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酰胺在胃肠道术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舒同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胃肠术后予加入谷氨酰胺的TPN的疗效。方法:3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Gln组,对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蛋白质合成、氮平衡及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Gl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 目的:探讨在胃肠术后予加入谷氨酰胺的TPN的疗效。方法:32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即均分为对照组和Gln组,对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术后蛋白质合成、氮平衡及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Gl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肠功能恢复时间Gln组(58.7±8.7)h短于对照组(60.3±6.7)h,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2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回升,但对照TPN组均明显低于G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d Gln组氮平衡的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谷氨酰胺的TPN的疗效是有利于改善胃肠道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胃肠道手术 全肠外营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舒同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2期222-222,22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胆瘘发生的原因、治疗过程、转归,并分析预防迷走胆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胆瘘发生的原因、治疗过程、转归,并分析预防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的措施。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的发生率约为0.62%,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2次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5例发生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均存在术中解剖关系不清。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迷走胆管损伤胆瘘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处理,术中仔细操作,辨清解剖结构有助于减少迷走胆管损伤后胆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瘘 迷走胆管 腹腔镜 胆囊切除
下载PDF
二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股疝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胜猛 谢育君 黄涛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股疝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巴中市中医院因股疝而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选患者76例,其中34例患... 目的研究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股疝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巴中市中医院因股疝而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选患者76例,其中34例患者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手术,42例患者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手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的恢复时间、住院的天数和费用,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后的疼痛,详细记录患者手术以后3、7、12、72 h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的时间、恢复时间和住院的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3、7、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的评分比较,腹膜前间隙组(1.49±0.43)分优于疝环填充组(2.32±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1,P=0.009);腹膜前间隙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优于疝环填充式组,其中慢性疼痛(1/34比14/42)、手术后异物感(0/34比16/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5)。结论经腹膜的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手术使用补片覆盖了患者整个的耻骨肌孔,是治疗腹股沟股疝更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对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涛 唐钢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9例,转移组)与淋巴结无转移...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9例,转移组)与淋巴结无转移组(64例,对照组);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前各炎症指标和NLR、PLR等定量资料采用■表示,独立t检验;TNM分期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绘制ROC曲线图,计算NLR、 PLR的临界值。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但术前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0.044, 0.047);术前淋巴结转移组患者NLR、PLR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 95%CI为(0.688~0.851),临界值为2.01,灵敏度88.4%、特异度43.1%;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 95%CI为(0.704~0.864),临界值为148.63,灵敏度80.6%、特异度46.7%。结论术前NLR、 PLR对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术前淋巴结转移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