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辽妥预防静脉炎在神经内科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燕双 朱晓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4期135-136,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喜辽妥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使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72例,对照组203例,在患者静脉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就分别在静脉穿刺方向进行喜辽妥外涂(实验组)和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喜辽妥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使用高渗性、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72例,对照组203例,在患者静脉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就分别在静脉穿刺方向进行喜辽妥外涂(实验组)和硫酸镁湿敷(对照组)的干预,统计结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和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在未发生静脉炎之前进行喜辽妥外涂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操作安全简单,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辽妥 硫酸镁 静脉炎 效果
下载PDF
PDA在神经内科医嘱执行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燕双 朱晓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6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PDA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进行医嘱执行的效果分析。方法探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护理工作中应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各种药物治疗条形码进行识别的医嘱执行效果分析。结果使用PDA扫描二... 目的探讨PDA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工作中进行医嘱执行的效果分析。方法探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护理工作中应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各种药物治疗条形码进行识别的医嘱执行效果分析。结果使用PDA扫描二维码、条形码后,医嘱执行导致药物不良事件从0.3%降至0。结论护士执行药物时使用PDA扫描识别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及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 身份识别 医嘱执行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晖 季孙平 +1 位作者 张尧 赵宗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血浆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4例,认知障碍2例,意识障碍2例,排尿障碍2例,头昏1例,视物重影1例,肢... 目的探讨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血浆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4例,认知障碍2例,意识障碍2例,排尿障碍2例,头昏1例,视物重影1例,肢体抽搐1例,步态不稳1例,口齿欠清1例。5例患者进行腰穿CSF检查,RPR均阴性,4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头颅MRI示陈旧性缺血灶及脑萎缩6例,新发脑梗死病灶3例;头颅MRA示大血管严重病变2例。结论血浆RPR阴性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于血清学试验、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MRI特点及SPECT脑灌注成像的表现三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晖 季孙平 尤年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的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SPE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头颅MRI和SPECT脑灌注成像的资料。结果3例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各有特点:...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的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SPE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头颅MRI和SPECT脑灌注成像的资料。结果3例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各有特点:1例患者表现为右顶叶占位病变,另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多发性斑点状缺血性改变,其中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SPECT检查3例患者的脑血流,都表现出局部脑血流降低。结论头颅MRI是神经梅毒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技术,对血清学复发和治疗后随访的神经梅毒患者可进行SPECT脑血流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
下载PDF
梅毒性精神神经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一栋 李浩涛 +4 位作者 施辛 丁庆国 孙晓东 陆耀军 闫志华 《苏州医学》 2008年第2期89-91,共3页
近年来,神经梅毒作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感染,报告越来越多。梅毒性精神神经病是神经梅毒较为特殊的亚类型,常继发于神经梅毒的脑膜感染,极易误诊。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的重视。
关键词 精神神经病 梅毒性 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梅毒 脑膜感染 亚类型
下载PDF
视神经损害为唯一表现的神经梅毒8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薛建中 项晓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以视神经损害为唯一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变现。方法回顾分析2004-05—2012-12治疗的8例10只眼以视神经损害为唯一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10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视野、PVEP不同程度损害;6只眼视盘... 目的探讨以视神经损害为唯一表现的神经梅毒的临床变现。方法回顾分析2004-05—2012-12治疗的8例10只眼以视神经损害为唯一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10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视野、PVEP不同程度损害;6只眼视盘荧光渗漏。治疗后6个月,1只眼视力下降,3只眼视力无变化,6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PVEP显示P-100潜伏期不同程度缩短但仍低于正常值,振幅不同程度提高;6只眼见中晚期视盘高荧光消失,4只眼视盘苍白,萎缩性改变。视野检查6只眼不同程度恢复,1只眼视野恶化,3只眼无明显变化。2例复查脑脊液,CSF-TPPA仍阳性,但白细胞计数,蛋白量恢复正常。