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乐县创建品牌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莫志欢 刘日旺 《广西农学报》 2008年第4期90-92,共3页
发展品牌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从品牌农业的含义出发,介绍了平乐县农业的基本情况及特征,着重分析了创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实践过程,并提出了思考意见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 品牌农业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转变传统农业观念,发展平乐现代种植业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光仕 李丽媛 陆泉宇 《广西农学报》 2016年第2期76-78,83,共4页
【目的】为当地政府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座谈、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平乐县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平乐县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不到位... 【目的】为当地政府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座谈、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平乐县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平乐县现代种植业发展存在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不到位;农业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农产品荣誉多品牌少,企业参与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服务机制不健全;农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现代种植业工作的领导和规划、切实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强化服务和支持,提高产业化水平、构建现代种植业发展新模式,推进现代种植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努力打造"平乐品牌"、健全发展现代种植业稳定的投入机制,并落实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发展 现代 种植业
下载PDF
平乐县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陶运荣 李林生 《广西农学报》 2006年第6期72-73,64,共3页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平乐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其营销流通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针对平乐县的资源特点及现状,提出平乐县无公害农产品流通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流通 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平乐县有机肥资源状况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莫志欢 潘绍东 《广西农学报》 2006年第6期28-30,共3页
有机肥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活化剂;施用有机肥料是增强微生物活性及促进作物高产、优质,降低农产品成本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平乐县有机肥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及利用率。
关键词 有机肥 资源状况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浅谈平乐县发展板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
作者 洪光庭 刘文新 《广西热带农业》 2010年第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板栗生产 平乐县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年代 年产量 消费者 桂北
下载PDF
广西平乐县月柿生产现状及主推技术
6
作者 李小华 李全寨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5期72-74,共3页
据《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县种植柿树已有近千年历史,县内主栽柿树为涩柿,专业书刊冠名为华南水柿,也称恭城水柿,县内农户俗称为柿花(果)。该品种以本地野山柿(俗称中籽,种子数约3000粒/kg)、短柄粉叶柿(俗称小籽,种子数约6000粒/k... 据《平乐县志》记载,平乐县种植柿树已有近千年历史,县内主栽柿树为涩柿,专业书刊冠名为华南水柿,也称恭城水柿,县内农户俗称为柿花(果)。该品种以本地野山柿(俗称中籽,种子数约3000粒/kg)、短柄粉叶柿(俗称小籽,种子数约6000粒/kg)为最适砧木,根系十分发达,适应性强,尤以短柄粉叶柿的须根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县 月柿 生产现状 推技术 广西 恭城水柿 种子数 俗称
下载PDF
平乐县双季稻田调整种植结构模式初探
7
作者 黄洁人 潘绍东 《广西农学报》 2004年第4期12-13,22,共3页
设置不同的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示范 ,并对试验的三种种植模式结果进行分析 :①—③种植模式分别比“早稻 +晚稻”模式增加纯收入 2 649元 ,2 2 34元 ,2 1 30元 ;增加 5 .7倍 ,4.8倍 ,4.6倍 ,大大提高了双季稻田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双季稻田 种植结构 模式
下载PDF
平乐县水稻土酸化原因分析与改良
8
作者 彭程 潘绍东 +1 位作者 唐宗仁 黃连德 《广西农学报》 2013年第1期20-21,59,共3页
将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pH测定结果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平乐县水稻土酸化严重。本文分析了平乐县水稻土酸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对策。
关键词 水稻土 酸化 原因 建议
下载PDF
荸荠组培苗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中的高效增殖技术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美萍 林志城 +7 位作者 张驰 江文 董伟清 欧昆鹏 桂杰 闭志强 何芳练 陈丽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对荸荠(Eleocharis dulcis)组培苗快速繁殖的效果,为提高荸荠组培苗繁殖效率及其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初代诱导培养获得的桂蹄2号荸荠组培苗为外植体,利用TIBs系统进行组培快繁,... 【目的】探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对荸荠(Eleocharis dulcis)组培苗快速繁殖的效果,为提高荸荠组培苗繁殖效率及其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初代诱导培养获得的桂蹄2号荸荠组培苗为外植体,利用TIBs系统进行组培快繁,研究荸荠组培苗不同继代代数、接种密度、激素组合及反应器间歇浸没频率等因子对荸荠组培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初代诱导培养的第4、5、6代继代材料增殖倍数较高,其中第6代继代苗增殖倍数最高,达31.1倍,到第7代后随继代代数的增加增殖倍数逐渐降低。当接种密度大于15丛/瓶时,外植体污染率达16.0%;当接种密度低于10丛/瓶时,外植体的污染率为0。低于10 min/6 h的间歇浸没频率有利于降低污染率,在6 h内低于15 min的浸没时间有利于降低玻璃化苗率;当激素组合为3.0 mg/L 6-BA+0.01 mg/L NAA时,组培苗增殖倍数达38.5倍,且组培苗生长正常。【结论】在TIBs系统中,采用经初代诱导培养的第5代荸荠继代组培苗,增殖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01 mg/L NAA+30.0 g/L蔗糖,pH 6.0,接种密度10丛/瓶,反应器间歇浸没频率为10min/6 h,可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组培苗 TIBs 高效增殖
下载PDF
