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上皮细胞及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岑石强 李万里 +3 位作者 黄富国 杨志明 解慧琪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并行5-BrdU标记;制备SIS材料并切割成1cm×lcm大小,在SIS材料同一表面接种两种细胞,待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后将其植入裸鼠体内深筋膜下,于术后第3天及l、2、3周取材行组织学和抗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了解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血管化情况。结果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能够渗透、生长于SIS材料中,并形成数层结构。植入体内第3天可见细胞增殖为多层覆盖于材料表面,并分泌大量细胞间基质。第2周时已经形成7~8层细胞,并伴有血管长入。3周时细胞增殖为十几层,大量血管长入。通过5-BrdU标记抗体染色观察,示SIS支架材料上生长的细胞多为所植入细胞。抗角蛋白,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细胞能够在体内分化。结论成肌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复合培养物,在体内能继续增殖分化形成多层细胞结构,并能快速血管化,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食管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食管 小肠黏膜下基质 食管鳞状上皮细胞 成肌细胞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肖奇 杨志明 +1 位作者 解慧琪 秦廷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对肌腱种子细胞进行深低温保存,研究保存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深低温保存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胶原分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是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中比较好的抗冻保护剂;冻存后使用与培养... 对肌腱种子细胞进行深低温保存,研究保存过程中多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深低温保存对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胶原分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是肌腱种子细胞深低温保存中比较好的抗冻保护剂;冻存后使用与培养时不同的营养血清处理对细胞有损害,可降低细胞存活率;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与细胞浓度有一定关系,浓度太低可能降低细胞存活率;细胞在冷冻保存时,降温速度对细胞存活率有影响,慢速的分步降温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直接入液氮的快速降温组;采用10%二甲基亚砜加15%小牛血清加75%DM EM配方保存肌腱种子细胞,对其分泌胶原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染色体众数无明显改变,适于肌腱种子细胞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保存 肌腱种子细胞 组织工程 抗冻保护剂 流式细胞分析
下载PDF
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方法初步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肖奇 杨志明 +5 位作者 林凡 秦廷武 邓力 李秀群 解慧琪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将第 4代人成纤维细胞的死细胞染色 ,双苯并咪唑染料 (Ho)染色活细胞后经适当波长紫外光激发 ,分别产生红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区分活细...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将第 4代人成纤维细胞的死细胞染色 ,双苯并咪唑染料 (Ho)染色活细胞后经适当波长紫外光激发 ,分别产生红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区分活细胞和死亡细胞 ;将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悬液 4 ml(6 .0× 10 5个 / ml)平分成两管 ,其中一管反复冻融 ,将细胞冻死 ;另一管不冻。再将两管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 ,采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研究其量效关系 ;并用荧光摄影 ,图像分析 ,即刻及 2小时荧光标记到流式细胞仪 ,检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可反映加入冻融死细胞比例与存活细胞的量效关系 ,即细胞存活率与未冻融细胞和冻融细胞比例分别成正、负相关 ,相关系数 r=0 .970 (P<0 .0 5 ) ;荧光摄影后图像分析也显示了同样的量效关系 ,r=0 .982 (P<0 .0 5 ) ;荧光标记后 2小时检测比即刻检测细胞存活率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通过荧光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组织工程化肌腱上的细胞。 结论 PI和 Ho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及荧光摄影是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肌腱 细胞存活率 低温保存 流式细胞仪 实验 保存过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肌腱细胞研究模型的构建:SD大鼠尾腱细胞可行吗?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治 陈曦 +1 位作者 秦廷武 杨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11-9014,共4页
背景:目前常用的动物肌腱研究模型(比如兔,罗曼鸡等)的培养方法存在周期长,细胞获取量少等不足,往往成为制约肌腱组织工程实验研究进程的瓶颈。目的:希望建立SD大鼠鼠尾肌腱细胞培养流程,以期用较短时间获取大量种子细胞,为更高的工程... 背景:目前常用的动物肌腱研究模型(比如兔,罗曼鸡等)的培养方法存在周期长,细胞获取量少等不足,往往成为制约肌腱组织工程实验研究进程的瓶颈。目的:希望建立SD大鼠鼠尾肌腱细胞培养流程,以期用较短时间获取大量种子细胞,为更高的工程化肌腱构造研究创造模型构建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2/11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7~10dSD大鼠2只用于获取鼠尾腱细胞;第4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提供。方法:选用SD乳鼠,无菌条件下抽取尾腱,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DF培养基悬浮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鼠尾肌腱原代细胞,将第3代细胞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行Ⅰ,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染色结果用image-proplus 5.02行吸光度测量,并做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SD大鼠尾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吸光度测量结果。结果:第2代SD大鼠尾腱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皆呈阳性。尾腱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Ⅲ型胶原(P<0.05)。