结论视神经损害可为梅毒的首发症状,且为无特异性的唯一表现,及时治疗可避免视功能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视神经损害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Th17/Tre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旺俊 王云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55-4159,共5页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AIS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AIS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静脉溶栓后持续口服瑞舒伐他汀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神经损伤因子〔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h17、Treg、Th17/Treg水平。结果 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1.23%)较对照组(77.19%)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h17、Treg、Th17/Tre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h17、Th17/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IS患者可提升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血清Th17/Treg水平,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瑞舒伐他汀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神经功能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丛集性头痛发作前驱期口服佐米曲普坦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唯 陆佳洁 +6 位作者 郭效宁 许春阳 严满云 张全全 倪健强 陆海锋 赵红如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CH)患者前驱期口服佐米曲普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处于丛集期内且存在前驱期的23例eCH患者,收集基线头痛发作资料,并分别在3次连续头痛发作的前驱期15 min内予以佐米曲普坦口服治疗,比较基线及前驱期药... 目的 探讨发作性丛集性头痛(eCH)患者前驱期口服佐米曲普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处于丛集期内且存在前驱期的23例eCH患者,收集基线头痛发作资料,并分别在3次连续头痛发作的前驱期15 min内予以佐米曲普坦口服治疗,比较基线及前驱期药物治疗后的头痛特征,评估前驱期口服佐米曲普坦治疗后的头痛严重程度和头痛持续时间。结果 23例eCH患者基线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严重程度评分(VASmax)中位数为9,3次前驱期药物治疗后VASmax中位数均为5,前驱期药物治疗后的VASmax均明显低于基线(P<0.01)。基线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5.7±38.1)min, 3次前驱期药物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48.2±24.5)min、(45.7±21.8)min、(52.6±31.9)min,均明显短于基线期(P<0.01)。3次前驱期服药30 min后头痛程度为轻度或无痛的比例分别为13/23(56%)、16/23(70%)、14/23(61%),3次治疗后头痛程度为轻度或无痛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佐米曲普坦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1%,包括头部昏沉感、颈部僵硬、瞌睡和轻度胸闷,程度均较轻。结论 前驱期口服佐米曲普坦可以显著缩短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头痛发作严重程度,在丛集期内疗效具有一致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丛集性头痛 前驱期 佐米曲普坦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厚广 陆建明 +3 位作者 鲍远程 汪瀚 张波 陈怀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 6 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 90只 ,将 6 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 ,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 目的 探讨提高 6 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 90只 ,将 6 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 ,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 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 6 4只 (占 71.1% )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 ,旋转圈数>2 10r/ 30min ,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②除旋转行为外 ,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 ;③随机选取 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 (P <0 .0 0 1) ,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样改变。结论 用 6 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大鼠模型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下载PDF
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鲍远程 周厚广 +8 位作者 汪瀚 张波 陈怀珍 杨文明 王晓旸 徐国存 童建兵 王艳昕 杨兴涛 《安徽医学》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 观察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及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 6-OHDA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制作P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 2 4只模型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4只 ) :模型组 ,... 目的 观察抗震止痉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及神经递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应用 6-OHDA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制作P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 2 4只模型大鼠分为 4组 (每组 4只 ) :模型组 ,中药组 ,左旋多巴 (L -dopa)组 ,中药 +GSH组 ,另设正常组 6只。分别予相应处理 ,45d后测定黑质区GSH -Px、MDA和ROS水平 ,测定尾状核DA、HVA及MAO -B水平。结果  (1)中药组和中药 +GSH组均为可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 (P均 <0 .0 5 ) ,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 )中药组可提高GSH -Px活性 ,降低ROS、MDA水平 (P均 <0 .0 1) ,中药 +GSH组的上述作用优于中药组 (P <0 .0 5或P <0 .0 1)。L -dopa组使GSH-Px活性降低 ,ROS和MDA水平升高 (P均 <0 .0 5 )。 (3 )中药组和中药组 +GSH组均可降低MAO -B活性 ,增加DA含量及DA/HVA比值 (P <0 .0 1或P <0 .0 0 1) ,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L -dopa组MAO -B活性增强 (P <0 .0 5 ) ,DA、HVA含量及DA/HVA比值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抗震止痉胶囊联合GSH能部分改善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 ,并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 ,降低MAO -B活性 ,调节纹状体DA含量及其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抗震止痉胶囊 还原型谷胱甘肽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丁琪 陈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信息,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OR=1.049,95%CI:1.019~1.081,P=0.001)、高血压(OR=3.918,95%CI:1.169~13.132,P=0.027)、脑卒中(OR=7.742,95%CI:1.038~7.746,P=0.046)、TC(OR=0.347,95%CI:0.165~0.731,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16,95%CI:0.696~0.956,P=0.012)和脑卒中后抑郁(OR=9.161,95%CI:4.326~19.401,P=0.000)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高血压、脑卒中、TC、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后抑郁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预后 高血压 抑郁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耀军 王云霞 +1 位作者 李旺俊 尤年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3-255,259,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VAIV)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头颅MRA检查发现的椎动脉优势的VAIV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以非椎动脉优势的患者36例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情况及眩晕严重程度。将椎动脉优势组患者...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VAIV)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头颅MRA检查发现的椎动脉优势的VAIV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以非椎动脉优势的患者36例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情况及眩晕严重程度。将椎动脉优势组患者根据椎动脉直径差异分为轻度变异组(0.04~0.70mm)、中度变异组(0.70~1.17mm)、重度变异组(≥1.17mm)3组,比较3组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差异。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椎动脉优势与阳性事件发生(眩晕反复发作或发生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1)椎动脉优势组基底动脉形状异常率为70.73%(29/41),明显高于非椎动脉优势组33.33%(12/36)(χ2=10.77,P<0.01);(2)椎动脉优势组眩晕严重程度(3.3±1.2)高于非椎动脉优势组(2.3±0.6)(t=1.99,P<0.01);不同变异3组间两两比较,椎动脉优势重度变异组眩晕严重程度(4.0±1.1)大于轻度变异组(2.9±0.9)(t=2.07,P<0.05);(3)随访1年后,椎动脉优势组阳性事件发生率(65.85%)高于非优势组(30.56%)(χ2=9.56,P<0.01)。结论椎动脉优势的VAIV患者基底动脉异常率高,眩晕程度更严重,更容易反复发作眩晕或发生后循环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异常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技术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进展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晖 赵宗波 +1 位作者 贾传海 樊新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 MRI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44例和非进展组49例.患者发病48h内行包括磁共...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 MRI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44例和非进展组49例.患者发病48h内行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ASL序列的MRI检查,ASL图像上获得脑血流量(CBF)值,计算相对脑血流(rCBF)等.用NIHSS评分对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进展的临床因素和影像指标.结果进展组病灶侧CBF和rCBF显著低于非进展组[(31.83±10.26)ml/(100 g·min) vs (48.78±22.11)ml/(100 g·min),P<0.01;0.76±0.39 vs 1.21±0.52,P<0.01],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52±3.62)分vs (5.65±3.06)分,P<0.01],颅内血管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0.5% vs 2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F(OR=4.035,95%CI:1.868~10.425,P=0.001)、颅内血管狭窄(OR=0.233,95%CI:0.069~0.739,P=0.015)、入院NIHSS评分(OR =0.765,95%CI:0.591~0.953,P=0.026)与脑卒中进展有关.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SL检测出低灌注、MRA发现有血管狭窄、入院NIHSS评分>7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进展性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晖 石志革 尤年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9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和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患者进行CTP及CTA检查,获取相对CBF(rCBF)、相对CBV(rCBV)数据,并获得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2组rCBF、rCBV和颈动脉系统中度以上狭窄检出率差异... 目的观察进展性和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在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患者进行CTP及CTA检查,获取相对CBF(rCBF)、相对CBV(rCBV)数据,并获得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2组rCBF、rCBV和颈动脉系统中度以上狭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可采用CTA及CTP检查来明确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灌注情况,辨别潜在病情进展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粉防己碱联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雪红 周厚广 +1 位作者 尤年生 包仕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PD组、GSH组、左旋多巴(L-dopa)组、GSH+Tet+L-dopa组、GSH+Tet组,并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PD组、GSH组、左旋多巴(L-dopa)组、GSH+Tet+L-dopa组、GSH+Tet组,并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治疗;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阿朴吗啡旋转试验、脑组织黑质谷胱甘肽、纹状体单胺氧化酶B(MAO-B)含量测定;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RT-PCR技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mRNA含量。