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
1
作者 梁勋枢 李金梅 +1 位作者 江春锦 陆凤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 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14 d、置管位置在股静脉、白蛋白(Albumin,ALB)<30 g/L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69、11.339、4.847、1.273,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中,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AP)的95%CI包含0,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的95%CI包含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置留部位、置留时间、ALB。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MHD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黄禄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治疗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为每4周行低通量血...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治疗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35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为每4周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12次治疗;B组为每4周行LFHD 10次、HDF 1次、LFHD+HP 1次治疗;C组为每4周行LFHD 8次、HDF 2次、LFHD+HP 2次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前,A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357.79±235.00)pg/ml、(2.01±0.72)mmol/L、(1.82±0.28)mmol/L,B组分别为(343.44±225.90)pg/ml、(2.11±0.77)mmol/L、(1.87±0.27)mmol/L,C组分别为(395.10±267.41)pg/ml、(2.32±0.80)mmol/L、(1.95±0.26)mmol/L;治疗后,A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380.51±307.68)pg/ml、(2.22±0.86)mmol/L、(1.86±0.26)mmol/L,B组分别为(264.58±131.71)pg/ml、(1.85±0.58)mmol/L、(1.99±0.20)mmol/L,C组分别为(304.38±191.63)pg/ml、(1.93±0.50)mmol/L、(2.02±0.23)mmol/L。三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血钙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但B组与C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ALB、Hb水平分别为(36.44±5.25)、(75.89±18.52)g/L,B组分别为(35.10±5.76)、(80.02±18.61)g/L,C组分别为(37.12±5.77)、(79.90±18.17)g/L;治疗后,A组ALB、Hb水平分别为(37.45±4.89)、(84.93±23.54)g/L,B组分别为(39.87±4.70)、(100.16±19.48)g/L,C组分别为(40.03±4.62)、(100.02±21.08)g/L。治疗前,三组ALB、Hb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H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与C组治疗后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HD患者单纯采取LFHD治疗未能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结合HDF和HP治疗能更好清除血磷、甲状旁腺素及升高血钙。增加HDF和HP的频率,不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但对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进一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营养状态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石钧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平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各40例。三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三大基石治疗(常规...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平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联合组,各40例。三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三大基石治疗(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治疗),丁苯酞组予以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尤瑞克林组予以尤瑞克林治疗,联合组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评估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低于丁苯酞组、尤瑞克林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能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视频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韦天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52-0155,共4页
探讨视频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视频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SS-... 探讨视频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视频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SS-QOL评分、康复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将视频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呈现出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教育 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黎鹏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1期982-983,共2页
良性阵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占眩晕症的1/3左右[1],易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梅尼埃病"、"颈椎性眩晕"等。笔者根据BPPV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关键词 眩晕 治疗 Epley手法复位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肾损害的诊治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乐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肾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AOPP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OPP并肾损害56例,占同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23.7%(56/236),显示患者年龄越大中毒程度越重,肾损害发生率越高...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肾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AOPP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OPP并肾损害56例,占同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23.7%(56/236),显示患者年龄越大中毒程度越重,肾损害发生率越高。其肾损害大多数临床表现较轻,以血尿、蛋白尿为主,可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本组治愈53例(94.6%),死亡3例(5.4%)。结论及时诊断和处理,对提高AOPP并肾损害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肾损害 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误诊26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昭民 徐桂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35例主动脉夹层中首诊误诊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均以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首诊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7例,急性胸膜炎、胆石症...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35例主动脉夹层中首诊误诊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均以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首诊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7例,急性胸膜炎、胆石症各3例,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肾结石、晕厥待查各1例,首诊误诊率74.29%.后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胸、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均予镇静、镇痛、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24例,2例死亡.随访3~6个月均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对临床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误诊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志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8期134-13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0例,均为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随... 目的研究分析对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0例,均为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4例,临床期间采用盐水推注治疗,观察组患者16例,临床期间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胸部CT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免疫力降低并发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免疫功能降低 急性间质性肺炎 病死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门诊缺血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英兆 《内科》 2016年第1期58-59,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门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30例在门诊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对照组(未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组110例,三组... 