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碳负显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性手术应用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辉华 安勇 +7 位作者 薛卫 孙冬林 陈学敏 张悦 刘胜勇 段云飞 吴新权 陈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5-640,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手术并发症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高。该研究旨在探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根治术中的操作技巧及对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保护疗效,从...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手术并发症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风险高。该研究旨在探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根治术中的操作技巧及对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保护疗效,从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15年4—8月收治的48例初治PT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常规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全甲状腺切除+单/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B组(24例)则在稍游离甲状腺后注射纳米碳5 min后再行常规操作。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损伤发生率、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比率等临床资料差异。结果:对于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患者,B组除淋巴结清扫数较A组明显增多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全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患者,B组手术时间、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中单/双侧黑染淋巴结中癌转移率分别为26.7%和33.3%,非黑染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分别为11.8%和25.9%。结论: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在PTC根治术中有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及清扫淋巴结数目的提高,尤其是在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负显影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疝修补术132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盛泽 陈学敏 +3 位作者 杨春 张丰 杨岳 孙冬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48-149,155,共3页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采前用正中入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通用3D补片植入术治疗腹...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2009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采前用正中入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通用3D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132例,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鉴定及内吞能力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春 吴雨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4-876,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观察其形态、表型、内吞及递呈抗原能力。方法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观察其形态、表型、内吞及递呈抗原能力。方法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功能,辣根过氧化酶(HRP)内吞实验检测其群体内吞能力。结果PBMNCs经过rh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9d后,具典型的DCs形态,细胞表型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Ⅱ)类分子(HLA-DR)(69.70±6.12)%、CD80(65.32±5.19)%、CD86(71.65±7.61)%、CD1a(58.65±3.28)%和CD14(16.82±1.25)%,具有极强的激发MLR的能力,显示成熟DCs的特征。DCs群体的内吞能力约在培养第6天达高峰,之后有明显下降。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诱导、扩增DCs的方法,在其具有活跃的内吞能力时,肿瘤抗原致敏可作为胃癌生物治疗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胃癌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荣朝 吴雨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从小鼠骨髓中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m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s。光... 目的从小鼠骨髓中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在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m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s。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型特征,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MNCs经过rm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d后,具有典型的DCs形态,高表达MHCⅡ类分子、CD11c、CD80、和CD86抗原。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体外诱导、扩增DCs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 T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5
作者 杨春 吴雨岗 汪良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8.4%(30/358),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率分别为5.1%(13/255)和16...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月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8.4%(30/358),根治性、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率分别为5.1%(13/255)和16.5%(17/103)(P〈0.05)。远、近端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分别为5.9%及12.5%(P〈0.05)。癌残留与癌肿的大体类型、大小、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浅表广泛型早期癌,弥漫浸润型进展期癌,癌肿直径〉5cm,分化程度低及癌肿浸润浆膜者易发生癌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 癌残留
下载PDF
负载冻融抗原的DC诱导特异性CTL杀伤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吴雨岗 王荣朝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85-687,共3页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冻融法获取胃癌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 目的研究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冻融法获取胃癌细胞抗原,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外周血DC并负载肿瘤抗原,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特异性CTLs,MTT法检测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分泌情况。结果负载胃癌抗原的DC激活的CTLs表现出对胃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产生高水平的IFNγ(P<0.01);而对B16黑色素瘤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不产生高水平的IFNγ。未负载胃癌抗原DC刺激的CTLs对胃癌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应用细胞因子从人外周血中诱导的DC负载胃癌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胃癌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胃癌 抗肿瘤免疫
下载PDF
江苏省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情况和预后分析(附2886例报告)
7