荸荠品种桂蹄2号对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比较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文 陈丽娟 +10 位作者 蔡炳华 何芳练 高美萍 董伟清 欧昆鹏 桂杰 韦绍龙 闭志强 李建存 何小兰 张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桂蹄2号对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为荸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广西荸荠主产区平乐县、荔浦县、贺州市平桂区为试验点,各试验点分别选择土壤肥力程度高、中、低3种类型田块,每种类型田块分别种植桂蹄2号和当... 【目的】探讨桂蹄2号对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的田间抗性,为荸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广西荸荠主产区平乐县、荔浦县、贺州市平桂区为试验点,各试验点分别选择土壤肥力程度高、中、低3种类型田块,每种类型田块分别种植桂蹄2号和当地农家品种,在荸荠封行期和膨大期进行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病害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在荸荠封行期,3个试验点桂蹄2号均未发生秆枯病,对照病情指数为7.57-16.87;枯萎病桂蹄2号病情指数为0-7.50,对照病情指数为3.58-14.23。在荸荠膨大期,3个试验点桂蹄2号秆枯病病情指数为8.42-22.58,枯萎病病情指数为5.16-20.26;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在平乐县试验点和荔浦县试验点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在贺州市平桂区试验点与对照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桂蹄2号在不同土壤肥力的抗病性表现为:高土壤肥力〉中等土壤肥力〉低土壤肥力。【结论】桂蹄2号较当地农家品种抗荸荠秆枯病和枯萎病,可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荸荠秆枯病 荸荠枯萎病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广西桂林市柿子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立宝 何新华 +3 位作者 张允伟 王绍斌 陈学初 莫纪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372-8373,8377,共3页
桂林市是广西最重要的柿子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柿子栽培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在对桂林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柿种质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桂林柿子... 桂林市是广西最重要的柿子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柿子栽培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在对桂林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柿种质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桂林柿子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桂林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种质资源 调查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进行慈姑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美萍 林志城 +4 位作者 张驰 江文 何芳练 杨柳 韦绍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4-2708,共5页
以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开展慈姑组培快繁激素组合的筛选、慈姑不同代数继代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接种密度对慈姑组培增殖影响及不同间歇频率对慈姑组培快繁的影响等组... 以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茎尖诱导的组培苗为材料,利用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开展慈姑组培快繁激素组合的筛选、慈姑不同代数继代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接种密度对慈姑组培增殖影响及不同间歇频率对慈姑组培快繁的影响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TIBs系统可以使慈姑组培苗一代增殖19.5倍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3倍以上;培养基含6-BA 3.0mg/L+NAA 0.01 mg/L的TIBs适合组培苗继代增殖培育;TIBs系统中,以第5代继代材料为宜,接种密度10株/L,间歇浸没频率在10 min/3 h时,最有利于慈姑组培苗的增殖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组培快繁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
下载PDF
柿果顶腐病与柿果矿质元素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阳 邓全恩 +6 位作者 龚榜初 吴开云 陈学初 滕国新 刘文 江锡兵 莫明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8,110,共9页
以广西、山西、陕西等地14个柿园的‘恭城水柿’、‘阳丰’为试材,分别研究各果园正常和病果果实氮、钾、钙、镁、锰、硼含量及比值差异,以期探索柿顶腐病与矿质元素的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矿质元素对比分析表明:‘恭城水柿... 以广西、山西、陕西等地14个柿园的‘恭城水柿’、‘阳丰’为试材,分别研究各果园正常和病果果实氮、钾、钙、镁、锰、硼含量及比值差异,以期探索柿顶腐病与矿质元素的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矿质元素对比分析表明:‘恭城水柿’及‘阳丰’顶腐病果钙含量均普遍低于正常果实;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果含有较高钙、钾、氮含量;元素比值分析更清晰地表明:各品种顶腐病病果的N/Ca、K/Ca、(K+Mg)/Ca、K/(Mg+Ca)值普遍显著高于同果园中正常果实,Mg/Ca值显著低于同果园中正常果实。发病前,相对于正常果,病果K/Ca、K/(Mg+Ca)、(K+Mg)/Ca值高于正常果,钙元素含量与Ca/Mg值低于正常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发病后,这些差异越发明显,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柿顶腐病与果实缺钙关系密切,柿果缺钙加大了顶腐病发病可能性,而果实矿质元素失调导致的生理性缺钙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腐病 生理性缺钙 矿质元素失调
下载PDF
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阳 邓全恩 +4 位作者 吴开云 龚榜初 陈学初 莫明全 童静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目的】分析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Diospyros kaki Thunb.)顶腐病发生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1个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病柿园中果实、叶片及土壤N、K、Ca、Mg、Mn、B含量,运用多重比较、多元回归、通径分... 【目的】分析矿质元素与"恭城水柿"(Diospyros kaki Thunb.)顶腐病发生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1个恭城水柿顶腐病发病柿园中果实、叶片及土壤N、K、Ca、Mg、Mn、B含量,运用多重比较、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矿质元素及其比值与顶腐病发生关系。【结果】随顶腐病发病程度加深,叶片钙浓度显著降低。发病率与叶片硼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 1,与土壤p H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7 7,与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4 1,与土壤水解性氮/交换性钙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6 8。土壤p H和叶片钙含量对顶腐病发生存在较大直接负作用,通径系数分别为-1.222、-0.824。【结论】恭城水柿顶腐病与生理性缺钙关系密切。同时,恭城当地酸化、高镁、高氮的土壤环境均不利于柿对钙吸收与转运,从而导致矿质营养失衡、进而易发生顶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水柿 顶腐病 矿质元素
下载PDF
