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SPOC理念的“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许爱霞 李玲玲 +3 位作者 陈桂平 谢军红 王林林 刘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3-96,共4页
基于OBE+SPOC教育理念,通过调查评估学生实验室安全基础能力水平,建立多层次教学目标,针对性构建“理论+实践”教学内容,采取“线上+线下+实战演练”混合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 基于OBE+SPOC教育理念,通过调查评估学生实验室安全基础能力水平,建立多层次教学目标,针对性构建“理论+实践”教学内容,采取“线上+线下+实战演练”混合教学模式,实施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性改革。在OBE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结合SPOC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细化考核方式,增大过程性考核权重,培养学生“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安全责任感,提高学生识别、评估和排除实验室安全风险隐患的技能和素养,为新时代农林高校培养新型科研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OBE理念 成果导向 SPOC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玉红 牛俊义 方子森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266-267,共2页
通过改革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运行体系,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基地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常用危险化学品及其安全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爱霞 漆倩涯 吴军 《新农民》 2019年第8期21-22,共2页
文中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常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梳理,总结了各类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存放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了实验室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同类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下载PDF
干旱生境对不同酿酒葡萄品种越冬发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琳 栗孟飞 +3 位作者 高玉海 许蕊 张哲敏 李唯 《农学学报》 2012年第7期49-54,共6页
以15个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统计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方法对干旱生境下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的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生境下,各参试品种的越冬平均发芽率依次为‘SO4’>‘520A’>‘Ln33’>‘5BB’=‘... 以15个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统计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方法对干旱生境下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的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生境下,各参试品种的越冬平均发芽率依次为‘SO4’>‘520A’>‘Ln33’>‘5BB’=‘山河系’>‘贝达’>‘101-14’>‘品丽珠’>‘110-R’>‘黑比诺’>‘凤凰51’>‘LDP294’>‘威戴尔’=‘梅鹿辄184’>‘梅鹿辄347’;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并且与越冬发芽率顺序相近;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大小及越冬发芽率顺序差异较为明显。研究认为,通过统计越冬发芽率、生长状况及测定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可以有效地筛选抗逆性较好的酿酒葡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干旱生境 发芽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干旱区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一年生作物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鹏洲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刘家鹤 王晓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5-975,共11页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 为研究半干旱区种植制度对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布设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采集长期种植苜蓿(LC)、苜蓿-休耕(LF)、苜蓿-休耕-玉米(L_(F)C)、苜蓿-马铃薯(LP)、苜蓿-谷子(LMi)5个处理的耕层(0~30 cm)土壤样品,基于真菌ITS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长期种植苜蓿和一年生作物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并采用FUNGuild平台分析预测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真菌7门25纲77目169科347属,其中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69.17%~88.22%)为最优势菌门,且远远大于次优势菌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6.72%~19.88%)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4%~9.01%);属水平下各处理优势菌群存在差异,其中LC处理优势属为Phaeomycocentrospora,LF、LP和LMi的优势属均为赤霉菌属(Gibberella),L_(F)C处理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有效磷(P=0.002)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真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本试验黄绵土主要以病理营养型真菌(pathotroph)为主(25.44%~39.27%),速效磷和硝态氮是影响土壤真菌营养类型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与长期种植苜蓿相比种植一年生大田作物显著增加了土壤腐生-共生营养型、病原体-腐生-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等过渡型真菌类群相对丰度,说明合理的种植制度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促进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一年生作物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FUNGulid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响应干旱胁迫差异蛋白质组学和HSC70-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米超 赵艳宁 +3 位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邹娅 徐明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 为探索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抗旱冬油菜品系DR-5差异蛋白质组变化,克隆其差异蛋白热激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基因HSC70-1,研究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HSC70-1表达的影响。质谱鉴定出23个差异蛋白质,分别参与刺激响应(5)、糖/能量代谢(6)、脂代谢(2)、信号转导(1)、氨基酸/蛋白质代谢(2)、核酸代谢(1)、细胞骨架(1)、光合作用(2)、伴侣蛋白(3)。同源克隆得到1 911bp的HSC70-1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37个氨基酸残基。所编码的蛋白HSC70是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质,含有HSP蛋白家族特有的核酸结合功能区及底物结合功能区,有5个活性口袋,氨基酸序列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HSC70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8%。实时荧光定量和半定量分析HSC70-1基因干旱胁迫下表达,发现HSC70-1在叶片中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为冬油菜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干旱胁迫 蛋白质组学 热激同源蛋白70 HSC70-1
