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关节镜手术手术部位感染聚集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剑税 闵琦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对骨科关节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骨科2020年9—10月关节镜术后3例SSI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后干预,并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骨科病区短期出现3例关节镜术后... 目的对骨科关节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骨科2020年9—10月关节镜术后3例SSI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后干预,并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骨科病区短期出现3例关节镜术后SSI病例,切口分泌物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且药敏谱表型一致。暂停关节镜手术,分别对相关医务人员卫生手、病房环境、手术器械等进行多批次采样,最后模拟手术操作的方式在关节镜鞘卡管腔冲洗液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且与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一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将鞘卡低温等离子灭菌改成高温高压灭菌,再次模拟手术操作的方式采集管腔冲洗液标本培养,未再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恢复手术后1个月,未再发现SSI病例,证实防控措施有效。结论关节镜鞘卡管腔内可能形成生物膜,清洗时难以去除。低温等离子灭菌无法穿透生物膜,导致关节镜手术SSI聚集事件,而热力学灭菌方式可高效灭活生物膜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骨科关节镜术 聚集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肠道定植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
2
作者 杨剑税 闵琦芬 +2 位作者 龚晓文 戚志萍 曹烨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将常州某三级医院2023年3—12月进行肠道CRE筛查的392例ICU患者按筛查结果分为定植组(n=42)和非定植组(n=350),收集患者的年龄、...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定植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将常州某三级医院2023年3—12月进行肠道CRE筛查的392例ICU患者按筛查结果分为定植组(n=42)和非定植组(n=350),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最后一次筛查前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及侵入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析。结果42例CRE筛查阳性患者检出CRE 44株,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占65.91%),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91%)、阴沟肠杆菌(13.64%);定植组患者从入ICU到肠道CRE筛查阳性的平均时间为14 d;长期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47,95%CI:1.31~1.65),机械通气(OR=1.14,95%CI:1.06~1.22),存在肠杆菌目细菌感染(OR=10.10,95%CI:3.28~32.09)是肠道CRE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15 d(χ^(2)=167.52,P<0.001)和机械通气≥15 d(χ^(2)=101.03,P<0.001)的患者肠道CRE定植风险更高。结论临床应提高病原学送检,及时进行抗肠杆菌目细菌感染治疗;慎重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缩短疗程;并积极评估机械通气指征,及时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肠道定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医院感染病例预警系统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剑税 龚晓文 闵琦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479-3483,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简称院感系统)的病例预警系统。方法根据2019年4-12月常州市肿瘤医院的医院感染现况和院感系统同期产生的预警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院感病例预警系统的诊断效能;采用灵敏度、院感病... 目的综合评价医院感染实时监控软件(简称院感系统)的病例预警系统。方法根据2019年4-12月常州市肿瘤医院的医院感染现况和院感系统同期产生的预警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院感病例预警系统的诊断效能;采用灵敏度、院感病例例次数阳性预测值和误报率一系列指标评价预警系统的漏报率和准确性。结果医院共出院19 099例病例,医院感染161例,165例次;预警系统抓取预警病例1 528例和预警条目2 132条,其中确认为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和病例例次数分别为144例和147例次,错误预警1 796条,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为(0.883~0.938),预警灵敏度为89.09%,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阳性预测值为9.62%,误报率为84.24%。结论目前预警系统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在全院层面较高,提高了院感病例监测的效率,但是该预警系统的准确性总体较低,灵敏度在不同科室、不同感染部位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 病例预警 诊断效能 灵敏度 阳性预测值 误报率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臧凤 金霞 +3 位作者 夏晓洁 葛子君 朱庆堂 杨剑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术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2020年10月行A型夹层标准术且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139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VAP...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术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2020年10月行A型夹层标准术且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139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VAP分为感染组(n=35)和非感染组(n=104),对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呼吸机支持天数、使用呼吸机次数、是否行急诊手术等多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探索危险因素,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长时间机械通气、频繁气管插管可能会增加术后VAP感染概率;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延长(OR=1.197,95%CI:1.102~1.299)是A型夹层标准术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尤其是>10 d的患者,VAP发生率>70%。术后发生VAP的病原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菌主要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肺炎克雷伯菌(CR-KP)。结论 临床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VAP感染风险,防治多药耐药菌感染,尤其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