两种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乳鼠尾腱源细胞符合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悬浮培养可以在短期内大量获取原代或传代尾腱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鼠尾肌腱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干细胞、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志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研究 成体干细胞 再生医学 生物活性因子 克隆技术 支架材料 再生治疗 组织修复 医学发展 治疗模式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戚超 杨志明 +4 位作者 黄富国 秦廷武 李秀群 罗静聪 蔡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2月龄山羊 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 2 0 mm的骨 -骨膜缺损 ,其中 33只 ,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2月龄山羊 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 2 0 mm的骨 -骨膜缺损 ,其中 33只 ,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 ,将其植入右侧缺损处 ,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作为对照组 ,另 2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2、4、6、8、12、16及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以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 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  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 ,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 ;8周时 ,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 ,骨缺损部分修复 ,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 ,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 ,但 8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2周时 ,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 ,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 ,与骨端连接紧密。 12~ 2 4周实验组弯曲应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能力较强 ,成骨迅速 ,且量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生物衍生骨 修复 骨缺损 植入 支架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复合培养 吸收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卢遥 邓力 +3 位作者 李秀群 智伟 杨志明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兔胎盘问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SC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取足月待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 目的探讨兔胎盘问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SC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取足月待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技术从兔胎盘对P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直接贴壁法从后肢骨髓中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CD34、CD40L)进行鉴定。将BMSCs与PMSCs第2代细胞分别与生物衍生骨进行复合培养5d,每条材料接种(1.0~1.5)×10^6个细胞,苏木素染色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分别与材料复合培养3d和8d的情况。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PMSCs增殖力强,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细胞体外培养10代后,生长速度减慢。两种细胞均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0L。复合培养5d,PMSCs和BMSCs在生物衍生骨表面生长,大量黏附,细胞积聚成团,相互连接成网状,孔隙内也可见细胞生长和增殖,并分泌基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3d,可见较多量的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黏附,呈梭形或多角形;8d两种细胞均已大量增长,呈层状排列,细胞连接紧密,分泌大量基质,细胞周围有较多的网状胶原形成。结论PMSCs与B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肠上皮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段江洁 王蓓 +2 位作者 张建华 姜蓉 汪维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观察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方法制备含胎儿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块,酶消化去肠上皮。将DAPI标记的第3代BMSCs种植于组织块黏膜下层面,设加和不加... 目的观察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方法制备含胎儿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块,酶消化去肠上皮。将DAPI标记的第3代BMSCs种植于组织块黏膜下层面,设加和不加EGF的A、B组;另设BMSCs细胞爬片的C、D对照组。体外培养至第12天,做光镜、CLSM的形态、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组织块表面有DAPI荧光标记细胞,同一切片HE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呈上皮样形态。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组组织块表面的细胞和C组的细胞都能表达CK及CK20,D组为阴性;肠组织块有EGF表达。CLSM下组织块表面可见蓝色DAPI和红色CK或者绿色EMA双荧光标记阳性细胞。③PAS反应显示在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样结构出现。结论肠壁结缔组织能诱导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内源性EGF可能是其诱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 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WO-1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军 杨志明 +1 位作者 李秀群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制备WO-1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支架材料,检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为骨组织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选择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同种异体骨、I型胶原、WO-1进行系列理化处理,制成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及WO-1胶原生物... 目的制备WO-1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支架材料,检测其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为骨组织工程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选择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同种异体骨、I型胶原、WO-1进行系列理化处理,制成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及WO-1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制备后的材料行大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X线衍射分析材料成分,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具有天然骨的网状孔隙系统;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具有天然骨的网状孔隙系统,微孔表面覆盖胶原膜;WO-1胶原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复合支架材料具有骨组织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微孔表面可见胶原膜覆盖。3种材料的孔径依次为90~700μm、75~600μm、80~600μm;孔隙率依次为87.96%、80.47%、8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O-1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与其它两种材料相同,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生物衍生材料 WO-1 理化特性
