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31
1
作者 徐斌 宋冬雷 +7 位作者 毛颖 徐宏 顾宇翔 陈功 田彦龙 廖煜君 杨晨 周良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硬通道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孔刚 祝海平 +2 位作者 封硕 陈进 朱业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差异性。方法将收治的62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其中335例采用YL-1微创穿刺手术,28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穿刺组有1例患者因新鲜出血行骨瓣开颅。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术是经典术式,微创穿刺术亦有明确疗效,且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住院周期及花费少,在临床应用中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下载PDF
硬通道穿刺和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刚 封硕 陈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556-557,共2页
目的对比硬通道穿刺血肿清除术和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硬通道穿刺手术38例(微创组),经侧裂手术47例(开颅组)。结果两种术式治疗基底核区高血... 目的对比硬通道穿刺血肿清除术和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硬通道穿刺手术38例(微创组),经侧裂手术47例(开颅组)。结果两种术式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在有效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疗效确切,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开颅手术相对较可靠,硬通道穿刺更适合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核 侧裂入路 硬通道穿刺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祝海平 孔刚 +4 位作者 陈进 朱业余 程恺远 徐宏 殷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 ICP)监测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CP监测数据,根据术后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监测组(n=36)和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颅内压( ICP)监测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CP监测数据,根据术后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监测组(n=36)和对照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人均甘露醇使用量,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以及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后2 h复查头颅CT,54例血肿清除量大于80%,术后再出血13例,ICP监测组7例,对照组6例,均行二次手术。 ICP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的3~7 d内。结论脑出血术后ICP监测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岛叶入路 颅内压监测 基底节区脑出血
下载PDF
小骨窗和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5
5
作者 孔刚 陈进 +1 位作者 朱业余 程恺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术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病人按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每组病人数29例。...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穿刺术对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病人按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每组病人数29例。以GCS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在显效率、有效率、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术式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由于微创穿刺可能的穿刺偏差及再出血,小骨窗术式相对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 微创穿刺 疗效
下载PDF
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后远期脑积水发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孔刚 封硕 +1 位作者 刘创宏 陈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颅夹闭55例,介入栓塞51例,统计分析两种治疗...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颅夹闭55例,介入栓塞51例,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和Hunt-Hess分级对破裂动脉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开颅夹闭组发生9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介入栓塞组发生8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高低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Hunt-Hess分级基本平行,其中Ⅲ级与Ⅳ级相比,Ⅳ级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病率明显升高,Ⅳ级与Ⅴ级相比远期脑积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对破裂脑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生率无影响,高Hunt-Hess级别的患者发生远期脑积水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脑积水
下载PDF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殷昊 孔刚 +4 位作者 陈进 程恺远 徐宏 祝海平 朱业余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4期215-216,共2页
目的:评估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BCS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性BCSD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微创与钻孔血肿引流术,通过长期随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3例患者切口... 目的:评估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BCS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性BCSD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微创与钻孔血肿引流术,通过长期随访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有3例患者切口处有少许渗血,经压迫后止血。伤口愈合瘢痕较小,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72 h复查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清除较为干净,随访4个月~7年,随访仅见4例复发,再次入院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未再复发。结论微创与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人BCSDH安全有效,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双侧 老年人 钻孔引流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邵文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畅通...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引流液的量与色,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CT血肿量减少。结论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后,需进行全方位、科学、有效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钻孔引流术 针对性护理
下载PDF
颅脑损伤所致智力下降程度分析及预防策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昊 孔刚 +4 位作者 陈进 程恺远 徐宏 祝海平 朱业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智力下降程度与颅脑损伤危重程度间的关系,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计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韦氏智力测验(WAIS-RC)IQ对患者进行智力测验,分析其与外伤危... 目的:分析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患者的智力下降程度与颅脑损伤危重程度间的关系,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计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韦氏智力测验(WAIS-RC)IQ对患者进行智力测验,分析其与外伤危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不会遗留智力障碍,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部分遗留智力障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数遗留智力障碍。结论:颅脑损伤后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外伤危重程度有关,应积极采取有效方法积极降低或减缓智力下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智力下降 预防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14例再手术原因分析
10
作者 陈进 孔刚 +2 位作者 程恺远 朱业余 姚志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547-547,549,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出现的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及易发因素。结果:14例患者中,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自理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出现的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再手术的原因及易发因素。结果:14例患者中,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自理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例。结论:导致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原因最常见为术后颅内压变化,压力填塞效应导致颅内继发出血,其次为血管舒缩机制障碍,术中操作不规范,止血不彻底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继发出血等。手术对侧存在骨折线、手术距外伤时间在6小时内为术后颅内迟发血肿再手术的高危因素。首次手术去骨瓣减压充分,彻底清除失活脑组织,止血严密,可以减少再手术的可能。术中发现异常,迅速CT检查及术后常规C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再手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陈进 孔刚 +1 位作者 程恺远 朱业余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689-689,共1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14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发生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14天,表现为意识障碍加重,颅内高压症状,骨窗压力增高,偏瘫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可致脑血管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术中操作不当,创伤性低血压,止血药物及脱水剂的使用不当导致微循环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血肿清除术 法大骨瓣减术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因再出血致多次手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12