下载PDF
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7
作者 许爱霞 《新农民》 2019年第10期17-18,共2页
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目的是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 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目的是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本机构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符合性,识别不符合项并加以纠正,进一步改进质量体系。本文从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要求、审核方案、审核准备、实施审核、结果报告、跟踪验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提供依据,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检测 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
下载PDF
胡麻间作模式对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静 王一帆 +5 位作者 高玉红 王瑛泽 剡斌 文明 王海娣 刘宏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7-1008,共12页
为明确不同胡麻间作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两种间作类型:胡麻||玉米间作(F||M)、胡麻||大豆间作(F||S), 3种带型配置[4∶2 (S1)、6∶3 (S2)和8∶4(S3)],以单作为对照,共计... 为明确不同胡麻间作系统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贡献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田间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两种间作类型:胡麻||玉米间作(F||M)、胡麻||大豆间作(F||S), 3种带型配置[4∶2 (S1)、6∶3 (S2)和8∶4(S3)],以单作为对照,共计9组处理,比较分析了两种间作系统中不同带型配置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作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胡麻||玉米间作系统显著高于胡麻||大豆间作,且在8∶4行比配置下达到最大值;两种间作系统中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间作产量优势。胡麻||玉米间作系统中,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15%~50.38%、44.79%~67.29%和3.90%~25.75%,氮素利用效率高出单作73.20%~78.36%;氮、磷和钾吸收因子对LER的贡献分别为1.33~2.10、1.76~2.08和1.11~1.53,利用因子的贡献分别为-0.30~-0.12、-0.42~-0.25和-0.10~0.07。胡麻||大豆间作系统中,植株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6.86%~60.06%、11.97%~59.21%和7.34%~65.30%,氮素利用效率高出单作48.77%~71.74%;氮、磷和钾吸收因子对LER的贡献分别为1.17~2.13、1.20~2.10和1.15~2.15,利用因子的贡献分别为-0.53~-0.30、-0.46~-0.15和-0.52~-0.03。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中8行胡麻4行玉米间作带型能提高作物养分吸收利用能力,增加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其间作优势主要来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而非利用效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带型配置 养分吸收 养分利用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成举 刘寅笃 +6 位作者 秦天元 王一好 范又方 姚攀锋 孙超 毕真真 白江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1127,共11页
为了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的精度,使用无人机平台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对照处理和干旱处理下马铃薯关键生育期的遥感影像,选取13种植被指数作为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输入变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 为了提高马铃薯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的精度,使用无人机平台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对照处理和干旱处理下马铃薯关键生育期的遥感影像,选取13种植被指数作为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的输入变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回归(RFR)、决策树回归(DTR)构建马铃薯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首先分析了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对照处理块茎形成期,CIre、GNDVI、NDVIre、NDWI、GRVI、LCI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5以上,且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在马铃薯其他生育时期,13种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在0.5以上,且存在极显著(p<0.001)相关性。然后对MLR、SVR、RFR和DTR等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VR模型在对照处理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的预测效果均是最佳,R 2和RMSE在块茎形成期为0.89和2.11,块茎膨大期为0.59和4.03,淀粉积累期为0.80和3.18;RFR模型在干旱处理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的预测效果均是最佳,R 2和RMSE在块茎形成期为0.90和1.57,在块茎膨大期为0.87和2.16,在淀粉积累期为0.63和3.01。该研究为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后期可根据不同试验处理选择相应的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绿素含量 多光谱 支持向量回归 随机森林回归 决策树回归
下载PDF
