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卫明 单其俊 曹克将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C反应蛋白是体内炎性的标志物之一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C反应蛋白可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 ,而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抑制血管的生成 ,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其释放的增加可引起局部血栓形... C反应蛋白是体内炎性的标志物之一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C反应蛋白可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 ,而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抑制血管的生成 ,还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其释放的增加可引起局部血栓形成 ,从而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 ,能否治疗心血管疾病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心血管疾病 血浆 治疗 炎性 研究进展 心血管事件 分泌 组织因子 凋亡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卫明 孙建辉 +1 位作者 许国锋 单其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及双抗体夹心hsCRPELISA法测定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以及23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周... 目的: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中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及双抗体夹心hsCRPELISA法测定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以及23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周围静脉血浆心钠素、C反应蛋白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一周的周围静脉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血浆心钠素水平则低于阵发性房颤发作时。结论: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血浆心钠素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钠素 C反应蛋白 炎症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和左房电传导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卫明 孙建辉 +1 位作者 许国锋 单其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通过冠状窦近端和远端起搏,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冠状窦电图波形的改变、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探讨发生房颤的电学特征改变。方法:39例因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17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22例。置入10极电生理... 目的:通过冠状窦近端和远端起搏,比较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冠状窦电图波形的改变、有效不应期的变化,探讨发生房颤的电学特征改变。方法:39例因心律失常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17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22例。置入10极电生理导管至冠状窦,在X线下使导管的9~10极位于冠状窦口。固定程序S1S2400/360ms起搏冠状窦的近端和远端,2倍的起搏阈值,记录冠状窦电图。测定远端和近端起搏局部的有效不应期。结果:在冠状窦电图上有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房颤组占13/17,对照组占5/22(P〈0.05)。房颤组CS1~2局部有效不应期(ERP)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房颤组CS9-10处ERP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房颤组冠状窦电图记录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同时在冠状窦远端起搏时其ERP缩短,这些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窦 心房颤动 电生理
下载PDF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卫明 成益 +3 位作者 杨玲 邵山 程亚敏 孙建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传统起搏器心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到位容易,固定简单,脱位率低,因此使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选用被动固定电极导线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及经典的起搏部位及导线。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心尖部起搏存在着左右室电机械活动的不同步,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