下载PDF
硬组织切片技术在组织工程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秀群 邓力 +1 位作者 罗静聪 黄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骨组织工程研究。 方法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的术后标本和四环素标记大鼠股骨标本的观察。通过对硬组织切片中组织包埋、切片的方法、步骤及染色法 ,确定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注意的问题 ,重点解...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骨组织工程研究。 方法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的术后标本和四环素标记大鼠股骨标本的观察。通过对硬组织切片中组织包埋、切片的方法、步骤及染色法 ,确定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注意的问题 ,重点解决硬组织切片易于脱片的缺点。 结果 经改进后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能保持其原有组织结构 ,可进行 HE、Masson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染色后组织结构完整 ,细胞形态清晰 ,切片质量好。荧光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结构完整。克服了普通硬组织切片技术容易发生脱片的缺点。 结论 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合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工程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asson法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戚超 黄富国 +3 位作者 杨志明 罗静聪 李秀群 蔡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 ,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8只 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 (雌雄不限 ) ,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 2 0 mm骨 -骨膜缺损模型 ,常规钢板螺钉固定 ...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 ,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8只 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 (雌雄不限 ) ,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 2 0 mm骨 -骨膜缺损模型 ,常规钢板螺钉固定 ;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 ;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 ,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8、12、16和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 ,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 :实验组 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 ,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 ,8、12和 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 ,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 ,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衍生骨 修复 山羊 胫骨缺损 影像学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组织学及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文波 杨志明 +5 位作者 邓力 李秀群 孙天威 罗静聪 秦廷武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和骨粉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后,体内成骨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16只)、B组(8只)和C组(4只)。制备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骨膜-颅骨全层缺损,左...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和骨粉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后,体内成骨的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2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16只)、B组(8只)和C组(4只)。制备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骨膜-颅骨全层缺损,左侧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骨粉填补修复为A1组(n=16);右侧用藻酸钙凝胶-骨粉填补修复为A2组(n=16);B组骨缺损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n=16);C组为正常组。术后6周和12周时,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12周时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6、12周时,A1组:颅骨缺损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已大部分被骨组织替代,成骨面积为40.92%±19.36%;A2组:材料部分被骨组织替代,成骨面积为18.51%±6.01%;B组:颅骨缺损边缘可见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以致密纤维组织为主,成骨面积为12.72%±9.46%。术后12周,生物力学测试修复组织能耐受的最大压力载荷,A1组37.33±2.95N;A2组30.59±4.65N;B组29.5±2.05N;C组41.55±2.52N;A1组明显大于A2组和B组(P<0.05)。最大载荷时应变位移,A1组1.05±0.20mm;A2组1.35±0.44mm;B组1.57±0.31mm;C组0.95±0.17mm;A1组小于B组(P<0.05)。载荷/应变比值,A1组35.82±6.48N/mm;A2组24.95±12.40N/mm;B组19.90±5.47N/mm;C组47.57±11.22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塑形组织工程骨 生物力学 骨缺损 塑形 组织学 力学研究
下载PDF
