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掌握大尺度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保持、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的119个气象站点57a逐日降雨资料,通过Xie模型计算各站降雨侵蚀力,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法对降雨侵蚀力进行区域划分...充分掌握大尺度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保持、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的119个气象站点57a逐日降雨资料,通过Xie模型计算各站降雨侵蚀力,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法对降雨侵蚀力进行区域划分;结合Mann-Kendal检验、重标极差(R/S)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降雨侵蚀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643MJ mm hm^(-2)h^(-1)。(2)不同季节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冷季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不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部和东北部,而暖季降雨侵蚀力则表现为以江西省为中心沿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鄱阳湖环湖区(III区)和长江干流武汉以下段及太湖水系(IV区)。(3)长江中下游相邻地理分区间降雨侵蚀力变化速率差异较大,降雨侵蚀力区域性差异显著。其中III区、湘江及赣江流域(I区)和IV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且未来将保持该趋势,为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区域。(4)研究所发现的长江中下游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区域的降雨侵蚀力与植被覆盖度存在负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I区在冷季呈现正相关,而且其中的湘江上游流域出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地表侵蚀过程的关键因素,侵蚀性降水会影响植被覆盖情况,进而影响地表的侵蚀过程。因此在重点关注高降雨侵蚀力地区的同时还需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植物物候记录了植物重复生命周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指示全球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过去70年欧洲物候项目(Pan European Pheno...植物物候记录了植物重复生命周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指示全球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过去70年欧洲物候项目(Pan European Phenology Project,PEP725)整编的6种代表性木本植物的地面观测物候数据,采用三种考虑春季冷激和积温累积过程的物候模型(Unified、Unichill和时空耦合模型)在大洲尺度上对物候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研制了欧洲地区代表性木本植物格网物候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1951–2021年欧洲地区(34°57′N–72°3′N,25°3′W–40°3′E)6种木本植物的逐年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格网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1°,时间分辨率为天。数据集的质量评估表明,欧洲地区各物种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平均误差分别为7.9和7.6天,与其他区域尺度研究中春季物候的模拟误差接近,因此本文格网物候数据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本数据集旨在更好地表征欧洲地区大洲尺度植物物候的时空格局,为区域其他来源的植物物候数据产品提供有价值的验证参考,亦可为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模拟等研究领域提供支撑物候数据。展开更多
文摘充分掌握大尺度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水土保持、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基于长江中下游的119个气象站点57a逐日降雨资料,通过Xie模型计算各站降雨侵蚀力,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法对降雨侵蚀力进行区域划分;结合Mann-Kendal检验、重标极差(R/S)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降雨侵蚀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643MJ mm hm^(-2)h^(-1)。(2)不同季节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冷季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不均,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部和东北部,而暖季降雨侵蚀力则表现为以江西省为中心沿西北方向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鄱阳湖环湖区(III区)和长江干流武汉以下段及太湖水系(IV区)。(3)长江中下游相邻地理分区间降雨侵蚀力变化速率差异较大,降雨侵蚀力区域性差异显著。其中III区、湘江及赣江流域(I区)和IV区年均降雨侵蚀力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且未来将保持该趋势,为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区域。(4)研究所发现的长江中下游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区域的降雨侵蚀力与植被覆盖度存在负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I区在冷季呈现正相关,而且其中的湘江上游流域出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地表侵蚀过程的关键因素,侵蚀性降水会影响植被覆盖情况,进而影响地表的侵蚀过程。因此在重点关注高降雨侵蚀力地区的同时还需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区域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文摘植物物候记录了植物重复生命周期事件的发生时间,是指示全球变化的重要指标。植物物候研究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基于过去70年欧洲物候项目(Pan European Phenology Project,PEP725)整编的6种代表性木本植物的地面观测物候数据,采用三种考虑春季冷激和积温累积过程的物候模型(Unified、Unichill和时空耦合模型)在大洲尺度上对物候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研制了欧洲地区代表性木本植物格网物候数据集。本数据集包含1951–2021年欧洲地区(34°57′N–72°3′N,25°3′W–40°3′E)6种木本植物的逐年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格网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1°,时间分辨率为天。数据集的质量评估表明,欧洲地区各物种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平均误差分别为7.9和7.6天,与其他区域尺度研究中春季物候的模拟误差接近,因此本文格网物候数据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本数据集旨在更好地表征欧洲地区大洲尺度植物物候的时空格局,为区域其他来源的植物物候数据产品提供有价值的验证参考,亦可为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模拟等研究领域提供支撑物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