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燕 梁佳佳 +1 位作者 朱凯媛 沈琦博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59%、3.97%,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9.23%、10.49%、8.61%,利伐沙班10 mg组出血事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利伐沙班15 mg组与华法林组以及两利伐沙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10 mg)利伐沙班对高龄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华法林,预防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不劣于常规剂量(15 mg)利伐沙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高龄患者
下载PDF
心房颤动药物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燕 沈琦博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12期1179-1183,共5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房颤患者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抗凝治疗是药物预防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的唯一推荐方案,...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房颤患者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抗凝治疗是药物预防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的唯一推荐方案,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 VKA)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综合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以及在VKA和NOACs的选择上坚持个体化并兼顾患者的社会经济负担,仍是临床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NOACs在疗效、安全性、治疗依从性方面均较VKA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抗凝药物在房颤及其伴随常见合并症时的应用推荐,以期对临床实现个体化抗凝治疗提供选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栓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