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后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阳富春 杨志明 +5 位作者 李秀群 周悦婷 林凡 秦廷武 罗静聪 解慧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检测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 2 receptor,IL - 2 R)的表达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 目的 检测猕猴组织工程骨异体植入桥接节段骨缺损后体内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 2 receptor,IL - 2 R)的表达 ,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同种异体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 方法 用猕猴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 ,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 15只免疫功能健全的异体猕猴体内桥接桡骨节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 ;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桥接对侧同样大小骨缺损作为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1、2、3、6和 12周抽取静脉血 ,并行双侧局部组织取材 ,组织块作低温匀浆 ,用双抗体夹心 IL ISA法检测 IL - 2及 IL - 2 R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L - 2及 IL - 2 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IL - 2及 IL - 2 R水平在术后第 2周开始增高 ,第 2~ 6周维持高水平 ,6周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结论 猕猴 MSCs和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 ,植入异体猕猴体内引发微弱的免疫反应 ,同种异体 MSCs可选择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植入 IL-2R 异体 生物衍生骨 猕猴 白细胞介素2 骨材料 表达 种子细胞
下载PDF
成肌分化因子和5-氮杂胞苷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占胜 陈振强 +8 位作者 王伯珉 张云峰 冯震 李连新 穆卫东 王永会 王珍 智伟 王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干预条件。方法取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MSCs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布满瓶底即为1代,取第3代MSCs,以5-氮杂胞苷10μmol/L、成肌分化因子0.1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0.1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ng/ml进行联合诱导,使之分化。诱导后第9天,收集细胞,行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呈贴壁生长,3~5d呈集落样生长,5~7d后有体积不等的多突成纤维细胞、较大的扁平多角形细胞、中等的多角形细胞和较小的三角形细胞。培养12d后,细胞融合,铺满瓶底,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联合诱导后,部分细胞死亡,生长缓慢;7d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体积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状;14d后,大量增殖的长梭形细胞开始增多;18~22d后,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核数亦明显增多,初生肌管与长梭形成肌细胞呈平行排列,间隔分布。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CD44反应阳性,胞质呈棕褐颗粒,核周明显,CD34呈阴性反应;诱导后MSCs结蛋白、骨骼肌特异肌球蛋白均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MSCs和诱导后MSCs大部分处于G0/G1期,分别占79.4%、62.9%,而G2/S/M期仅占20.6%、36.1%。根据MTT绘制生长曲线,可见MSCs生长速度明显高于诱导后的MSCs。两种细胞并未达到平台期,都有继续增殖的趋势。结论在体外,MyoD、5-氮杂胞苷可以诱导MSCs向骨骼肌细胞定向分化,并伴有结蛋白和骨骼肌肌球蛋白阳性表达;定向诱导后MSCs增殖期比例大,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纯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氮杂胞苷 诱导分化 骨骼肌细胞 大鼠
下载PDF
成骨细胞Cbfa1和Osterix基因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祁洁 杨志明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669,共4页
目的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研究生物衍生羊膜(humanacellularamnioticmembrane,HAAM)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胚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与HAAM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膜(n=60)。于培养后2、4、6、8和10d,分别提取总RNA,经过逆... 目的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研究生物衍生羊膜(humanacellularamnioticmembrane,HAAM)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胚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与HAAM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膜(n=60)。于培养后2、4、6、8和10d,分别提取总RNA,经过逆转录成cDNA,行实时定量PCR,分别扩增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Cbfa1)和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读取扩增循环数(cyclethreshold,Ct)。以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n=20)。结果实验组Cbfa1表达以培养后2d和10d最高,且培养后2d与4、6、8d比较,以及培养后10d与4、8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Osterix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培养后8d达最高,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bfa1和Osterix表达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组间各时间点两基因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细胞与HAAM结合后,Cbfa1和Osterix可持续正常表达。HAAM作为支架材料,可诱导并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HAAM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在分子水平已具有产生骨组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膜 成骨细胞 生物衍生羊膜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珍 罗静聪 杨志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化,生长因子,组织工程″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限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有86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可以加速血供,促进组织工程组织的存活。②通过生长因子控释系统及基因转染技术,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结论:多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工程化组织血管化的发生,通过促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的控释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可有效促进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受体 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综述文献 促血管生成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协同rhBMP-2对人牙髓干细胞成牙分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萍 周玥 王亚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DPSCs,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牙本质涎磷蛋白1(DSPP)和...