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文学的介入之用到文学的无用之用:试论巴塔耶的文学观
1
作者
赵天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7,共9页
本文试图通过比对萨特的介入文学观念和巴塔耶与之相对立的文学愿景,探讨巴塔耶独特的文学观。介入文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文学的介入之用,其三个重要原则分别是文学服务社会,文学承载意义,文学是社会历史的积极推动力。针对萨特的观点,巴...
本文试图通过比对萨特的介入文学观念和巴塔耶与之相对立的文学愿景,探讨巴塔耶独特的文学观。介入文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文学的介入之用,其三个重要原则分别是文学服务社会,文学承载意义,文学是社会历史的积极推动力。针对萨特的观点,巴塔耶提出了文学无用的思想:文学是至尊的耗费行为,文学呈现世界的未知,文学的核心是无用的否定性。这种思考体现了巴塔耶对文学现代性传统的继承与反思:文学作为一种反抗社会与历史的否定性力量,呈现出一种无用的特征,但这种无用性并非否定一切,而是在更深的维度中思考人的存在,以求解放主体性,恢复人的主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文学
至尊性
耗费
未知
无用的否定性
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以布朗肖为中心——阿兰·米隆教授访谈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勇
赵天舒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2,共10页
阿兰·米隆(Alain Milon)为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艺术史与表演史研究中心哲学教授,法兰西学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巴黎第十大学出版社创始人。围绕布朗肖、巴塔耶等人的思想,米隆教授对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
阿兰·米隆(Alain Milon)为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艺术史与表演史研究中心哲学教授,法兰西学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巴黎第十大学出版社创始人。围绕布朗肖、巴塔耶等人的思想,米隆教授对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极限体验""不作为""无用的否定性"等概念进行了解读,并批评了阿多诺、罗兰·巴特、萨特等人的理论主张,同时对巴尔扎克、卡夫卡、贝克特、萨洛特等作家,对介入文学与公共写作、知识分子上电视等问题,对布朗肖与中国道家思想比较的可能性,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肖
非连续性传统
无用的否定性
不作为
极限体验
原文传递
理性的整合与超越——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天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0,共9页
“经验”是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雅明和巴塔耶分别通过各自对经验的论述,深刻反思了欧洲文化的理性传统。二人笔下的经验既有很强的相似性,又存在着根本差别。如果说经验在其本意上指向某种在场,那么本雅明的“本真经验”与巴塔...
“经验”是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雅明和巴塔耶分别通过各自对经验的论述,深刻反思了欧洲文化的理性传统。二人笔下的经验既有很强的相似性,又存在着根本差别。如果说经验在其本意上指向某种在场,那么本雅明的“本真经验”与巴塔耶的“内在经验”则代表缺席。这种缺席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分别体现为“光晕”与“神圣”,即存在的原初与完满状态,一种自人类诞生初始便遗失的在场。对这种在场的缺席,本雅明和巴塔耶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前者力求整合理性的要素,让缺席的在场以“星丛”的面貌重新显现,后者则试图超越理性,走向“黑夜”即缺席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巴塔耶
经验
在场
缺席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文学的介入之用到文学的无用之用:试论巴塔耶的文学观
1
作者
赵天舒
机构
法国
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7,共9页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比对萨特的介入文学观念和巴塔耶与之相对立的文学愿景,探讨巴塔耶独特的文学观。介入文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文学的介入之用,其三个重要原则分别是文学服务社会,文学承载意义,文学是社会历史的积极推动力。针对萨特的观点,巴塔耶提出了文学无用的思想:文学是至尊的耗费行为,文学呈现世界的未知,文学的核心是无用的否定性。这种思考体现了巴塔耶对文学现代性传统的继承与反思:文学作为一种反抗社会与历史的否定性力量,呈现出一种无用的特征,但这种无用性并非否定一切,而是在更深的维度中思考人的存在,以求解放主体性,恢复人的主体价值。
关键词
介入文学
至尊性
耗费
未知
无用的否定性
主体性
Keywords
committed literature
sovereignty
expenditure
unknown
unemployed negativity
subjectivit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以布朗肖为中心——阿兰·米隆教授访谈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勇
赵天舒
机构
北京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北京师范
大学
文艺学研究中心
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2,共10页
文摘
阿兰·米隆(Alain Milon)为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艺术史与表演史研究中心哲学教授,法兰西学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巴黎第十大学出版社创始人。围绕布朗肖、巴塔耶等人的思想,米隆教授对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极限体验""不作为""无用的否定性"等概念进行了解读,并批评了阿多诺、罗兰·巴特、萨特等人的理论主张,同时对巴尔扎克、卡夫卡、贝克特、萨洛特等作家,对介入文学与公共写作、知识分子上电视等问题,对布朗肖与中国道家思想比较的可能性,等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布朗肖
非连续性传统
无用的否定性
不作为
极限体验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理性的整合与超越——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天舒
机构
巴黎第十大学文学、语言、表演博士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0,共9页
文摘
“经验”是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雅明和巴塔耶分别通过各自对经验的论述,深刻反思了欧洲文化的理性传统。二人笔下的经验既有很强的相似性,又存在着根本差别。如果说经验在其本意上指向某种在场,那么本雅明的“本真经验”与巴塔耶的“内在经验”则代表缺席。这种缺席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分别体现为“光晕”与“神圣”,即存在的原初与完满状态,一种自人类诞生初始便遗失的在场。对这种在场的缺席,本雅明和巴塔耶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前者力求整合理性的要素,让缺席的在场以“星丛”的面貌重新显现,后者则试图超越理性,走向“黑夜”即缺席本身。
关键词
本雅明
巴塔耶
经验
在场
缺席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B516.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565.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文学的介入之用到文学的无用之用:试论巴塔耶的文学观
赵天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方哲学的“非连续性”传统:以布朗肖为中心——阿兰·米隆教授访谈
赵勇
赵天舒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3
理性的整合与超越——论本雅明与巴塔耶的“经验”
赵天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