小麦SUS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斌雪 李娜 +5 位作者 马靖福 窦佳欣 陈涛 张沛沛 刘媛 杨德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对小麦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小麦SUS(TaSUS)基因家族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上鉴定Ta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 【目的】对小麦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小麦SUS(TaSUS)基因家族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麦全基因组上鉴定TaSU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位置、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的24个TaSUS基因,可分为3个亚组。TaSUS基因含有多个外显子,但部分基因缺失非翻译区结构。TaSUS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包含45种顺式作用元件,涉及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大多数TaSUS基因在小麦穗中显著表达,在叶、茎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小麦SUS基因家族的进化,为后期小麦SUS基因家族的生物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蔗糖合成酶(SUS)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田斌 刘震 +8 位作者 李志涛 陈丽敏 朱金勇 李泓阳 王玮璐 齐喆颖 张俊莲 李亚杰 刘玉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为了探究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明确马铃薯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遮雨棚下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块茎产... 为了探究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明确马铃薯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遮雨棚下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T_(1))后恢复灌水,相较于对照,成熟期马铃薯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产量和产量构成方面,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后恢复灌水,大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11.00个百分点、小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10.34个百分点,块茎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1.34%。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干旱胁迫处理(T_(2)、T_(3))的块茎产量较CK显著下降58.41%和27.84%,T_(2)处理的大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34个百分点,但T_(3)处理的大薯率、中薯率、小薯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淀粉积累期干旱胁迫处理(T_(4))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不显著。因此,可对华颂7号在幼苗期进行适当干旱胁迫以提高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确保块茎产量的形成,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胁迫 生长特性 块茎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爱霞 吴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17期43-44,共2页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中,标准物质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现量值传递的手段,起到保障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的作用。本文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的要求,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中,标准物质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现量值传递的手段,起到保障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数据准确率的作用。本文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的要求,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概念及种类,阐述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内容、方法及结果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 实验室 标准物质 期间核查
下载PDF
干旱灌区绿肥对多样化种植小麦玉米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刘志鹏 苟志文 +5 位作者 柴强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王琦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15-2424,共10页
为探究插种豆科绿肥对传统小麦、玉米多样化种植模式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配置豆科绿肥构建干旱灌区作物高产技术途径,依托2017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9—2021年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及配置豆科绿肥后主栽作物叶面积指数(LAI... 为探究插种豆科绿肥对传统小麦、玉米多样化种植模式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配置豆科绿肥构建干旱灌区作物高产技术途径,依托2017年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9—2021年对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及配置豆科绿肥后主栽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叶日积(LAD)、作物生长率(CGR)、籽粒产量(GY)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明确基于绿肥提升作物多样化水平进而提高作物产量的理论基础。试验设单作玉米(M)、单作小麦(W)一年一收、小麦复种绿肥(W-G)和小麦间作玉米(W||M)一年两收、小麦复种绿肥间作玉米(W-G||M)一年三收共5种作物多样化水平不同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系统混合籽粒产量随作物多样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一年两收模式W||M显著高于W和M,W-G显著高于W,一年三收模式W-G||M显著高于W||M和W-G;净占地面积下,两种组分作物籽粒产量随多样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LAI、LAD和主栽作物生育后期CGR等产量性能指标也随作物多样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方面,随作物多样化水平的提高,小麦穗粒数、玉米有效穗数随之提高;W-G在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显著高于W。通径分析显示,组分作物小麦主要通过穗粒数的增加而实现增产,组分作物玉米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实现增产。本研究表明,随作物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主栽作物籽粒产量和产量性能指标也随之提升,干旱灌区可通过配置豆科绿肥提升种植系统作物多样化水平,从而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多样化 绿肥 间作 复种 产量性能指标
下载PDF
干旱灌区减量灌水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对间作绿肥的响应
14
