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巴州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
1
作者 夏天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四川 农田水利 税费改革 产权
下载PDF
巴州区农村费税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探索
2
作者 夏天寿 《四川水利》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 费税改革 巴州区 四川 集雨节灌工程
下载PDF
巴州区“长治”工程建设农户参与新机制
3
作者 马龙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3-34,共2页
在"两工"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新形势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户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机制,在实施"长治"工程的小流域成立由农民代表组成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会,协会参与治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质... 在"两工"和农业税逐步取消的新形势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户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机制,在实施"长治"工程的小流域成立由农民代表组成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协会,协会参与治理项目的前期设计、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进度监督、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和建后管理,让农民享有对"长治"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发言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激发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 农户参与 协会
下载PDF
建管联动是小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4
作者 马龙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4,共2页
建管联动就是在建设初期就将治理主体和管护主体有机结合,即在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对外公开招标、制定优惠政策等,将坡耕地改造后栽植的经果林及配套的坡面水系工程确定给农户、大户、公司等业主进行管... 建管联动就是在建设初期就将治理主体和管护主体有机结合,即在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初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对外公开招标、制定优惠政策等,将坡耕地改造后栽植的经果林及配套的坡面水系工程确定给农户、大户、公司等业主进行管理,并让他们参与建设的全过程,可使建设主体和管护主体得到有机统一,能有效解决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重建轻管的弊端,从而实现小流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可持续发展 建管联动制
下载PDF
巴州抓住“三个五” 治理成效实现“五化”
5
作者 马龙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7年第2期41-43,共3页
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属老、边、穷、山区,1997年被列入“长治”重点治理项目区。该区依托“长治”基建水保项目和国债水保项目,先后治理了白花溪、新拱桥河、司城河、自库河等17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 km2,涌现了白花... 巴州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属老、边、穷、山区,1997年被列入“长治”重点治理项目区。该区依托“长治”基建水保项目和国债水保项目,先后治理了白花溪、新拱桥河、司城河、自库河等17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 km2,涌现了白花溪小流域的观音堂、司城河小流域的柏梓山、自库河小流域的七星寨等水保示范基地15处。该区探索的治理机制的“五抓”、治理方法的“五结合”、建后管理的“五模式”,实现了“五化”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治理 治理机制 治理方法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探索管理机制 寻求可持续发展
6
作者 马龙辉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年第6期37-38,共2页
四川省巴州区境内水土流失严重,1997年被国家长委和省水保局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几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 km2,其中改造坡耕地1.67万hm2,栽植经果林3500 hm2,营造水保林4500hm2,保土耕作1000 hm2,封禁自然修复1万hm2... 四川省巴州区境内水土流失严重,1997年被国家长委和省水保局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几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8 km2,其中改造坡耕地1.67万hm2,栽植经果林3500 hm2,营造水保林4500hm2,保土耕作1000 hm2,封禁自然修复1万hm2,修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51万处。为确保水保治理成果的永续利用,巴州区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公司加农户、租赁、承包、户自管理和目标管理五种管理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双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