作者 孔刚 陈进 朱业余 《交通医学》 2006年第6期687-687,共1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急性期再出血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经历多次手术的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良好或轻残2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2例,死亡7例(17.1%),死于脑干功能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再...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急性期再出血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分析在颅脑损伤急性期经历多次手术的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良好或轻残22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2例,死亡7例(17.1%),死于脑干功能衰竭6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再手术原因最多见为对侧或远隔位迟发血肿。结论:为减少脑损伤术后再出血致再手术,应术前充分了解患者受伤位置性质,术中彻底清除挫伤脑组织,严密止血;术后及时复查CT,尽早发现再出血,及时的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再出血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亚芳 王一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6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者。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GOS和GCS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OS...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60例颅脑外伤者。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GOS和GCS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比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OS和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67%(P<0.05)。结论使用风险管理护理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护理 颅脑外伤 意义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烟雾病的治疗策略与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宏 戴琳孙 +1 位作者 吕艳红 刘创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2-123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影像学分期烟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39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与治疗方法;术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 perfusion,CT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影像学分期烟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39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与治疗方法;术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 perfusion,CT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疗效,平均随访(21.3±3.1)个月(7~44个月)。结果Ⅰ~Ⅴ型患者34例,其中6例接受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28例接受综合手术治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4例首次手术半年后行对侧综合手术治疗;Ⅵ型患者5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Ⅰ~Ⅱ期患者一般选择随访观察及保守治疗;Ⅲ期以上患者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治疗,Ⅴ期及Ⅵ期患者采用个体化设计皮瓣、骨窗、硬膜翻转贴敷,以最大限度保留术前已自发形成的颅内外血管吻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术前增加,达峰时间(TTP)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变化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根据烟雾病患者不同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临床分型 影像学分期 治疗策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宏 孔刚 +2 位作者 朱业余 程恺远 封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微创针治疗,回顾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观察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结论 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 目的研究分析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微创针治疗,回顾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观察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结论 YL-1型微创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L-1型微创针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脑梗死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志明 孔刚 封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12-06间收治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4例,死亡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12-06间收治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获随访1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4例,死亡2例。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致病因素复杂。及时明确诊断及完善综合治疗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伤残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脑梗死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创宏 孔刚 徐宏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57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动态头颅CT影像学评估,使用影...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57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动态头颅CT影像学评估,使用影像学软件对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量进行测量。计算硬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其演变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12.3%(7/57)。随访期内[平均(61.1±30.3)个月],7例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前者积液量平均值显著少于后者[(26.4±14.6)mL vs(80.0±52.3)mL,P=0.002)]。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脑萎缩程度及腰大池引流史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男性、高龄为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60岁)、男性、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与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硬膜下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动脉瘤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整体护理研究
18
作者 沈凤丹 倪美玉 王一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行清除术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接受清除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在行清除术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接受清除术治疗的外伤性颅内血肿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出院前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 整体护理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宏 孔刚 刘创宏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0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比较未...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0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比较未发生SDHC(No-SDHC组)、发生SDHC(SDHC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以女性为主(68例,63.0%),平均年龄为(59.6±8.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0个月,随访期间SDHC发生率为30.6%(33例)。SDHC组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急性脑积水及开颅夹闭手术比例均高于No-SDHC组(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大脑中动脉瘤、合并急性脑积水、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及无脑脊液引流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发生SDHC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isher分级3~4级(OR=6.406, 95%CI 1.800~22.799,P=0.004)及无脑脊液引流(OR=14.267, 95%CI 1.196~170.268,P=0.036)是SDH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级别Fisher分级(3~4级)及行无脑脊液引流的患者易发生SDHC,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脊液引流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探讨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郭凯 孔刚 +2 位作者 陈进 程恺远 徐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049-0050,共2页
探讨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分析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外科入院时间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内的患者,随机抽选52名,依照手术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常规、标准两组,每... 探讨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分析对象均为我院神经外科入院时间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内的患者,随机抽选52名,依照手术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常规、标准两组,每组26名,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参数变化、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标准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颅内压水平为(15.21±5.55)mmHg下降情况明显,且低于常规组(21.40±5.37)mmHg,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至(23.54±3.22)分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28.67±3.35)分;研究组患者迟发性血肿、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病概率也相对更低为11.54%不到常规组的1/3;另外在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发现标准组患者恢复良好人数和常规组比较相对更多,预后情况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颅内压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术后安全性与患者预后表现均要优于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适用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