Effects of “3414” Fertilization Effect Test on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驰 高美萍 +4 位作者 莫志欢 江文 韦绍龙 何芳练 颜梅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6期1076-1079,1101,共5页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optimal fertilizer formula, and to lay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special fertilizer for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produ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3414" fertilization design, the yield... [Objective] To screen the optimal fertilizer formula, and to lay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special fertilizer for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produ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3414" fertilization design, the yield of S. sagittifolia in each treatment was determined, and the effects of N, P and K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and eco- nomic benefit of S. sagittifolia were investigated, obtaining the optimal fertilizer appli- cation ratio. [Result] N, P and K had relatively good effects on the yield of S. sagittifolia. Treatment of N2P2K3 showed the optim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io, with the yield of 18 397.80 kg/hm2, yield increasing rate of 104.77%, and net income in- crease of 80 317.35 Yuan/hm2. N fertilizer had the greatest impacts on the yield of S. sagittifolia, followed with K fertilizer; while P fertilizer showed the poorest impacts. [Conclusion] To achieve the highest yield of S. sagittifolia, the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as as follows: N of 446.70 kg/hm2, P20 of 568.10 kg/hm2, K2O of 534.90 kg/hm2, when the highest yield was 18 612.75 kg/hm2.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or the optimal economic benefit was N of 420.60 kg/hm2, P2O5 of 70.50 kg/hm2, K2O of 492.15 kg/hm2, when the optimal yield was 18 579.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3414" fertilization effect test YIELD Economic ben- efit
下载PDF
“3414”肥效试验对慈姑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驰 高美萍 莫志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9期47-50,共4页
[目的]筛选最佳施肥配方,为慈姑生产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414"方案设计,测定每个施肥处理的慈姑产量;研究N、P、K不同施肥处理对慈姑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得出慈姑最佳施肥量配比。[... [目的]筛选最佳施肥配方,为慈姑生产专用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414"方案设计,测定每个施肥处理的慈姑产量;研究N、P、K不同施肥处理对慈姑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得出慈姑最佳施肥量配比。[结果]N、P、K对慈姑产量有较大影响,N_2P_2K_3处理的肥料配施比例最佳,产量为18 397.80 kg/hm^2,增产率104.77%,净增收入80 317.35元/hm^2。氮肥对慈姑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其次,磷肥最小。[结论]慈姑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N 446.70 kg/hm^2、P2O568.10 kg/hm^2、K2O534.90 kg/hm^2,慈姑最高产量为18 612.7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量为:N 420.60 kg/hm^2、P2O570.50 kg/hm^2、K_2O_492.15 kg/hm^2,最佳产量为18 579.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3414”肥效试验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桂林白慈姑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驰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技术 慈姑 桂林 植株生长势 地方品种 国内外 商品性 球茎 质优 叶柄
下载PDF
稻田沼渣养“禾花”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桂钦 《可再生能源》 CAS 1996年第1期25-25,共1页
稻田沼渣养“禾花”广西福兴等地素有养“禾花”鱼的习惯。去年利用沼渣稻田养鱼2000亩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鲜鱼45kg.合理利用沼渣稻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具体操作如下:1.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应具备无工业污染... 稻田沼渣养“禾花”广西福兴等地素有养“禾花”鱼的习惯。去年利用沼渣稻田养鱼2000亩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鲜鱼45kg.合理利用沼渣稻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具体操作如下:1.稻田养鱼的条件.稻田应具备无工业污染、排灌、防涝方便,保水性能好.①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沼渣 鱼苗 白叶枯病 平乐县 高效低毒农药 插秧前 保水性能 井岗霉素 三化螟
下载PDF
浅谈杂交水稻专业化制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纯祥 蔡运文 黄柳林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4,共2页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 ,同样的投入 ,管理水平不同 ,产量悬殊很大。多年来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体系都是由千家万户组成 ,由于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一致 ,制约着平均产量的提高。通过 2a来实行专业户专业化制种的实...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技术 ,同样的投入 ,管理水平不同 ,产量悬殊很大。多年来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体系都是由千家万户组成 ,由于农户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一致 ,制约着平均产量的提高。通过 2a来实行专业户专业化制种的实践 ,取得了较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专业化制种 专业户技术培训 种子联合经营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对脐橙果实发育和品质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全寨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1期12-13,34,共3页
水肥一体化是国家农业部正在主推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之一,它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水肥一体化是国家农业部正在主推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之一,它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水肥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推广该项技术,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品质影响 试验初报 果实发育 节水技术模式 作物种类 脐橙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