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获得DPSCs,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牙本质涎磷蛋白1(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l)mRNA的表达以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0.1,0.5,2.5,5,10,20μmol/L)及rhBMP-2(25,50,100,200ng/ml)单独及联合应用对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2.5,5和10μmol/L)组的ALP活性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01),5μmol/L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浓度组(P<0.001);浓度为50,100,200ng/ml的rhBMP-2其ALP活性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01),100ng/ml rhBMP-2组ALP活性最强。联合应用人参皂苷Rg1(5μmol/L)和rhBMP-2(100ng/ml)DSPP和DMP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体外培养的DPSCs成牙本质分化,人参皂苷:Rg1协同rhBMP-2能明显增强DPSCs成牙本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牙髓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小鼠造血干细胞衰老体内模型构建及相关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世忠 周玥 +2 位作者 姜蓉 杨斌 王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造血干细胞(Homatopoietic stemcell,HSCs)衰老体内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点,为延缓HSCs衰老的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雄性鼠的Sca-1+H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纯度,免疫荧光检测Sca-1表达。将1×... 目的:构建小鼠造血干细胞(Homatopoietic stemcell,HSCs)衰老体内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点,为延缓HSCs衰老的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雄性鼠的Sca-1+H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纯度,免疫荧光检测Sca-1表达。将1×104个雄性供体鼠Sca-1+HSCs经尾静脉移植给9Gy60Coγ射线全身辐射的雌性受体鼠。PCR检测移植后受体鼠造血细胞Y染色体性别决定(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Sry)基因,混合造血祖细胞集落(CFU-Mix)培养,细胞周期分析和SA-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分析HSCs衰老的生物学特点;计数受体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测定脾脏和胸腺指数,检测受体鼠外周血指标(WBC、RBC、PLT、HCT),评价供体鼠Sca-1+HSCs在受体鼠内衰老和造血功能重建情况。结果:免疫磁性分选法得到的Sca-1+HSCs纯度达87.2%以上。雌性受体鼠的造血细胞均能检测出342 bp的Sry基因。供体鼠Sca-1+HSCs连续2次移植后,形成CFU-Mix集落数量和形成集落的细胞数明显减少;HSCs出现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比例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脾脏与胸腺指数明显降低;CFU-S形成能力下降;外周血各项指标均有下降。结论:雄性供体Sca-1+HSCs移植能有效重建受体鼠造血功能,连续尾静脉移植2次能初步建立HSCs复制性衰老的体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衰老 体内模型 连续移植 生物学研究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尿路上皮结构体内外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平 罗静聪 +3 位作者 智伟 谭波 李秀群 杨志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1-484,510,共5页
目的探讨工程化尿路上皮结构的构建方法。方法机械分离获取膀胱黏膜层,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用DKSF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以自制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为支架材料,将培养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表面,观察细胞... 目的探讨工程化尿路上皮结构的构建方法。方法机械分离获取膀胱黏膜层,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取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用DKSFM培养基体外培养扩增。以自制的猪小肠黏膜下层(SIS)为支架材料,将培养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表面,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表面的生长增殖情况;并将体外构建的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在SIS表面能够黏附、生长和增殖。体外复合培养9d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铺满SIS表面,呈单层细胞结构。裸鼠体内植入4周和8周后,SIS上种植的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形成多层结构,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细胞胞浆成棕黄色阳性反应。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能够在体内外初步构建尿路上皮结构,为进一步组织工程泌尿道修复重建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尿路上皮 移行上皮细胞 小肠黏膜下层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介导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璐 王亚平 +1 位作者 姜蓉 彭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在原始生殖细胞(PGCs)向生殖母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1.0d胎鼠PGCs,按胚胎干细胞(ES)培养标准进行体外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培养。采用脂质体方法将Nanog靶向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 目的探讨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在原始生殖细胞(PGCs)向生殖母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1.0d胎鼠PGCs,按胚胎干细胞(ES)培养标准进行体外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培养。采用脂质体方法将Nanog靶向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EG细胞。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siRNA的沉默效率;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体外克隆计数,检测EG细胞增殖未分化状态;TUNEL法和透射电镜检测EG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与生殖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的标志基因(Mvh、Stra8、Sycp3)的mRNA表达。结果转染siRNA后48h EG细胞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典型未分化EG细胞克隆数量显著下降,呈现分化现象,悬浮细胞增多。TUNEL法、透射电镜检测悬浮EG细胞呈现凋亡征象。伴随Nanog表达下调,Mvh、Stra8、Sycp3基因mRNA表达上调。结论到达生殖腺后,多能性PGCs发生生殖母细胞化,开始减数分裂,该过程可能与多能干细胞核心调控基因Nanog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基因 人类 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