结果(1)L-dopa组、GSH+Tet+L-dopa组、GSH+Tet组阿朴吗啡试验旋转圈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2)GSH+Tet组脑组织GSH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MAO-B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均P<0.05);(3)GSH+Tet组脑组织TH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其他各治疗组(均P<0.05);(4)GSH+Tet+L-dopa组脑组织THmRNA含量高于其他治疗组及PD组(P<0.05~0.01)。结论Tet联合GSH能增强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粉防己碱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建中 陆永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532-53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 弥散加权 成像
下载PDF
阿加曲班与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琪 陆耀军 尤年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4期176-177,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及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150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巴曲酶组、阿加曲班组,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巴曲酶组有效率52.0%,阿加曲班组有效率为72.0%,都好于... 目的观察巴曲酶及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150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巴曲酶组、阿加曲班组,观察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巴曲酶组有效率52.0%,阿加曲班组有效率为72.0%,都好于常规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阿加曲班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巴曲酶 阿加曲班
下载PDF
离子通道改变与癫痫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丽 陆建明 石志革 《医学综述》 2010年第8期1208-1210,共3页
癫痫发病机制是大脑神经元放电的异常同步化。正常脑细胞的离子电活动具有一定规律性,神经细胞电位的改变是神经细胞活动和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基础,当神经细胞、神经突触、神经递质、离子通道等改变时,可造成细胞群内外正负电荷的异常... 癫痫发病机制是大脑神经元放电的异常同步化。正常脑细胞的离子电活动具有一定规律性,神经细胞电位的改变是神经细胞活动和细胞之间信号传递的基础,当神经细胞、神经突触、神经递质、离子通道等改变时,可造成细胞群内外正负电荷的异常流动同步化,癫痫性放电的发作、传播和终止,与遗传、生化、电解质、免疫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其电生理改变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电传导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纳幸 张燕双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脑梗塞病人420例,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5例)及普通治疗组(215例)。普通治疗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综合治疗组制定脑梗塞病人临床护理路径,针对不同疾病阶段,采取...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脑梗塞病人420例,将其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205例)及普通治疗组(215例)。普通治疗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综合治疗组制定脑梗塞病人临床护理路径,针对不同疾病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评价、比较2组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综合治疗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病区健康教育完成率、住院时间、医生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改善病人预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防止卒中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护理
下载PDF
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晖 石志革 尤年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2期77-78,共2页
在世界范围,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的第2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占各种脑血管病的65%~80%.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1].在最新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类中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 在世界范围,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的第2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占各种脑血管病的65%~80%.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1].在最新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类中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卒中(CS)两种卒中类型为临床常见脑梗死类型,皆累及大血管,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而两者在治疗上有一定差异,如何更好进行快速分类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CT灌注成像(CTP)技术可半定量获得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较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目前,CTP可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评价缺血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确定脑血管状况以及指导早期个体化治疗[2-3].本研究对LAA脑梗死患者和CS患者分别进行CTP检查,以判断2组患者在脑灌注方面是否有差异,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