特征
下载PDF
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
作者 乔丰祥 《教育论坛》 2005年第5期25-26,共2页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在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在学习新课时,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 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学习 求知欲望 思维积极性 创新兴趣 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下载PDF
善于观察是作文取材的源泉
5
作者 张新慧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年第27期77-77,共1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是作文取材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从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写作资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应让学生参加哪...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是作文取材的源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从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实践,才能掌握第一手写作资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那么,应让学生参加哪些实践活动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 取材 生活实践活动 热爱生活 体验生活 写作资料 真情实感 学生
下载PDF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6
作者 张树祥 《教育论坛》 2005年第6期18-19,共2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怎样做学习的主人.即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实践,具备参与课堂教学的尊汉和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循以下主要策略。
关键词 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 学会合作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 参与实践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从扩展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7
作者 乔金城 《教育论坛》 2005年第2期51-51,共1页
高尔基曾经说过:“想象可以补充在事实的链索中不足的和尚未发现的环节。”语文课文中作者有意隐去事实真相,把结论说得模模糊糊,或者有意省略一些场面、情节、情境等,这样富有意蕴的写法,使文章显得含蓄精炼,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 高尔基曾经说过:“想象可以补充在事实的链索中不足的和尚未发现的环节。”语文课文中作者有意隐去事实真相,把结论说得模模糊糊,或者有意省略一些场面、情节、情境等,这样富有意蕴的写法,使文章显得含蓄精炼,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提供了想象的凭借。此时.教师若是抓住时机,从扩展语言入手,恰当地指导学生去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想象 创造思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小学 语文教学 《军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