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有为的孔教革命:基于韦伯“卡里斯马”和“价值理性化”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吕雨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7-213,共27页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 本文承接马克斯·韦伯对于传统中国的观察,在李猛论文的启发下,尝试对近代中国理性化转轨的初生时刻进行个案研究,聚焦于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后推动的革命性的孔教运动。依托韦伯的若干理论概念,本文认为这一运动起于康氏对自身卡里斯马的自觉,进而对孔子、孔学做了宗教化的再阐释。康氏的普遍主义取向的宗教改革虽然夭折,但对同时期的庙产兴学运动和稍后的反迷信运动有重要的触发意义。一方面呈现为神秘化,另一方面却是在理性化西方的挑战下应运而生,这使得康氏变教的价值合理化努力难以成功。孔教革命虽然以激进的面目出现,但其意图却是保守性的,即试图在大变局中维持儒士阶层的整全性。理性化转轨的历史使命随后交到了“主义”政党的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孔教 韦伯 卡里斯马 价值理性化
下载PDF
从《眼睛的故事》谈巴塔耶早期思想
2
作者 朱麟钦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2年第2期95-106,279,共13页
乔治·巴塔耶创作小说《眼睛的故事》时,正处在由宗教走向世俗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转变阶段。小说的内容与作者的成长背景及其早期思想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方面,巴塔耶通过对神圣二元性的反思,有意识地将代表纯洁的人物与代表性和污... 乔治·巴塔耶创作小说《眼睛的故事》时,正处在由宗教走向世俗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转变阶段。小说的内容与作者的成长背景及其早期思想的形成紧密相关。一方面,巴塔耶通过对神圣二元性的反思,有意识地将代表纯洁的人物与代表性和污秽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并以一个孤独与焦虑的第一人称叙述者身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他对于亵渎圣物的刻画与暴力献祭的再现,充分表达了自身对于基督教伪善的批判,以及对世俗世界功利准则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巴塔耶 神圣 献祭 焦虑
下载PDF
民间祭祀系统的构建与反思——评李天纲《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
3
作者 朱麟钦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8期117-124,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rural society)来说是一段重要的全面重建时期。经济的复苏、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教育文化的普及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李天纲于2017年出版的专著《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下文... 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的乡村社会(rural society)来说是一段重要的全面重建时期。经济的复苏、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教育文化的普及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李天纲于2017年出版的专著《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下文略作《金泽》),其田野调查的对象--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正是处在这一“宗教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中。此外,就其历史沿革来说,它还具有其他重要的参考价值:“金泽镇地处江南核心地带,这里历来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信仰体系……是江南市镇由传统到现代,从本土向全球过渡的普通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祭祀 核心地带 基础设施 信仰体系 江南市镇 宗教复兴 金泽 历史沿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