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与传统影像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朱儒焱 范鑫 +3 位作者 邱建华 黄文俊 李光伟 黄代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8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CT影像组学与传统影像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颈部平扫132枚、增强(静脉期)157枚共289枚取得病理结果的淋巴结... 目的:比较CT影像组学与传统影像学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对颈部平扫132枚、增强(静脉期)157枚共289枚取得病理结果的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淋巴结按3:7的比例随机分为平扫组测试集(n=40)和训练集(n=92)、增强组测试集(n=48)和训练集(n=109)。通过影像组学软件提取CT平扫期和增强期(静脉期)的纹理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回归分析降维、筛选影像特征后,构建了线性支持向量机(SVM-Linear)分类器来预测淋巴结转移。传统影像学模型采用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对随机分配的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纵横比、强化等特征进行盲法判读,以一致意见作为预测最终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影像组学及传统影像学两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提取CT平扫期和增强期(静脉期)图像纹理特征各130个后,筛选出平扫7个、增强8个共15个价值特征。平扫组CT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传统影像学模型AUC值0.660;增强组CT影像组学模型AUC值0.940,传统影像学模型AUC值0.765。结论:CT影像组学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可辅助临床术前准确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传统影像学
下载PDF
右侧颈部巨大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代祥 何琳 王文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49,共1页
关键词 颈部 上皮样血管肉瘤 CT平扫 诊断
下载PDF
腮腺区骨化性纤维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范鑫 刘柳恒 +2 位作者 杜金超 赵一蓉 杨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652-1652,1656,共2页
患者女,8岁。右侧面颊部肿痛1+月入院。1+月前感右侧面颊部肿胀伴疼痛,经输液及口服抗生素抗炎治疗,症状稍好转。3天前,病情复发并加重而来院就诊。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可扪及一肿物,上至眼裂,下至下颌角,前界至颧骨下方,后界至耳屏前,... 患者女,8岁。右侧面颊部肿痛1+月入院。1+月前感右侧面颊部肿胀伴疼痛,经输液及口服抗生素抗炎治疗,症状稍好转。3天前,病情复发并加重而来院就诊。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可扪及一肿物,上至眼裂,下至下颌角,前界至颧骨下方,后界至耳屏前,质硬,不活动,边界不清,表面皮肤红肿、热、痛明显。否认外伤及结核病史。CT扫描:右侧腮腺区肿胀,密度降低,与咬肌及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内见大小约2.0cm×1.7cm×2.0cm软组织密度结节,CT值55HU,其内见散在点状、边缘蛋壳样骨化,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CT值约119HU,由右侧上颌动脉分支供血。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中心区域呈轻度强化,邻近下颌支外缘骨皮质反应性增生(图1~4)。双侧颈动脉鞘及颌下多发小淋巴结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骨化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纤维内镜与CT多平面重建(MPR)检查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侯云峰 黄代翔 +3 位作者 陈林林 张国军 陈晓红 何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6期39-40,42,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纤维内镜与CT多平面重建(MPR)的检查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重庆市巴南区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52例鼻窦炎术后患者,在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同时进行鼻纤维内镜采以及鼻... 目的:比较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纤维内镜与CT多平面重建(MPR)的检查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重庆市巴南区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52例鼻窦炎术后患者,在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同时进行鼻纤维内镜采以及鼻窦CT多平面重建(MPR)检查,观察患者术后鼻甲、鼻中隔、各组鼻窦窦腔情况、息肉复发情况,以及患者对两项检查的舒适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显示患者术后鼻甲、鼻中隔、各组鼻窦窦腔情况、息肉复发情况方面,鼻窦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与鼻内镜检查符合率为100%;在检查患者的舒适度方面,鼻窦CT多平面重建优于鼻内镜检查。结论:鼻窦CT多平面重建检查,可以作为替代慢性鼻窦炎术后随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内镜 CT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误诊16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儒焱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9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探讨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6例为经随访及复查中发现被误诊病例,误诊率12.8%(16/125);该16例患者均经正侧位...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探讨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6例为经随访及复查中发现被误诊病例,误诊率12.8%(16/125);该16例患者均经正侧位X线平片、CT平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以及术后病理及关节镜取组织活检或抽取关节积液检查和补做磁共振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T2抑脂序列检查后确诊。16例误诊病例确诊后均行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WBC)、血尿酸(UA)补查。结果16例误诊病例中椎体小关节3例,大关节共13例,其中膝关节7例,踝关节4例,肩关节、髋关节各1例;椎体小关节病变临床初诊为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检查误诊为增生硬化、成骨性转移瘤,术后病理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膝、踝、肩、髋关节临床初诊为化脓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影像学检查误诊为化脓性关节炎,滑膜炎、滑膜增生,经关节镜检查取组织活检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确诊后实验室补查:ESR、CRP、RF、血UA等水平明显升高,WBC水平稍显升高。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早期X线平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初诊方向错误,没有给影像科医生提供相关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信息,导致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波普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疼痛 误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光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阻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近4年肠梗阻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且186例患者先行常规做X线平片检查为对照组;疑似肠梗阻,或者梗阻原因不明,梗阻点不清楚等原因再进一步...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和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肠阻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近4年肠梗阻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且186例患者先行常规做X线平片检查为对照组;疑似肠梗阻,或者梗阻原因不明,梗阻点不清楚等原因再进一步多层螺旋CT检查为实验组。将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患者手术之后肠梗阻情况作为金标准,对比腹部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符合率并分析病因。结果:对比分析诊断率,腹部X线诊断出肠梗阻患者142例,诊断符合率为76.3%,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患者179例,诊断符合率为96.2%,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比腹部X线诊断准确率高出很多,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因分析上来看,多层螺旋CT相比较腹部X线,更能分析出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等病因。结论:在对肠梗阻的疾病情况判定中,多层螺旋CT相对于腹部X线来说,多层螺旋CT拥有者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在保持高准确率的情况下清楚的分析肠梗阻产生原因帮助医护人员进行病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腹部X线 肠梗阻
下载PDF
MRI检查参数联合血清γ-GT、SIX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代翔 朱儒焱 +3 位作者 李光伟 王俊 李冬梅 何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参数联合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SIX1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PHC患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参数联合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SIX1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PHC患者(PHC组)及50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均行MRI检查及血清γ-GT、SIX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MRI检查参数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_(e))及血清γ-GT、SIX1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效能。结果:PHC组MRI检查参数K^(trans)、K_(ep)、V_(e)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血清γ-GT、SIX1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查参数K^(trans)、K_(ep)、V_(e)及血清γ-GT、SIX1诊断PHC的最佳截断值为0.45mL/min、1.38mL/min、0.32%、40.06U/L、25.35ng/mL,预测灵敏度为80.0%、71.3%、86.3%、78.8%、76.6%,特异度为62.0%、80.0%、66.1%、84.0%、86.1%;上述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AUC为0.966(95%CI:0.937~0.99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96.0%。结论:MRI检查参数及血清γ-GT、SIX1诊断PHC均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更高,能为PHC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RI检查 血清Γ-GT SIX1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