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魏晓红 武云 《北方药学》 2014年第7期17-17,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法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对两...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中医辨证法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心肌耗氧量和心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71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2.96%,无效率为7.04%;对照组有效率为80.28%,无效率为19.7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肌耗氧量和心率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明显疗效,对于复杂临床症状的心绞痛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辨证
下载PDF
参芪扶心口服液对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武云 魏晓红 《北方药学》 2014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心口服液治疗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13年3-9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参芪扶心口服液治疗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13年3-9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心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利钾尿钛(KP)、心钠素(ANP)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浆利钾尿钛(KP)、心钠素(AN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改善更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参芪扶心口服液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KP和ANP水平,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心口服液 心肌梗塞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较低剂量地高辛与适时追加西地兰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中毒反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目的:对较低剂量地高辛与适时追加西地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对患者毒性反应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 目的:对较低剂量地高辛与适时追加西地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并对患者毒性反应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中毒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评价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9.4%,P<0.05。结论较低剂量地高辛与适时追加西地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跟为理想,且患者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西地兰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毒反应
下载PDF
品管圈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廉玉平 《包头医学》 201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品管圈把临床护士按职称分成4个组,由主管护师和护师任圈长,每名圈长带领2名圈员,自由组合,对自己品管圈的工作按照PDCA循环进行工作。对照组是2012年同期考核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结...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按照品管圈把临床护士按职称分成4个组,由主管护师和护师任圈长,每名圈长带领2名圈员,自由组合,对自己品管圈的工作按照PDCA循环进行工作。对照组是2012年同期考核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结果:通过九个月的活动,品管圈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的活动能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士的自我管理水平,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激发护士的潜能,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临床应用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晓红 武云 《北方药学》 2014年第6期126-127,共2页
目的:分析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前3个月采用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采用的是抗心绞痛以及接触动脉痉挛的药物。采用这种方式治疗以后,第1、3、6个月进行随... 目的:分析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前3个月采用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采用的是抗心绞痛以及接触动脉痉挛的药物。采用这种方式治疗以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诊和疗效评价。结果:介入治疗前与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进行对比,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方式对治疗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 介入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合并大面积皮下血肿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廉玉平 周爱萍 《包头医学》 2016年第1期29-30,共2页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有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本科收治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留置静脉套管针时穿刺失败,导致左手背及前臂屈面、背面大面积血肿,经精心护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有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本科收治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留置静脉套管针时穿刺失败,导致左手背及前臂屈面、背面大面积血肿,经精心护理,血肿吸收,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因冠心病支架术后4年,本次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于2014年6月22日11Am急诊入院,入院后给予静脉左手背留置套管针,穿刺失败,局部皮肤给予常规按压,未见出血,后在右手背部给予穿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静脉穿刺 面积血肿 精心护理 皮下血肿 急性冠脉综合征 留置套管针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49例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1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不具有...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娟 王彩凤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8期636-637,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8月-2014.12月于我院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未见冠脉确切狭窄者72例。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 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8月-2014.12月于我院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而未见冠脉确切狭窄者72例。通过校正TIMI血流计帧法(c T-FC)计算各支冠状动脉的TI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帧数大于27帧定义为CSF。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CSF组)28例,其余44例为对照组。测定俩组间血浆Hcy水平,同时对CSF现象的多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12.55±2.6μmol/l;8.29±1.25μmol/l,P﹤0.001)。Logistic回归显示Hcy是影响CSF的危险因素(OR=1.287,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CSFP存在正相关,其是CSFP形成的危险因素,参与了CSF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冠脉痉挛与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9
作者 武云 魏晓红 《北方药学》 2014年第8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痉挛是否是促使变异型心绞痛(V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对20例VA和40例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50%为冠脉正常。结果:20例VA患者中17例CAG>50%,40例AIM患者中30... 目的:探讨冠脉痉挛是否是促使变异型心绞痛(V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对20例VA和40例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50%为冠脉正常。结果:20例VA患者中17例CAG>50%,40例AIM患者中30例CAG>50%。结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与否,都可能发生冠脉痉挛。冠脉痉挛是引发AMI和VA的启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痉挛 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预测早发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临床列线图的开发和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澈乐木格 邓龙廉 赵建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与早发冠心病(PCAD)发生相关的因素,并构建用于预测PCA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疑诊PCAD的2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训练集)。共收集26项人口统计学及血生化指标,以是否发生PCAD将研究对象分为PCAD组(n=139)和非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与早发冠心病(PCAD)发生相关的因素,并构建用于预测PCAD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疑诊PCAD的2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训练集)。共收集26项人口统计学及血生化指标,以是否发生PCAD将研究对象分为PCAD组(n=139)和非冠心病组(NCAD组,n=63)。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前向逐步回归法分析预测指标、筛选PCAD的独立相关因素以及构建列线图;通过计算C指数、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采用1000次Bootstrapping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尿病、高血压、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HR)≥7.58、超重/肥胖、吸烟与PCAD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C指数=0.815,95%CI:0.757~0.873)、校准度及临床有效性。内部验证时模型也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C指数=0.798)。结论基于LHR、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等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以用于预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年轻患者发生PCAD的风险,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列线图 概率预测模型
下载PDF
利尿剂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俊 武云 +1 位作者 赵建全 石慧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97-700,共4页
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石,尤其针对充血性心衰,存在水钠潴留的患者,临床上更是首选药物。但部分心力衰竭(HF)患者,由于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过程中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利尿剂抵抗患者的预后较差,提示更高的再住院率和... 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石,尤其针对充血性心衰,存在水钠潴留的患者,临床上更是首选药物。但部分心力衰竭(HF)患者,由于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过程中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利尿剂抵抗患者的预后较差,提示更高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利尿剂抵抗是心力衰竭治疗中面对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新药物、新技术发展,研究人员对利尿剂抵抗患者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详细描述了利尿剂抵抗的定义、机制及存在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下载PDF
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石慧枝 《包头医学》 2016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PDCA(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 :确定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存在或潜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临床一... 目的 :探讨PDCA(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 :确定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存在或潜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法应用于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能有防范效护理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使护理安全用药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临床一线 护士安全用药
下载PDF
如何做好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前一日护理指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慧枝 《包头医学》 201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前一日护理指导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护理单元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前一日护理指导做法,即责任护士发放《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健康教育评估问卷》,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前一日护理指导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护理单元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前一日护理指导做法,即责任护士发放《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健康教育评估问卷》,对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内容即过度期康复自我管理内容)认知率进行评估,对评估分数较低及错误的地方进行一对一个体化改正和指导。结果:48例患者或家属在出院前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对疾病(过度期康复自我管理内容)的认知率达98%,为介入治疗成果长期保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结论:介入治疗不是冠心病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患者多数在2~3周病情平稳后出院,在家进行过度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1],出院回院复诊、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戒烟戒酒及对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和自我管理,是过度期康复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降低患者再次住院次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出院 护理指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