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刘波 曹东来 +2 位作者 王娟 焦琦 韩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其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1例高血压...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其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1例高血压合并CHF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缬沙坦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治疗)和研究组(41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因子,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更佳;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治疗前比均缩小,且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均变薄,且研究组薄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CHF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更有助于缓解心肌损伤,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慢性心力衰竭 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血压 心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K-MB、TnI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东来 韩冷 +1 位作者 倪杰 王志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 I)的影响。方法将68例AMI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 I)的影响。方法将68例AMI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BNP。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48 h后血清CK-MB、Tn I水平的变化及1周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48 h后,2组血清CK-MB、Tn I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2组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除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外)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rh BNP可有效改善A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CK-MB、Tn I水平,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心功能
下载PDF
择期介入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俊 倪杰 +2 位作者 郑建良 曹东来 何文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34-2335,2337,共3页
目的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并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另一组32例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的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并行择期PCI治疗(观察组),另一组32例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中14例为单支病变,12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3支病变。植入1个支架16例,植入2个支架10例,植入3个支架2例。60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择期PCI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NSTE-MI患者的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而介入治疗可一定程度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
下载PDF
LDL-C控制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与新发房颤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波 韩冷 +2 位作者 曹东来 何文兵 何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既往无房颧病史的4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既往无房颧病史的4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 mg/d持续口服,LDL-C分别降至2.09~2.59 mmol/L和1.57~2.07 mmol/L,随访3年,记录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新发房颤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DL-C水平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 A、B组新发房颤发生率分别为6.50%和1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4,P=0.02).A组MACE发生率为18.50%,与B组MACE发生率15.50%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x2=0.713,P=0.4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降脂治疗中过度降低LDL-C水平,不能降低MACE发生率,新发房颤发生率可能增加.LDL-C水平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稳定型心绞痛 房颤 血栓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东来 韩冷 倪杰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2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25例),2组患者均先给予标准的基础治疗...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25例),2组患者均先给予标准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观察2组患者的内源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NT-proBNP水平[(5 472 ±422) 、(3 892 ±22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7 627±276)、(5 983±39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有效率[60.0%(24/40)]低于治疗组[84.0% (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 =0.024).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5.9±5.9)%、(52.2±6.2)%]高于对照组[(35.9±3.8)%、(40.1±3.2)%,中心静脉压[(8.8±1.9)、(6.6±1.2) 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1 1.4±2.0)、(9.3 ±2.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随访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 (11/40)]高于治疗组[2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P=0.029).结论 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钠肽 安全性
下载PDF
卡维地洛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志强 何俊 曹东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再入院率
下载PDF
活动平板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强 曹东来 杨磊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活动平板试验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群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78例患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按亚级量Bruce方案进行。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在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检出率高于阴性组,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 目的了解活动平板试验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群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78例患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按亚级量Bruce方案进行。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在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检出率高于阴性组,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血管病死率增加。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并对预测心源性死亡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室性期前收缩 电生理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梗T波倒置程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管琰 杨磊 +2 位作者 陈勇军 王志强 蒋金法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肌酸激酶最高值(CKmax)、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和心肌同位素显像,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NTmax与CKmax和心肌显像缺血程度呈负相关,与TMI血流和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A组较B组,降低的R波迅速恢复,抬高的ST段恢复得早,T波早期倒置且恢复快,住院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少。结论最大倒置T波NTmax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前壁AMI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简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MI 最大倒置T波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影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山菊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7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两项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细胞因子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山菊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4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医院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医院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治疗前,2组在血浆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T-pro BNP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2)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无明显变化。(3)观察组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为(248.2±35.6)m、治疗后为(268.4±48.6)m;对照组患者,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为(248.5±35.8)m、治疗后为(254.2±48.3)m。治疗前,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NT-pro BNP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 阿托伐他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杨磊 陆志刚 +1 位作者 管琰 韩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19年7月,取我院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造影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有...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3月—2019年7月,取我院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以造影结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有侧支支循环(A组)与无侧支循环(B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天、30天行相应检查,检测左心室心肌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心肌应变、应变率。结果:术后30天,A组缺血、梗死心肌应变(-16.31±4.30)、(-8.81±4.82)大于术后3天(-16.31±4.30)、(-13.66±4.03),且B组缺血、梗死心肌应变(-14.18±2.55)、(-13.15±6.96)大于术后3天(-21.67±3.03)、(-20.35±5.89),P<0.05;术后3天,A组缺血心肌应变率(-1.20±0.35)大于B组(-1.31±0.36),P<0.05。术后30天,A组缺血、梗死心肌应变(-12.33±4.05)、(-8.81±4.82)大于B组(-14.18±2.55)、(-13.15±6.96),P<0.05,且A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8%低于B组36%,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天缺血心肌与术后30天缺血及梗死心肌的收缩功能,同时还会改善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雅静 邬青 +4 位作者 汪小华 侯云英 胡尧尧 毛芳莹 张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21例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21例择期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焦虑各时间点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随访期间共40例(19%)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在家等候期焦虑水平、术前1天焦虑水平是择期PCI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截断值分别为58.50分、55.50分,灵敏度分别为80.0%、85.0%,特异度分别为90.4%、80.0%。结论:围手术期焦虑能够较为高效、简便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择期介入治疗与强化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比较
