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企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缪小吉 潘安霞 杨素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11,共3页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为例,从企业学院建设内涵、建设现状、运行实践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企业学院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更新办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为例,从企业学院建设内涵、建设现状、运行实践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企业学院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方式,以有效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企业学院
下载PDF
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缪小吉 陈亚梅 谢宝智 《西部素质教育》 2021年第2期170-172,共3页
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然后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恒立学院”为例,阐述了企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企业学院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缪小吉 宋璐 +2 位作者 卢阳阳 孙斐 胡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渗碳工艺条件下,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有效硬化层深度由1.24 mm增加到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效率及渗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体渗碳工艺条件下,喷砂预处理对20CrMnMo钢气体渗碳具有明显的催渗效果,有效硬化层深度由1.24 mm增加到1.59 mm,即渗碳效率提高了约30%。同时,喷砂预处理使气体渗碳渗层脆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MO钢 喷砂处理 气体渗碳 渗碳效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对304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润涛 孙斐 +3 位作者 汪丹丹 魏坤霞 杨卫民 胡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2-429,共8页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 目的 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良好耐蚀性前提下,研发显著改善表层硬度及耐磨性的低温高效离子渗氮技术。方法 低温离子渗氮时,在试样周围均匀放置微量海绵钛,研发304奥氏体不锈钢创新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显微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测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分别对试样截面显微组织、物相及成分、截面显微硬度、渗层耐磨性能、耐蚀性能等渗层组织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304奥氏体不锈钢在420℃/4h钛催渗离子渗氮处理后,不仅保持了良好耐蚀性,且渗层耐蚀性比常规低温离子渗氮略有提升,同时,表面硬度与耐磨性大幅提高,表面硬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978HV0.025提升至1350HV0.025。磨损率由20.9μg/(N·m)降低至7.4μg/(N·m),下降了约2/3。特别有价值的是,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效率比传统离子渗氮显著提升,渗氮层厚度由常规离子渗氮的11.37μm增厚到48.32μm,即渗氮效率提高到常规离子渗氮的4倍以上。结论 本研究研发的钛催渗低温离子渗氮技术在保障304奥氏体不锈钢优良耐蚀性的同时,能够大幅度提升不锈钢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能,且具有显著的催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催渗 离子渗氮 304奥氏体不锈钢 耐蚀性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45钢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与QPQ处理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阳阳 缪斌 +3 位作者 武计强 孙斐 汪丹丹 胡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盐浴复合(QPQ)技术为公认的能同时提高金属材料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表面改性技术,但其推广使用受到环保制约。为开发绿色高效表面改性技术,探索了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PNCO)技术,并与QPQ技术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45钢为原材料,分... 盐浴复合(QPQ)技术为公认的能同时提高金属材料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表面改性技术,但其推广使用受到环保制约。为开发绿色高效表面改性技术,探索了离子氮碳氧三元共渗(PNCO)技术,并与QPQ技术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选择45钢为原材料,分别采用PNCO技术和QPQ技术进行表面改性。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浸泡腐蚀实验对两种表面处理试样的截面显微组织、物相、表面及截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510℃×4 h工艺条件下,PNCO处理获得的化合物层厚度为20.14μm,有效硬化层厚度为59μm,截面最高硬度为760HV_(0.05),磨损率为1.39×10^(-3)g·N^(-1)·m^(-1),腐蚀失重率为0.39%。XRD结果分析表明,PNCO处理后渗层形成了Fe_(x)N化合物和以Fe_(3)O_(4)为主的氧化物相。PNCO和QPQ对比研究发现,两者表层硬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均相近。本研究为绿色高效表面改性技术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PNCO QPQ 耐磨性 耐腐蚀性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液压支架关键部位受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伟福 李伟 杨辛 《煤矿机械》 2022年第1期60-63,共4页
