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刘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常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常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睡眠、进食、精力、情绪反应、躯体活动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管理 置管时间 一次穿刺成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生儿日间光疗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柳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日间光疗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常德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未接受新生儿日...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日间光疗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常德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未接受新生儿日间光疗模式干预的1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以2021年1—12月接受新生儿日间光疗模式干预的1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入住新生儿病房,并予以蓝光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新生儿日间病房予以蓝光治疗和护理。比较2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治疗时间、母婴分离时间、住院费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2组患儿母乳喂养率。治疗结束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家属满意度评估表评估2组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治疗时间、母婴分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儿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母乳喂养率及家属总满意度为83.33%及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及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光疗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母婴分离及治疗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治疗费用,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母乳喂养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作用
3
作者 何永辉 王妍 林蕾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究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初乳口腔涂抹,研究组患儿... 目的探究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初乳口腔涂抹,研究组患儿采用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评估两组患儿预防效果、生长情况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开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4例)、胃潴留发生次数(1.82±0.22)次、胃潴留量(4.50±0.45)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例、(3.06±0.29)次、(9.38±0.71)ml],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18.65±2.79)d低于对照组(21.66±2.68)d且胃肠摄入能量(564.30±22.11)kJ/kg高于对照组(459.80±21.44)kJ/kg(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5.41±1.20)d少于对照组(9.58±1.54)d,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22.23±3.47)g/d、(0.89±0.15)cm/周、(0.60±0.09)cm/周]均高于对照组[(17.78±3.09)g/d、(0.76±0.11)cm/周、(0.55±0.10)cm/周](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G、IgM[(0.012±0.003)、(10.01±0.45)、(0.022±0.004)g/L]显著高于对照组[(0.006±0.002)、(9.83±0.26)、(0.019±0.002)g/L](P<0.05)。结论肠内补充双歧杆菌联合初乳口腔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双歧杆菌 初乳口腔涂抹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华娟 雷明军 胡弘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早产儿13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7例。对照组单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早产儿13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7例。对照组单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4、8、15 d后血清总胆红素(TSB)、经皮胆红素(TC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光疗总时间、黄疸消退时间、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量表(BSFS)评分、排便频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4、8、15 d后TSB、TC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4 d后TSB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8、15 d后TSB、TC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5 d后,2组Alb、IgG、IgM水平及治疗组Ig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ALT、AS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除IgM水平外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光疗总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5 d后,治疗组BSFS评分低于对照组,排便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37%vs.41.79%,χ^(2)=4.048,P=0.044)。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可促进黄疸快速消退,并可改善患儿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可改善蓝光照射引起的腹泻,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早产儿 布拉氏酵母菌散 蓝光照射疗法 胆红素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早产儿贫血1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534-535,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究早产儿贫血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针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的120例新生儿中的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胎龄、出身重量、如何哺乳、如何添加辅食、辅食是否包括铁剂等几个方面,并在出生后... 目的分析和探究早产儿贫血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针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的120例新生儿中的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胎龄、出身重量、如何哺乳、如何添加辅食、辅食是否包括铁剂等几个方面,并在出生后6个月、1年时进行外周血的Hb测量,分析结果。结果胎龄越小、出身体质量越低、母乳喂养、无辅食、无铁剂补充都是造成早产儿贫血的重要因素。结论早产儿贫血相关因素较多,影响较大,应积极关注并预防早产儿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因素 早产儿 贫血 探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