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VEGF、PYY的影响
1
作者 王宁 辛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酪肽(PYY)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UB患者70例,根据生长抑素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酪肽(PYY)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UB患者70例,根据生长抑素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35)采用3 mg生长抑素持续泵注治疗,高剂量组(n=35)采用6 mg生长抑素持续泵注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清VEGF、PYY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常规组的71.43%(P<0.05)。治疗7 d后,高剂量组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其FIB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7d后,高剂量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其血清PYY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小剂量生长抑素治疗PUB,应用大剂量生长抑素治疗PUB的疗效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调节血清VEGF、PYY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生长抑素 凝血功能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酪酪肽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2
作者 许晓杰 邹子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期144-145,共2页
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52例,在规范化内科用药治疗下,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16~73岁。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 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52例,在规范化内科用药治疗下,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16~73岁。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初次确诊31例,复发就诊21例。存在并发症20例,其中出血12例,穿孔5例,幽门梗阻3例,胃镜活检均未见确切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护理 体会
下载PDF
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华 李素霞 袁晓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7期119-119,共1页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呼吸衰竭常见于肺心病晚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指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 病.呼吸衰竭常见于肺心病晚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肺脏不能完成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等.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出现意识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肺性脑病及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肺性脑病与呼衰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护理
下载PDF
缺血性肠炎患者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清华 宋其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缺血性肠炎(ischemical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导致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Ic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误诊率高,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腹痛、血便、腹泻... 缺血性肠炎(ischemical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导致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Ic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误诊率高,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腹痛、血便、腹泻被称为Ic的三大主征。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Ic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5
作者 袁晓燕 张志华 李素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7期100-101,共2页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应用,它是由外周静脉(常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PICC)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我国,并在临床普遍应用,它是由外周静脉(常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由于其创伤小,操作便捷,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可由护士单独操作.它减少了患者因频繁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和感染,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外渗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胃类癌10例诊治分析
6
作者 王华卿 高丽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99-399,共1页
胃类癌(gastric carcinoid)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类癌的1%~3%和胃恶性肿瘤的1%~1.5%.随着对胃类癌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胃类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自1997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且临床资... 胃类癌(gastric carcinoid)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类癌的1%~3%和胃恶性肿瘤的1%~1.5%.随着对胃类癌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胃类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自1997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类癌 胃镜检查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平 王清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4期112-112,共1页
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在临床上较常见,当肝实质持续损害时,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临床医师忽视而延误诊治。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 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在临床上较常见,当肝实质持续损害时,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临床医师忽视而延误诊治。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75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肝源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清华 郭新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31%,反流性食管炎为33.78%,对照组为54.29%。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对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镜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8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华卿 王青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823-824,共2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产生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返酸等症状或并发症。酸(碱)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笔者应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商品名瑞波特)联合莫沙必利(商...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产生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返酸等症状或并发症。酸(碱)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笔者应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商品名瑞波特)联合莫沙必利(商品名瑞琪)治疗GERD患者28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疗效观察 莫沙必利 雷贝拉唑 治疗 十二指肠内容物 反流性食管炎 质子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及与胆管癌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宁 于兴华 许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339-1342,共4页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走向高潮,其中肠道菌群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胆管癌作为一种预后极差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消化系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逆行性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胆管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检测方法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胆管癌
原文传递
胆管癌组织白介素-6、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寅 司空银河 +2 位作者 王宁 王浩 许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白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胆管癌石蜡包埋标本80例纳为胆管癌组,另取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白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胆管癌石蜡包埋标本80例纳为胆管癌组,另取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6、COX-2、VEGF的表达情况并做比较,分析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胆管癌组的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织中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的胆管癌患者的VEGF、COX-2、IL-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的胆管癌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VEGF与COX-2、IL-6呈正相关(P<0.05),COX-2与IL-6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IL-6、COX-2、VEGF均呈现高表达,并与胆管癌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检测IL-6、COX-2和VEGF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白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合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