当煤矿出现意外坍塌事故时,顶板下塌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会直接作用于液压支架顶梁,易造成液压支架关键部位损坏。针对这一问题,以ZY9000/22/45D掩护式液压支架为例,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在Workbench软件中对液压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 当煤矿出现意外坍塌事故时,顶板下塌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会直接作用于液压支架顶梁,易造成液压支架关键部位损坏。针对这一问题,以ZY9000/22/45D掩护式液压支架为例,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受力状态,在Workbench软件中对液压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液压支架的应力和变形云图。由于液压支架顶梁的受载点在实际工况中具有不确定性,在顶梁上选取多个作用点施加冲击载荷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液压支架在不同位置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顶梁柱窝、立柱铰接销轴和掩护梁处铰接销轴的应力变化。为液压支架的强度设计和冲击试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冲击载荷 有限元分析 瞬态动力学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液压支架立柱的受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伟 《煤矿机械》 2021年第2期63-66,共4页
为了研究液压支架立柱受顶板下塌作用易胀缸的问题,使用重锤法来模拟顶板下塌对立柱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根据弹簧串联原理推导了完全伸出状态下双伸缩立柱的刚度公式,并进一步得到了立柱液压缸内的压力公式,将重锤冲击立柱的动态加载转... 为了研究液压支架立柱受顶板下塌作用易胀缸的问题,使用重锤法来模拟顶板下塌对立柱产生的冲击载荷作用;根据弹簧串联原理推导了完全伸出状态下双伸缩立柱的刚度公式,并进一步得到了立柱液压缸内的压力公式,将重锤冲击立柱的动态加载转变为立柱液压缸内的液压静态加载;使用Workbench仿真得出了立柱的应力、变形云图,得到了立柱的最大受载点在二级缸上且该点位于靠近活柱活塞处,一级缸的最大受载点位于缸底处;通过公式计算及Workbench仿真,得到了随着冲击速度增加立柱最大应力值增大以及随着立柱液压缸内乳化液液柱高度增加立柱最大应力值减小的结论。为立柱强度设计及立柱冲击试验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冲击载荷 ANSYS仿真 重锤法 双伸缩立柱
下载PDF
液控单向阀对液压支架立柱动态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伟福 李伟 《煤矿机械》 2021年第9期41-45,共5页
液压支架立柱在降柱、受到冲击作用时,立柱液压缸内会出现突变载荷,严重时易造成液压缸及其控制阀的损坏。为了研究液控单向阀对突变载荷的影响,在AMESim中搭建了液压支架立柱的液压系统模型,分别对液压支架立柱降柱、受到冲击作用时的... 液压支架立柱在降柱、受到冲击作用时,立柱液压缸内会出现突变载荷,严重时易造成液压缸及其控制阀的损坏。为了研究液控单向阀对突变载荷的影响,在AMESim中搭建了液压支架立柱的液压系统模型,分别对液压支架立柱降柱、受到冲击作用时的状态进行时域分析。提出了一种变阻尼液控单向阀,并在AMESim中搭建新型变阻尼液控单向阀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立柱液压缸的动态响应曲线。经对比仿真结果,变阻尼液控单向阀能有效降低突变载荷,提高了立柱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为液压支架立柱的液压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立柱 液控单向阀 AMESIM仿真 动态响应 立柱液压系统
下载PDF
激光冲击对18CrNiMo7–6齿轮钢气体渗碳影响研究
9
作者 缪小吉 宋璐 +3 位作者 麻恒 顾晓明 孙斐 胡静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7期71-75,共5页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 以18CrNiMo7–6齿轮钢为材料,首次探索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效率及组织与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旨在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高效气体渗碳新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粗糙度仪、维氏显微硬度计等对激光冲击及气体渗碳后表层特性及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使气体渗碳效率显著增加。相同气体渗碳条件(910℃+4h强渗碳)下,渗碳层由1.24mm增加到1.49mm,即渗碳效率提高约20%。同时,激光冲击后气体渗碳试样表层硬度从680HV0.05提高到700HV0.05,且截面硬度梯度下降平缓,从而可提升渗碳层与基体结合力。对激光冲击后表层特性分析表明,激光冲击预处理对气体渗碳的促进作用机理为:试样表面粗糙度从0.12μm增大到0.57μm,且表层形成了厚度约220μm的变形层,同时表层晶粒显著细化,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活性C原子在表面吸附及向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18CrNiMo7–6 气体渗碳 预处理 渗碳效率
下载PDF
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协同创新育人培养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小东 杨峰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166-166,169,共2页
"政行校企"多方联合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通过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整合协同营造创新环境,以建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真实生产场景对接等完善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 "政行校企"多方联合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通过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整合协同营造创新环境,以建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真实生产场景对接等完善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培养机制 跨企业培训中心 高技能人才
下载PDF