作者 张刁亮 柴强 +2 位作者 殷文 胡发龙 樊志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玉米‖箭筈豌豆(M‖V)和单作玉米(SM)2个种植模式,裂区设高量(I3,400 mm)、中量(I2,340 mm)、低量(I1,280 mm)3个灌水水平,探究间作绿肥对减量灌水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土壤全氮含量、水分利用... 于2020—2022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玉米‖箭筈豌豆(M‖V)和单作玉米(SM)2个种植模式,裂区设高量(I3,400 mm)、中量(I2,340 mm)、低量(I1,280 mm)3个灌水水平,探究间作绿肥对减量灌水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土壤全氮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氮肥偏生产力(PFPF)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M相比,M‖V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分别增加6.3%~14.3%、5.4%~12.0%和12.5%~22.1%,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分别增加5.7%~20.2%、3.7%~13.6%、2.7%~5.9%和6.8%~17.7%;间作模式下,M‖VI2与M‖VI3处理间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各指标分别较M‖VI1处理显著增加6.7%~7.7%、4.9%~5.8%、7.7%~11.6%、6.2%~11.3%、2.0%~5.1%、1.0%~2.0%和5.2%~10.3%。M‖V较SM玉米增产效果显著,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7.7%~27.9%和5.7%~19.2%;间作模式下,M‖VI2与M‖VI3处理间玉米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无显著差异,两指标分别较M‖VI1处理显著增加5.7%~15.5%和4.7%~8.0%。M‖V较SM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WUE和PFPF,增幅分别为5.8%~7.9%、12.4%~28.3%和7.7%~27.9%;间作模式下,M‖VI2与M‖VI3处理间PFPF无显著差异,较低灌水处理显著增加5.7%~15.5%,M‖VI2较M‖VI3处理WUE显著增加7.7%~10.8%。相关分析表明,间作箭筈豌豆可通过提升土壤全氮含量改善玉米株高、茎粗、穗位高、穗长、穗粗及穗行数,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保障中量灌水(340 mm)条件下玉米产量不降低,从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因此,间作箭筈豌豆结合灌水340 mm可作为河西灌区水资源承载安全范围内的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绿肥 减量灌水 农艺性状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的大麦种质干旱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何鹏旭 闫妍 +13 位作者 湛潇潇 张震欢 吴银盈 朱致速 崔洪瑞 张宏 汪军成 李葆春 杨轲 司二静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姚立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于2019—2021年,通过测定62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7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82.67 d,干旱胁迫下为65.33 d;TRADI70w的... 于2019—2021年,通过测定62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7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82.67 d,干旱胁迫下为65.33 d;TRADI70w的穗长较长,正常灌水条件下为7.82 cm,干旱胁迫下为8.11 cm;ZDM5458的产量较高,正常灌水条件下为397.93 g·m^(-2),干旱胁迫下为309.52 g·m^(-2),且3个试验年份均呈增产趋势。依据62份种质在干旱胁迫下产量相关性状适应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I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性状表现较好,II类和III类分别在穗长和株高性状上表现较好,IV类穗粒数、产量性状表现较好,V类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14.25%、11.37%、1.64%、5.68%、7.61%和27.98%。正常灌水下,穗长与株高、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穗长、生育期和穗粒数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下,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株高、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筛选出4份抗旱的大麦种质(ZDM5458,GERTROV,ZDM5430,G0401018K-1),其中干旱胁迫下ZDM5458产量较高,GERTROV和ZDM5430穗粒数较多,G0401018K-1有效分蘖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干旱适应性 产量相关性状 灌水条件 种质筛选
下载PDF
钾肥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颉嘉丽 李明 +5 位作者 石铭福 康益晨 张茹艳 刘玉汇 秦舒浩 张卫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9-2069,共11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光合荧光参数、抗性生理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陇薯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钾肥用量分别为0 g/株(CK)、1.5 g/株(T1)、3.0 g/株(T2)、4.5 g/株(T3)、6.0 g/株(T4),共...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施钾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光合荧光参数、抗性生理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陇薯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钾肥用量分别为0 g/株(CK)、1.5 g/株(T1)、3.0 g/株(T2)、4.5 g/株(T3)、6.0 g/株(T4),共5个处理,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施钾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生长,增加株高和茎粗,以T2处理效果最佳;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亦在T2处理最高,分别较CK增加22.50%、62.30%、27.66%和37.98%,而胞间CO_(2)浓度(C_(i))最低;施钾也可以提高马铃薯叶片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_(PQ))和脯氨酸(Proline)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和丙二醛(MDA)含量,其中以T2和T3处理效果最明显;同时,施钾处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T1、T2、T3和T4与CK相比分别增产14.80%、36.38%、24.98%和9.77%,其中T2产量最高,达35209.06 kg·hm^(-2);施钾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块茎中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T2处理提升效果最优,同时降低还原糖含量,其中T3处理还原糖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叶片P_(n)显著正相关,淀粉与叶片G_(s)显著正相关。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不同水平钾肥对干旱胁迫的缓解能力为T2>T3>T1>T4>CK。因此,T2处理可更好促进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生长,增强叶片光合荧光特性、抗氧化能力,减缓叶片衰老速率,进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缓解干旱胁迫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干旱 马铃薯 生理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干旱环境下油菜籽粒芥酸含量的QTL定位分析
17
