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权益保护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阳光伙伴”项目为例
1
作者 雷静 魏璐璐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3期189-190,共2页
随着我国流动儿童规模的扩大化,流动儿童的权益保护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但在总结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服务总体呈现出缺乏系统性整合认知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 随着我国流动儿童规模的扩大化,流动儿童的权益保护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但在总结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服务总体呈现出缺乏系统性整合认知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需求评估、实践方法、实践历程和实践效果四方面,对"阳光伙伴"项目进行回顾总结,继而从服务理念、服务取向、服务方法以及服务评估四个层面,进行流动儿童权益保护社会工作系统性服务模式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权益保护 生态系统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2,共6页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当前问题化、个体化和静态化的服务困境。这一模式通过调整评估方向,肯定和发掘流动儿童家庭及其系统的优势和潜能;采取家庭群体决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动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取向;制定灵活的、全方位的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务项目;提供补缺和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合作,搭建社区为本的多系统服务框架,最终实现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流动儿童家庭 社会工作 服务模式
下载PDF
儿童抗逆力:一项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儿童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本文基于"抗逆小童星"实践项目,总结出优势取向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模式。此模式充分发挥儿童及其环境系统的主体性,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理念,立足于流... 儿童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本文基于"抗逆小童星"实践项目,总结出优势取向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模式。此模式充分发挥儿童及其环境系统的主体性,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理念,立足于流动儿童及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劣势/优势,从系统整合和方法整合两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危险聚焦策略、资产聚焦策略、过程聚焦策略,最终实现流动儿童抗逆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抗逆力 流动儿童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理论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5-22,共8页
流动儿童服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实质是文化视角缺失。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是解决流动儿童服务困境、实现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流动儿童所属文化系统中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决定了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 流动儿童服务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其实质是文化视角缺失。嵌入文化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是解决流动儿童服务困境、实现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流动儿童所属文化系统中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决定了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合适性。该模式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服务理念,以赋权为工作手法,通过反思流动儿童困境的社会结构根源、肯定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文化的独特性、评估流动儿童家庭的城市认知和文化适应性、制定家庭为本的流动儿童文化认同提升方案,构建出一套以增强流动儿童跨文化适应水平为目标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流动儿童 社会工作 家庭为本
下载PDF
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服务模式重构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100,共6页
通过认知流动儿童服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议题,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四个方面实现了转向,其将流动儿童置于社会文化脉络中,认知流动儿童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 通过认知流动儿童服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议题,跨文化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四个方面实现了转向,其将流动儿童置于社会文化脉络中,认知流动儿童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立足于流动儿童及其微观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充分挖掘流动儿童家庭或亲属支持系统的作用,利用整合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增强流动儿童跨文化适应水平,实现流动儿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流动儿童 社会工作 服务模式
下载PDF
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玉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4,共10页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视角强调维持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增强服务对象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陷入了服务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的困境。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视角强调维持不同文化群体的多样性,增强服务对象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融合,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合服务是突破服务困境的关键之举。该视角下的服务策略以“赋权”和“反思性对话”为方法;以“关系建立”为起点,搭建社区为本的支持系统;以“文化融合”为目标,形成整合服务框架。此跨文化服务策略对多元部门、专业服务和个体与群体困境的强调,从工作主体、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三方面创新了当前城市民族工作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 文化实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服务策略
下载PDF
能力为本的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模式转型研究--以155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项目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年第5期33-41,共9页
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回应儿童福利专业化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方向所占比例偏少,专业课程结构单一,专业方向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课程的系统性不足且培养... 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回应儿童福利专业化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儿童福利社会工作专业方向所占比例偏少,专业课程结构单一,专业方向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课程的系统性不足且培养内容未有清晰的能力取向。能力为本的教育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设立教育标准,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将其应用于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构建本土化的课程能力体系、促进课程改革、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转型还需跨部门合作。这需要重新定位儿童福利政府部门责任,建立儿童福利专业组织联盟,完善儿童福利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为本 儿童福利社会工作 教育模式 专业硕士
下载PDF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述评
8
作者 汪玲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为后现代理论做出较大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 贡献 局限
下载PDF
流动儿童需要满足与多元福利提供——基于常州市的调查
9
作者 肖丹 蔡淳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36-437,共2页
"家庭化"迁移浪潮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流动儿童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借助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系统地分析流动儿童需要满足及多元福利提供现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发展需要和参与需要有较大提升空间;流动儿... "家庭化"迁移浪潮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流动儿童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借助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系统地分析流动儿童需要满足及多元福利提供现状,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发展需要和参与需要有较大提升空间;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及交流单一化;流动儿童社区联系脆弱;流动儿童全人发展学校环境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流动儿童、家庭、社区、学校"四位一体的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发挥流动儿童的主体性,改善所处的微观系统,从而提高流动儿童权益保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需要满足 福利提供 四位一体
下载PDF
论我国保护性转向发展性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10
作者 冯元 刘玉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0-56,共7页
深入分析近20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发展脉络,发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模式为保护性救助,即将流浪儿童视为需要保护的特殊弱者或视为引起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对他们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或强制性的管控,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流浪儿童... 深入分析近20年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发展脉络,发现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的主导模式为保护性救助,即将流浪儿童视为需要保护的特殊弱者或视为引起社会问题的风险因素,对他们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或强制性的管控,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促进流浪儿童个性发展与社会回归。该文在比较分析"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后,将优势视角的核心理论——抗逆力理论引入流浪儿童研究中,试图在该理论视域下构建新型发展性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并提出基本构建策略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社会工作 抗逆力 社会福利
下载PDF
我国流动儿童政策的演进过程与特点研究
11
作者 丁晶 李富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447-448,共2页
流动儿童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个体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完善流动儿童政策有利于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20多年间,国家层面流动儿童相关政策经历萌芽期、觉醒期、发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流动儿童政策在内容、... 流动儿童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个体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完善流动儿童政策有利于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20多年间,国家层面流动儿童相关政策经历萌芽期、觉醒期、发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流动儿童政策在内容、主体、对象、保护方法四方面实现了转向,但也存在政策对象针对性不强、政策视角"问题导向"明显、政策评估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在此三方面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政策 演进过程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