三重螺旋视角下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峰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探讨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共同成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平台建设,引入行业协会作为三方的“粘合剂”,完善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深度耦合,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系统阐述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的运行... 探讨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共同成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平台建设,引入行业协会作为三方的“粘合剂”,完善多方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深度耦合,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系统阐述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的运行层、三重螺旋视角下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的角色互换、多方博弈视角下协同创新育人的运作逻辑和三重螺旋理论视角下多方协同创新育人的创新机制。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三重螺旋 跨企业培训中心 高技能人才
下载PDF
离心铸造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的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同鑫 薛茂权 黄之德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1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离心铸造制备两种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SEM),对气门座圈铸态及热处理态后的试样物相组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 采用离心铸造制备两种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SEM),对气门座圈铸态及热处理态后的试样物相组成、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高铬合金铸铁气门座圈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高铬合金铸铁主要为由初生奥氏体、共晶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的铸态组织,经淬火及回火处理后转变为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的组织,明显提高了气门座圈的硬度和强度,由于基体组织和碳化物的形貌及分布改善,高铬铸铁的耐磨性能在热处理后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铬合金铸铁 离心铸造 耐磨性能 碳化物 气门座圈
下载PDF
球化剂计量投料装置的设计
13
作者 周兰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针对球墨铸铁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球化率低和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球化剂计量投料装置,用于自动计量和投入球化剂和覆盖剂,其由压实气缸、覆盖剂料仓、球化剂料仓、伸缩导料管和球化包、称重磅体等组成;球化剂和覆盖剂料仓... 针对球墨铸铁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低、球化率低和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球化剂计量投料装置,用于自动计量和投入球化剂和覆盖剂,其由压实气缸、覆盖剂料仓、球化剂料仓、伸缩导料管和球化包、称重磅体等组成;球化剂和覆盖剂料仓放料速度由抱紧气缸来调节。该设计采用PLC实现远程控制球化剂和覆盖剂的称重和投入压实等工作;该装置经实际使用后,称重更精确,球化率显著提高,球墨铸铁质量好,且对工作环境好,工作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化剂 料仓 称重 调速
下载PDF
基于Adams获取挖掘机斗杆的载荷时间历程
14
作者 耿泽楠 程江源 谢宝智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27期120-123,共4页
工作装置是挖掘机的主要执行机构,其中斗杆所受载荷复杂,易产生变形、断裂与疲劳失效。针对某中型反铲液压挖掘机,使用SolidWorks对其工作装置进行实体建模并装配,导入Adams后施加合理的约束、驱动和挖掘阻力,对铲斗挖掘时3个典型危险... 工作装置是挖掘机的主要执行机构,其中斗杆所受载荷复杂,易产生变形、断裂与疲劳失效。针对某中型反铲液压挖掘机,使用SolidWorks对其工作装置进行实体建模并装配,导入Adams后施加合理的约束、驱动和挖掘阻力,对铲斗挖掘时3个典型危险工况进行了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得到斗杆各铰点载荷时间历程曲线和数据文件,为后继的有限元强度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斗杆 动力学仿真 载荷时间历程
下载PDF
三重螺旋视角下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育人动力机制构建
15
作者 杨峰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第11期12-16,共5页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视角,结合协同学理论,以“政校企”三方联合成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引入行业协会作为三方的“黏合剂”及第三方评价主体;以沟通协调、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等产生协同效应,构建了一种多方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 基于三重螺旋理论视角,结合协同学理论,以“政校企”三方联合成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引入行业协会作为三方的“黏合剂”及第三方评价主体;以沟通协调、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等产生协同效应,构建了一种多方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动力机制;并对其动力系统进行探索,分析其外部动力系统、内部动力系统。外部动力系统的动力因素分别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国家教育决策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内部动力系统的动力因素分别为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内涵建设的需求、招生就业压力和利益驱动力。并对其进行案例研究,为多方协同创新提升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协同育人 三重螺旋 跨企业培训中心 高技能人才
