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输血传播病毒-DNA的调查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闵志军 徐培君 +3 位作者 张建伟 张力超 何亚琴 王永忠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单采献血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输血传播病毒(TTV)-DNA感染的状况,探讨TTV-DNA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献血小板以及单一献全血人群中的抗-...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单采献血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输血传播病毒(TTV)-DNA感染的状况,探讨TTV-DNA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献血小板以及单一献全血人群中的抗-HCV;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及献全血者TTV-DNA;并应用全自动生化速率法检测TTV-DNA阳性及阴性献血者血清ALT。结果单采献血者抗-HCV、TT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4.16%,普通献全血者则分别为0.43%、5.83%;和单一献全血者相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献全血者(χ2=10.22,P<0.01);TTV-DNA阳性率则高于献全血者(χ2=6.57,P<0.05);单采献血者中TTV-DNA阳性和阴性献血者ALT水平分别为(22±7)、(17±10)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结论单采献血小板者感染者抗-HCV低于单一献全血者,可能与其反复多次的检验有关;而单采献血者TTV-DNA感染者高于献全血者,可能和其频繁采血有关;单采献血者TTV-DNA阳性对单采献血者ALT无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去除法 肝炎抗体 丙型 输血传播病毒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常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调查及丙型肝炎病毒-RNA含量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闵志军 张力超 +3 位作者 张建伟 何亚琴 徐培君 王永忠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单试剂检测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中的抗HCV抗体,对抗HCV抗体的阳性献血者,应...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单试剂检测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中的抗HCV抗体,对抗HCV抗体的阳性献血者,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其血清HCV-RNA含量。结果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HCV抗体阳性率低于外来人员(χ2=23.59,P<0.01)。单试剂检测抗HCV抗体阳性献血者的HCV-RNA阳性率低于双试剂检测组(χ2=14.09,P<0.01),单试剂检测组的HCV-RNA含量也低于双试剂检测组(t=5.29,P<0.01)。结论在没有核酸检测的条件下,对血小板献血者抗HCV抗体进行双试剂检测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抗体 丙型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肝炎病毒-RNA
下载PDF
丙型肝炎感染途径与肝损害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闵志军 张力超 +3 位作者 张建伟 徐培君 何亚琴 王永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感染途径及其对肝脏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90例输血后丙肝患者(PTHC组)和33例献血查体发现的丙肝患者(DHC组)血清丙型肝...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感染途径及其对肝脏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自动生化速率法分别检测90例输血后丙肝患者(PTHC组)和33例献血查体发现的丙肝患者(DHC组)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抗-HCV及ALT水平。结果PTHC组HCV-RNA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显著高于DHC组(P均<0.0 l);HCV-RNA阳性患者中,PTHC组HCV-RNA水平均显著高于DHC组(P<0.01);ALT异常患者中,PTHC组ALT水平均显著高于DHC组(P<0.01)。HCV-RNA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797,P<0.01)。结论丙肝患者肝损害程度与感染途径有关,输血后丙肝患者肝损害程度重于其他途径感染的丙肝患者,原因为输血后丙肝感染HCV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输血 感染途径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抗-HCV灰区标本的追踪调查
4
作者 闵志军 张力超 +2 位作者 张建伟 徐培君 王永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灰区 HCV 试剂盒 追踪调查 免疫印迹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统计学分析 RNA 前应
下载PDF
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外膜大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闵志军 张建伟 +3 位作者 徐培君 张力超 何亚琴 王永忠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检测外膜大蛋白与不同基因型肝病之间的临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基因...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探讨检测外膜大蛋白与不同基因型肝病之间的临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区,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基因库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进行比较;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对该地区147例不同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其中B型63例(42.9%),C型80例(54.4%),B、C混合型1例(0.7%),B、D混合型3例(2.0%)。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为33例、C型为34例;63例肝癌患者中B型15例、C型46例。二组比较,肝癌组中C型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χ^2=8.28,P〈0.005)。肝癌患者组B型、C型HBVI.HBs含量分别为(61.2±59.2)μg/L和(36.9±31.7)μg/L,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2.11,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HBVLHBs含量则分别为(131.2±85.7)μg/L和(132.5±80.5)μg/L,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064,P〉0.05)。结论常州地区HBVDNA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C基因型与肝癌关系密切;肝癌患者组B型HBVLHBs含量明显高于C型;B、C基因型HBV感染在肝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序列分析 外膜大蛋白
原文传递
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闵志军 张力超 +2 位作者 张建伟 徐培君 王永忠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6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ELISA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抗-HCV灰区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变化试剂盒平衡时间,测定不同平衡时间的S/Co值。对部分灰区标本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目的:探讨ELISA试剂盒平衡时间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抗-HCV灰区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变化试剂盒平衡时间,测定不同平衡时间的S/Co值。对部分灰区标本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灰区标本HCVRNA;应用速率法检测灰区和抗-HCV阴性血清ALT。结果:ELISA试剂盒平衡时间在30min内,1NCU/ml抗-HCV质控、抗-HCV灰区标本的S/CO值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但30min后变化不明显(P>0.05)。32份灰区标本经Murex试剂筛选后的5份标本进行了RIBA检测,结果为2份可疑,3份阴性。FQ-PCR定量检测均为阴性;速率法ALT检测抗-HCV灰区和抗-HCV阴性标本结果分别为(19.20±7.38)U/L、(16.58±7.08)U/L。2者结果均<4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5)。结论:抗-HCV试剂盒在检测前应先在室温下平衡30min以上,否则会降低标本的S/Co值,影响结果判断;抗-HCV灰区标本ALT检测结果正常;抗-HCV灰区的献血者在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前提下可考虑再次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S/Co 平衡时间 RIBA 聚合酶链反应 A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