目的总结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门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30例在门诊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药情况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及对照组(未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组110例,三组患者均于门诊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0.91%、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及阿司匹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APTT、PT、FIB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国祥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CRP明显增高。结论:CRP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指标。
关键词 冠心病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癌胚抗原和乳酸脱氢酶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7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平南县人民医院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将52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试验组,6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平南县人民医院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将52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试验组,6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再各分男性组及女性组。检测患者胸腔积液中CEA、LDH含量,比较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CEA、LDA含量差异。结果试验组中男性组与女性组间的CEA、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男性组与女性组间的CEA、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男性组与女性组的CEA、LDH均高于对照组中男性组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组胸腔积液中CEA、LD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联合检测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L-乳酸脱氢酶 诊断
下载PDF
慢性间质性肾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任高 刘冠贤 肖静生 《中级医刊》 1989年第6期19-21,共3页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间质性肾炎几乎都有肾小管受累,因而又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脏病。据国外和我们的资料,约有1/3尿毒症的病因是间质性肾炎(中华内科杂志。1982;21:210)。与慢性肾炎不同,...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脏间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综合征,由于间质性肾炎几乎都有肾小管受累,因而又称为肾小管—间质性肾脏病。据国外和我们的资料,约有1/3尿毒症的病因是间质性肾炎(中华内科杂志。1982;21:210)。与慢性肾炎不同,约90%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是可以防治的,如能及时发现,予以恰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间质性肾炎 病因 原发病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英兆 《大医生》 2021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平南县人民医院收...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平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与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28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小板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较于治疗前,治疗7、28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CD62p、CD63水平及血清P-selectin浓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凝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 盐酸替罗非班 丁苯酞注射液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球囊辅助技术帮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夹层段76例临床分析
14
作者 韦恒 巫相宏 +6 位作者 朱海 马国添 张小新 黄锡明 欧传杰 赖美声 赵英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帮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夹层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患者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发生桡动脉损伤引...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帮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夹层段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患者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过程中发生桡动脉损伤引起夹层时,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帮助指引导管通过夹层段的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7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指引导管能顺利通过桡动脉夹层段,2例患者因导丝进入假腔未成功,成功率为97.4%;手术过程需要平均耗时约3 min左右;住院期间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和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发生血管损伤夹层时应用球囊辅助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帮助指引导管通过血管损伤夹层段并继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 桡动脉夹层 导丝 球囊
下载PDF
血液透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特点及护理对策
15
作者 陈星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并发症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依达拉奉配合高氧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黎鹏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5期1348-1349,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的对比分析
17
作者 刘国祥 《华夏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脑梗死 血糖
下载PDF
小剂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张乐文 杨斌 李炳德 《系统医学》 2022年第6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该院经肾穿刺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 目的分析小剂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该院经肾穿刺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UN)、总胆固醇(TC)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尿蛋白、ALB、Scr、UN、T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尿蛋白、ALB、Scr、UN、TC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缬沙坦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控制尿蛋白、稳定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缬沙坦 IGA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刘国祥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 2004年第3期41-41,共1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86例正常血压患者的血β2—MG浓度。β2—MG≥3.55μg/ml为增高。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患者的血β2—MG浓...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86例正常血压患者的血β2—MG浓度。β2—MG≥3.55μg/ml为增高。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患者的血β2—MG浓度有显著差别。高血压组中血β2—MG增高36例(40%)和正常血压组有显著差别。结论 血β2—MG浓度增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诊断 血清 Β2-微球蛋白 测定
下载PDF
脑梗死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影响
20
作者 王英兆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9期51-52,共2页
目的探析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予以银杏叶、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疗法,两组均治疗... 目的探析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予以银杏叶、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疗法,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0%、5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靠安全,可做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