作者 党林学 董小云 +9 位作者 郑国强 王莹 王小霞 巩永杰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方彦 赵彩霞 刘自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探讨干旱环境下冬油菜籽粒品质(脂肪酸含量和硫苷)分子遗传机理,以17NTS57(高芥酸)×CY12PXW-6-1(低芥酸)的衍生后代F_(1)、F_(2)、F_(2∶3)等群体为材料,结合天水和定西试点籽粒品质表型,进行干旱环境下籽粒芥酸的遗传定位及选... 为探讨干旱环境下冬油菜籽粒品质(脂肪酸含量和硫苷)分子遗传机理,以17NTS57(高芥酸)×CY12PXW-6-1(低芥酸)的衍生后代F_(1)、F_(2)、F_(2∶3)等群体为材料,结合天水和定西试点籽粒品质表型,进行干旱环境下籽粒芥酸的遗传定位及选择标记开发。结果表明:利用F_(2∶3)群体在两个试点共检测到油菜芥酸含量QTL位点7个,其中天水试点检测到4个,定西试点检测到3个。天水试点检测到2个主效QTL,即qEATC08.2、qEATC09,分别分布在C08、C09染色体,其表型贡献率在20%以上;qEATA10(天水)和qEADA10(定西)被定位到A10染色体相同区间,在两个试点的表型贡献分别为10.42%和12.70%;qEATC09和qEADC09被定位在C09染色体相同区间,两个试点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00%和19.34%,为共定位主效QTL。3个QTL(qEATC08.1(天水)、qEATC08.2(天水)、qEADC07(定西))仅各在一个试点被检测到,其中2个微效修饰位点(qEATC08.1和qEADC07)具有正向加性效应。在A10和C09染色体上定位的qEA.A10和qEA.C09的主效QTL,这些标记可用于干旱条件下油菜籽粒芥酸含量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干旱环境 芥酸 QTL定位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生境芦苇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18
作者 齐雅柯 张玲豫 +2 位作者 熊建州 焦健 李朝周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以沙漠-绿洲边缘4种不同生境(湿地生境、盐渍生境、盐渍-沙地过渡生境和沙地生境)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法探究芦苇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种生境芦苇根际真菌共检测出3门18纲51目98科128属145种。在门... 以沙漠-绿洲边缘4种不同生境(湿地生境、盐渍生境、盐渍-沙地过渡生境和沙地生境)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法探究芦苇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4种生境芦苇根际真菌共检测出3门18纲51目98科128属145种。在门分类水平,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分别为盐渍-沙地过渡生境、湿地生境主要优势菌门,而毛霉门(Mucoromycota)在盐渍生境中相对丰度最高。在属分类水平,湿地生境、盐渍生境、盐渍-沙地过渡生境和沙地生境的优势物种分别为棉革菌属(Tomentella)、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梨孢属(Pyricularia)和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4种生境间真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有益菌与有害菌共存。湿地生境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沙地生境和盐渍-沙地过渡生境主要优势物种更多,沙地生境和盐渍-沙地过渡生境的菌群组成相似,但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尚不明确。上述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河西走廊不同生境芦苇根际微环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境 根际土壤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马铃薯StNF-YA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19
作者 徐文瑾 范军亮 +3 位作者 李世贵 王凯彤 张宁 司怀军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2期97-105,185,共10页
NF-Y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通常以NF-YA/B/C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其中NF-YA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结合DNA启动子区域的CCAAT box,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以应对胁迫。通过前期对马铃薯NF-Ys基因家族的分析,发现沉默马铃薯... NF-Y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通常以NF-YA/B/C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其中NF-YA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结合DNA启动子区域的CCAAT box,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以应对胁迫。通过前期对马铃薯NF-Ys基因家族的分析,发现沉默马铃薯StNF-YA9基因,马铃薯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因此,从马铃薯品种‘Atlantic’中克隆了StNF-YA9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总长度为1231 bp,CDS区长723 bp。通过构建StNF-YA9亚细胞定位融合表达载体确定其定位在细胞核中;采用qRT-PCR分析该基因组织和逆境胁迫下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在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芽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受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诱导上调表达。研究结果为马铃薯StNF-YA9基因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NF-YA9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绿洲灌区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柴健 于爱忠 +4 位作者 王玉珑 苏向向 李悦 王鹏飞 吕汉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7-797,共11页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量和施氮水平的不同组合,即G1N1、G2N1、G3N1、G4N1、G1N2、G2N2、G3N2、G4N2,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绿肥还田7500 kg/hm^(2)、15000 kg/hm^(2)、22500 kg/hm^(2)、30000 kg/hm^(2),N1、N2分别代表传统施氮减量15%(153 kg/hm^(2))、减量30%(126 kg/hm^(2)),以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量结合化学氮肥减量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N1较N2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9%、9.7%;G4较G3、G2、G1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7.4%~23.5%、10.6%~27.4%。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1较N2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8.7%、5.6%,G4较G3、G2、G1分别提高6.5%~23.8%、8.6%~20.6%。就绿肥还田量和减氮水平结合来看,G4N1处理有效提高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 max)并延缓了其出现的时间(t 50),V max较其他处理平均提高12.4%~26.8%,t 50较其他处理平均推迟了8~13 d;与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CK)相比,G4N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两年分别平均提高36.4%、32.7%,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推迟了13 d;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增加是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上说明,绿肥还田30000 kg/hm^(2)(G4)配合化学氮肥减量15%(N1)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可作为干旱绿洲灌区小麦生产中适宜推广的施氮及绿肥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绿肥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