13
作者 韩冷 王志强 蔡墨华 《交通医学》 2007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化药物治疗与择期PCI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1例确诊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强化药物治疗(强化药物组)16例,另一组给予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择期行PCI治疗(择期PCI组)15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择期PCI组中7例为单支病变,... 目的:观察强化药物治疗与择期PCI治疗的效果。方法:将31例确诊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强化药物治疗(强化药物组)16例,另一组给予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择期行PCI治疗(择期PCI组)15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择期PCI组中7例为单支病变,4例为双支病变,4例为3支病变。植入1个支架6例,植入2个支架6例,植入3个支架2例,植入4个支架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支架(Firebird微创公司)。37例患者随访1年发现,择期PCI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死亡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脑梗塞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PCI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强化药物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信息获取与患者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
14
作者 徐海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88-90,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病死率高,心梗恢复期的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困扰。可能导致情感障碍、家庭动荡、无法适应生活方式转变等,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AMI的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病死率高,心梗恢复期的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困扰。可能导致情感障碍、家庭动荡、无法适应生活方式转变等,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AMI的康复治疗,需要给患者提供充分的疾病信息及相关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方案并调整生活方式。充分告知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心理障碍,增加自我效能以及对医疗的满意度。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调查AMI患者疾病信息的获取与患者对医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不同年龄或住院天数患者之间信息获取的差异,以及护理方面需要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 信息获取 住院天数 心肌梗死患者 调查 医疗满意度 AMI患者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其它正性肌力药物的治疗
15
作者 孙喜龙 蔡墨华 《苏州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168-168,共1页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严重受抑,因而经常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正性肌力药物的短期或长期治疗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因这类药物有心脏的刺激作用,而且能扩张外周血管,但是尽管正性肌力药物能产生有益的血液动力...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严重受抑,因而经常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正性肌力药物的短期或长期治疗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因这类药物有心脏的刺激作用,而且能扩张外周血管,但是尽管正性肌力药物能产生有益的血液动力学效果,长期口服治疗并不能使症状和临床状况得到确切的改善,而且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反而增加病死率,严重心衰患者的这种有害作用尤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正性肌力药物 药物治疗 β肾上腺素激动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2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PCI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行PCI术治疗且在术后12个月接受CT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42例,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资料差异。结果 ISR... 目的分析冠心病PCI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行PCI术治疗且在术后12个月接受CT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42例,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资料差异。结果 ISR患者23例(ISR组),无ISR患者119例(无ISR组); ISR组及无ISR组在规律服药、糖尿病比例、血尿酸(UA)、脂蛋白水平(L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术后12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服药、糖尿病、UA、Lp及Fib水平等因素与冠心病PCI术后ISR存在一定正性关联;建议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开展对症治疗,以优化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术后 血清总胆红素 支架再狭窄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动态血压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波 韩冷 +2 位作者 曹东来 何文兵 何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动态血压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14例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02例...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动态血压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14例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02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212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动态血压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动态血压各项参数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B、C组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21.63±2.28)mmm2、(20.02±2.14)mm2、(18.12±2.01)mm2与颈动脉IMT(1.19±0.18)mmm、(1.05±0.17)mmm、(1.01 ±0.09)mmm,TG、TC、LDL、ox-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显著升高(1.55±0.34)mmol/L、(1.78±0.31)mmol/L、(1.92±0.39)mmol/L(P<0.05);24h、昼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与颈动脉IMT、TG、TC、LDL、ox-LDL水平、24h、昼间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观察组C组较A组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低危因素情况可以考虑10 mg/次,1次/d,高危因素可以考虑30 mmg/次,1次/d,有益于血压的控制,适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长期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血压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冷 倪杰 +5 位作者 曹东来 何文兵 何俊 童廉琦 赵品君 王娟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PCI术治疗,术前0—3d开始服用...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PCI术治疗,术前0—3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围术期(手术前后3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颈动脉粥样斑块减轻的程度分为明显逆转组和无明显逆转组,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结果明显逆转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无明显逆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10.2%VS.22.8%,P〈0.05;随访12个月时17.6%vs43.6%,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程度不一,有明显逆转的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综合征 急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阿托伐他汀应用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何俊 王志强 +3 位作者 韩冷 郑建良 何文兵 曹东来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ACS患者共78例,其中行冠脉重建术(PCI)者为20例,进行为期1年的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3、6、12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82.05%,55.13%,43.59...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ACS患者共78例,其中行冠脉重建术(PCI)者为20例,进行为期1年的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3、6、12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82.05%,55.13%,43.59%。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依从性不足,前6个月依从性下降明显;非冠脉重建术者较冠脉重建术者依从性低;农村居民又较城镇居民依从性低。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以外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是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依从性
下载PDF
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志强 曹东来 +2 位作者 韩冷 郑建良 何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