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倪剑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治疗,均在病情得以控制后,按照有...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治疗,均在病情得以控制后,按照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它们的病例资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基础疾病、偏瘫、卧床时间、体重指数肥胖人数、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因素在两组患者中是否有差异,判断它们是否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治疗的方法。结果高龄、曾有基础疾病、术后偏瘫、长期卧床是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故应及时诊断、早期预防、消除危险因素,以提高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神经补片在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郜宪礼 斯一夫 +4 位作者 褚纪发 于小华 倪剑忠 冷俊峰 吴革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的优缺点。方法对13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神经补片硬脑膜修补组和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经对92例神经补片、45例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神经补片硬脑...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的优缺点。方法对13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神经补片硬脑膜修补组和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经对92例神经补片、45例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神经补片硬脑膜修补组与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组临床预后无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组织硬脑膜修补组(P〈0.05)。14例患者分别于硬脑膜修补术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时发现神经补片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无不良反应。结论大骨瓣开颅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德国贝朗神经补片可安全、有效地用作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人工硬膜补片 硬脑膜修补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褚纪发 詹仁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9-146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85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根据入路途径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治疗为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85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根据入路途径分为两组,42例患者实施经股动脉途径治疗为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治疗情况、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狭窄处峰值流速、狭窄处阻力指数、患侧寰椎段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患侧寰椎段峰值流速、患侧寰椎段血流量、穿刺成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和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在烟雾病中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褚纪发 詹仁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脑缺血性疾病,是由于双侧颈内动脉的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出现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因此出现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疾病。烟雾病由Suzuki首次...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脑缺血性疾病,是由于双侧颈内动脉的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起始部出现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因此出现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疾病。烟雾病由Suzuki首次命名为脑血管烟雾样病,在血管造影上表现为类似烟雾状的异常血管网形态,其基本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血管狭窄、闭塞后出现的慢性缺血以及缺血后出现血管再生。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烟雾病 发病机制 脑底异常血管网 脑缺血性疾病 大脑前动脉 血管内皮细胞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铭钊 支宏 钱心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经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术治疗的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准确率为100%,术后3~5 d复查CT示血肿清除率在30%~70%,平均4... 目的探讨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经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术治疗的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准确率为100%,术后3~5 d复查CT示血肿清除率在30%~70%,平均48.3%。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标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5例,生活需要帮助4例,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例,生活完全需要帮助1例。结论手机摄影辅助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提高穿刺准确率,安全方便,疗效显著,适合高龄病人和基层医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硬通道穿刺引流术 疗效 手机摄影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郜宪礼 褚纪发 冷俊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85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85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而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而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首次清除率为42.3%-91.3%,平均54.6%,总清除率为71.5%-98.1%,平均80.6%。术后一周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消失者占83.7%。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简单、快速、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颅骨切开术
下载PDF
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冷俊峰 郜宪礼 +2 位作者 褚纪发 潘海洲 陈科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脏层包膜全切除者植物生存,其余4例(2例脏层包膜放射状切开,另2例脏层... 目的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脏层包膜全切除者植物生存,其余4例(2例脏层包膜放射状切开,另2例脏层包膜部分切除)均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机化 大骨瓣开颅 治疗
下载PDF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褚纪发 潘海洲 +3 位作者 于小华 冷俊峰 郜宪礼 万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2期70-72,80,共4页
目的 颅内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 纳入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70例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 颅内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手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比较。方法 纳入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70例高分级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与手术夹闭组。介入栓塞组患者行单纯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或支架辅助栓塞,手术夹闭组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发生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介入栓塞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手术夹闭组(χ^(2)=4.771,P <0.05),介入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组,差异显著(χ^(2)=4.242,P <0.05)。结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预后优于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0%甘露醇加温至37℃静脉滴注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幼凤 张勤燕 林海燕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加温至37℃后静脉滴注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外科需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3天以上且使用留置针的清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留置针静脉滴注经加温包加温...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加温至37℃后静脉滴注对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外科需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3天以上且使用留置针的清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留置针静脉滴注经加温包加温至37℃的20%甘露醇,对照组使用留置针静脉滴注不经加温的常温20%甘露醇。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温至37℃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甘露醇 加温 预防 静脉炎
下载PDF
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郜宪礼 斯一夫 +4 位作者 褚纪发 于小华 倪剑忠 冷俊峰 吴革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34-3336,共3页
目的:自行研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并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自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及头皮标记定位仪,根据颅内病灶和头皮标记物的关系,计算CT最大病灶在头皮标记定位仪的位置,将其标记在头皮上对应的部位,依据两点一线的... 目的:自行研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并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自制简易多功能颅脑导向定位装置及头皮标记定位仪,根据颅内病灶和头皮标记物的关系,计算CT最大病灶在头皮标记定位仪的位置,将其标记在头皮上对应的部位,依据两点一线的原理,头颅两侧分别设置穿刺点和瞄准点。两点连线恰通过颅内靶点中心,控制穿刺针深度并沿此线运行,能准确抵达靶点。结果:(1)穿刺精确度的模拟试验,在人体颅骨标本基底节区埋置椭圆形"十字"标记橡皮泥块,以中心为靶点,行CT扫描后用定位仪确定穿刺点,垂直及改选穿刺点穿刺,总平均误差在5mm以内。(2)穿刺针损伤模拟试验,选择不同的曲度骨面进行钻孔试验,YL-1型微创穿刺针表面与限位孔摩擦仅有轻微螺旋压痕,无明显损伤及变形。经模拟试验后应用该装置与目测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临床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的79例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肿清除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该导向定位装置将YL-1型微创穿刺针和引流套管集定位穿刺多功能于一体,能满足目前国内多数医院进行的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囊肿等定位穿刺及引流的需要;避免了目测导向的误差带来的医源性损害,穿刺成功率达100%,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颅内 定位装置 穿刺术
下载PDF
双侧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7例分析
11
作者 于小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5期626-626,共1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开颅治疗 颅脑损伤病人 致残率 死亡率 临床 疗效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12
作者 潘海洲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觉醒时间缩短,伤后3个月GOS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觉醒时间缩短,伤后3个月GOS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水肿与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不失为治疗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