作者 陆子鹏 高鑫 +29 位作者 程浩 王宁 张凯 尹杰 尹凌帝 林佑廷 朱心睿 王东芝 马红钦 刘同泰 徐永子 朱道俊 禹亚斌 杨扬 刘飞 潘超 唐劲草 胡敏杰 华志元 轩福明 夏磊洲 钱栋 王永 王苏苏 高文涛 仇毓东 朱东明 苗毅 蒋奎荣 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5-693,共9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和围手术期结局,分析术后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1家大型三甲医院收... 目的探讨江苏省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和围手术期结局,分析术后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1家大型三甲医院收治的28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32例,女1154例;年龄为65(57,71)岁。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在江苏省胰腺疾病质量控制项目的框架之下,采用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方法,建立全省统一胰十二指肠切除电子数据库。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术中和术后情况。(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Fisher确切概率法。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连续变量最佳分界值。单因素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1)临床特征。28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175例和1711例。21家医院中,8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年均手术量<36例,10家年均手术量为36~119例,3家年均手术量≥120例。年均手术量≥36例的13家医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84例,占总数89.536%(2584/2886);年均手术量≥120例的3家医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57例,占总数47.020%(1357/2886)。(2)术中和术后情况。2886例患者中,手术入路为开腹2397例、微创488例、未知1例;保留幽门情况为保留871例、未保留1952例、未知63例;联合脏器切除情况为联合任何脏器切除305例(含血管切除209例)、未联合脏器切除2579例、未知2例。2885例手术时间为290(115)min,2882例术中出血量为240(250)mL,2880例术中输血率27.153%(782/2880)。2886例患者中,侵入性治疗率为11.342%(327/2883)、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率为3.087%(89/2883)、再次手术率为1.590%(45/2830),术后住院时间为17(11)d,住院死亡率为0.798%(23/2882),2083例有严重并发症资料的挽救失败率为6.529%(19/291)。2477例患者获得术后90 d随访,术后90 d病死率为2.705%(67/2477)。288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8.997%(1423/241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970%(291/2083),2078例综合并发症指数为8.7(22.6)。(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后侵入性治疗、术后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403,2.609,16.141,95%可信区间为1.281~4.510,1.298~5.244,7.119~36.596,P<0.05);医院年均手术量≥36例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368,95%可信区间为0.168~0.808,P<0.05)。结论江苏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部分医院高度集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90 d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住院死亡风险。年龄≥70岁、术后侵入性治疗、术后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年均手术量≥36例是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 围手术期 数据库 江苏省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雨岗 王勍 +1 位作者 陈焕年 谢海彬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6期1890-1892,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IL-17表达,分析IL-17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L-17阳性染色定位于结肠癌细胞质,其高表达的阳性率为47.0%;IL... 目的探讨IL-1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IL-17表达,分析IL-17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L-17阳性染色定位于结肠癌细胞质,其高表达的阳性率为47.0%;IL-1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IL-17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和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7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结肠癌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吴雨岗 王勍 +1 位作者 陈焕年 卢麒丞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45例(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45例(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65.82±23.65)min vs.(106.35±18.31)min](P<0.01);但是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减少[(152.97±96.56)ml vs.(302.10±141.92)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40±1.34)d vs.(4.93±1.21)d]及术后住院时间[(10.93±4.02)d vs.(13.60±5.56)d]缩短(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麒丞 尹勇 +4 位作者 许军 王海涛 王勍 王荣朝 李德春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瑞能及谷氨酰胺)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营养不良行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分别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瑞能及谷氨酰胺)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营养不良行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分别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能全力)。术前1天和术后第1、9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及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回升(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4%vs 20%)(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11.8±1.1)d vs.(12.7±1.2)d](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标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老年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雨岗 王勍 陈焕年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4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腔镜组,21例)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开腹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和5天血清AST、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腔镜组,21例)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开腹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和5天血清AST、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血清AST和ALT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术后第1、3天的血清AST高于开腹组[(67.3±21.2)U/L vs.(40.7±13.8)U/L、(41.6±15.6)U/L vs.(25.2±8.5)U/L](P<0.05);腔镜组术后第1、3天的血清ALT也高于开腹组[(65.9±18.3)U/L vs.(39.7±11.9)U/L、(39.5±15.7)U/L vs.(23.9±7.7)U/L](P<0.05)。两组术后血清ALP和TBil水平与术前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肝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轻微、短暂;对没有严重肝脏疾患的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肝功能
原文传递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波 秦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DHA与胰腺癌细胞混合培养,采用MTT、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含量。结果 50μg/mlDH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后,Patu8988、S...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DHA与胰腺癌细胞混合培养,采用MTT、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含量。结果 50μg/mlDHA作用人胰腺癌细胞株后,Patu8988、SW1990增殖率24h为(46.89±5.99)、(46.03±7.69),48h为(35.92±2.91)、(25.70±5.60),肿瘤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效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72h后Patu8988、SW1990凋亡率分别为53.2%、13.7%。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DHA作用24h后,Patu8988、SW1990Bcl-2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HA能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Bcl-2在细胞中表达来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胰腺癌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