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被引量:
4
1
作者
袁黎强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
目的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0.862、0.129、0.464,P=0.394、0.901、0.64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229,P=0.633)。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3例、良6例、可1例,与对照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1例、良7例、可2例无明显差异(Z=-0.703,P=0.547),但观察组患者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明显短于对照组(P=2.727,P=0.010)、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5,P=0.004)。结论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对外观及感觉恢复更有优势,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指端侧方转移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黎强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2期93-96,101,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Kofoed评分、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踝复位次数、关节肿胀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X线检查结果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组7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术前,两组Kofo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Kofoed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4.807、3.484,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3、6.475、7.392、9.409,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X线检查结果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7、9.906、10.709、10.2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较对照组22.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02、16.488、20.166、22.793、15.495、10.803,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三踝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缩短下地活动及住院时间,促进骨折快速愈合,还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外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黎强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3期155-156,共2页
目的分析在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底诊治的20例后踝骨折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均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术...
目的分析在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底诊治的20例后踝骨折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均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术后的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NRS数字疼痛评分结果以及术后踝关节的活动度背伸和跖屈情况。结果该组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1±0.2)个月;经X线片复查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0.2)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角度为(12.43±1.22)°,术后跖屈角度为(33.62±2.1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不连、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骨块吸收等不良并发症;术后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90.00%;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负重行走NRS疼痛评分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负重行走NR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具有操作便捷、对软组织损伤小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低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患者外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锁定钢板
后外侧入路
效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被引量:
4
1
作者
袁黎强
机构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4期278-282,共5页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0.862、0.129、0.464,P=0.394、0.901、0.64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229,P=0.633)。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3例、良6例、可1例,与对照组患者中手指功能恢复为优11例、良7例、可2例无明显差异(Z=-0.703,P=0.547),但观察组患者移植皮瓣两点辨距觉明显短于对照组(P=2.727,P=0.010)、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5,P=0.004)。结论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指端侧方转移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指端侧方转移皮瓣对外观及感觉恢复更有优势,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
手指
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指端侧方转移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Keywords
Fingers
Soft tissue defects
Skin flap repair
Lateral transposition flaps
Reversed digital artery island flap
分类号
R658.2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黎强
机构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2期93-96,101,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Kofoed评分、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踝复位次数、关节肿胀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X线检查结果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组7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术前,两组Kofo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Kofoed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8、4.807、3.484,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3、6.475、7.392、9.409,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功能、X线检查结果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57、9.906、10.709、10.2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较对照组22.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02、16.488、20.166、22.793、15.495、10.803,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三踝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缩短下地活动及住院时间,促进骨折快速愈合,还可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外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Keyword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Manual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Three ankle fractures
Ankle joint function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黎强
机构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3期155-156,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在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底诊治的20例后踝骨折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均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术后的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NRS数字疼痛评分结果以及术后踝关节的活动度背伸和跖屈情况。结果该组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1±0.2)个月;经X线片复查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0.2)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角度为(12.43±1.22)°,术后跖屈角度为(33.62±2.17)°;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不连、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骨块吸收等不良并发症;术后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90.00%;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负重行走NRS疼痛评分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负重行走NR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后外侧入路下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具有操作便捷、对软组织损伤小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低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患者外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后踝骨折
锁定钢板
后外侧入路
效果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袁黎强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袁黎强
《系统医学》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袁黎强
《双足与保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