下载PDF
Mn含量对Mn_(2-x)Sn_(0.5)Ga_(0.5) Heusler合金磁及磁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缪小吉 孙斐 胡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5-1408,共4页
选用Mn基Heusle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弧熔炼和热处理制备样品,并用甩带法制成薄带形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分析仪器测试样品的晶体结构、磁及磁热性能,分析Mn含量对材料晶体结构、磁和磁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_(2... 选用Mn基Heusler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弧熔炼和热处理制备样品,并用甩带法制成薄带形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分析仪器测试样品的晶体结构、磁及磁热性能,分析Mn含量对材料晶体结构、磁和磁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_(2-x)Sn_(0.5)Ga_(0.5)合金在室温下为六方结构,在室温附近仅发生一次二阶磁性转变,无明显磁滞和热滞。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对Mn含量非常敏感,随着Mn含量升高,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出现下降,由Mn_(1.2)Sn_(0.5)Ga_(0.5)的304 K和64.1 A·m^(2)·kg^(-1)分别降至Mn_(2)Sn_(0.5)Ga_(0.5)的262 K和46.7 A·m^(2)·kg^(-1),这表明合金中的磁矩呈亚铁磁形态分布。由于没有磁滞和热滞,室温附近具有较大的工作温度区间,所以该材料在磁制冷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SLER合金 磁热效应 磁性能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激光冲击处理对GH3039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文 葛茂忠 +1 位作者 王太明 项建云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GH3039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对GH3039高温合金试样进行了不同次数的激光冲击。采用表面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及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激光冲击前后GH3039高温合金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微观结构及...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GH3039高温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对GH3039高温合金试样进行了不同次数的激光冲击。采用表面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及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了激光冲击前后GH3039高温合金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残余应力、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与母材相比,在激光一次、二次和三次冲击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分别增加了28.5%、54.1%和109.1%,表面显微硬度分别增加了21.4%、26.5%和28.6%,试样的近表层平均晶粒尺寸分别减小了54.5%、57.1%和59.3%;激光冲击处理将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由拉应力(75 MPa)转变为压应力(一次冲击后为-275 MPa、二次冲击后为-302.4 MPa和三次冲击后为−335 MPa);激光冲击试样的变形层深度由1.2 mm左右(一次冲击)增加到1.5 mm左右(三次冲击);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衍射峰的半峰全宽明显增大,这归因于晶粒细化和微观应变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GH3039 激光冲击处理 表面完整性
原文传递
激光冲击处理对GH3039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项建云 葛茂忠 王太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1-268,共8页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GH3039高温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采用高能激光束对GH3039高温合金试样进行冲击处理,对比分析了温度为600℃时不同保温时间下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表面残余应力的松弛行为,研究了保温5 h后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晶粒...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GH3039高温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采用高能激光束对GH3039高温合金试样进行冲击处理,对比分析了温度为600℃时不同保温时间下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表面残余应力的松弛行为,研究了保温5 h后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晶粒尺寸变化特性以及激光冲击前后GH3039的高温拉伸性能和断口。结果表明:经激光冲击处理后,GH3039表层晶粒显著细化,冲击区域表层1.7 mm深度范围内的应力为残余压应力。600℃下保温5 h后,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晶粒平均尺寸由20.5μm增大到28.8μm,但远小于母材晶粒平均尺寸47.9μm;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激光冲击处理GH3039的表面残余应力的松弛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相比于母材,600℃下激光冲击试样的平均极限抗拉强度提升了7.9%,这归因于激光冲击处理诱导的晶粒细化和残余压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激光冲击处理 GH3039高温合金 残余应力热松弛 高温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