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科在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感染科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比组患者不采用感染科监控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感染科监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结果研究组传染病发...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感染科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比组患者不采用感染科监控干预,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感染科监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传染病发病率。结果研究组传染病发病率为0,对比组传染病发病率为8.33%(6/72),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监控的干预能够有效抑制综合性医院内各科室患者传染病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感染科 传染病防控 作用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8期187-188,共2页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培养的MDRO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后的MDRO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观察对比。结...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培养的MDRO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后的MDRO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MDRO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多学科协作模式 控制 感染率
下载PDF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解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4期110-111,共2页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共发生4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感染部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呼吸道感染、...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共发生4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感染部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感染。结论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需要加强监测,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进而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药感染 预防 控制
下载PDF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感染科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艳红 袁灵灵 周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感染科临床护理中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分层分组使用护士,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细节管理等举措。对比实施前(2012年)与实施... 目的探讨感染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感染科临床护理中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分层分组使用护士,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完善细节管理等举措。对比实施前(2012年)与实施后(2013年)全科护理质量考评结果。结果全科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出院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比实施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先进的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同时促进护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责任护士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3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医院感染的情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3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11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30.5%。感染中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以及血流感染为主,比例为61.2%、17.3%、12.9%、8.6%。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1.4%,革兰阳性菌15.7%,真菌12.9%。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种类≥2种、留置导管和激素吸入治疗中出现医院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种类〈2种、无留置导管和无激素吸入治疗中的感染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抗菌药物种类以及吸入激素均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住院时间和留置导管以及抗菌药物种类与吸入激素均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依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医院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可玉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9期752-752,751,共2页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控制医院感染事件方面的临床应用效率。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住院部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治疗... 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控制医院感染事件方面的临床应用效率。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住院部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治疗,对比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临床依从性评分、患者对感染预防知识掌握能力评分及临床护理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方案满意度,患者临床依从性评分及预防感染知识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效率,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常规护理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可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异烟肼治疗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安全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异烟肼治疗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异烟肼治疗肺结核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异烟肼 肺结核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席瑞红 张国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6期686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叶县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55例)和常规组(39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叶县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55例)和常规组(39例)。常规组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CD4^(+)/CD8^(+)、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较常规组(76.92%)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D4^(+)/CD8^(+)、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8^(+)水平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A、IgM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与常规组(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当归六黄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较好,可提高患儿免疫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脾气虚 反复呼吸道感染 当归六黄汤 玉屏风散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护理对策解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4期193-194,共2页
目的:对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原菌种类以及感染部位,并制定有... 目的:对住院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病原菌种类以及感染部位,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多重耐药性感染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2±5.6岁;多重耐药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5.0%、21.2%以及15.4%;感染部位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感染,占38.5%。结论:为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需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住院病人 护理 控制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及感染性的影响
10
作者 艾莉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5期262-263,共2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及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化学试验法进行分析,首先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转录体进行制备,然后根据培养、转染、PCR技术、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复制感染性检测等技术进行相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缺失对病毒复制及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化学试验法进行分析,首先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转录体进行制备,然后根据培养、转染、PCR技术、免疫荧光检测以及复制感染性检测等技术进行相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结果经过试验后得出结果,利用J6JFH1/△F转染的病毒单边反应明显减少,对上清液毒滴度检测明显下降。同时F蛋白缺失型丙型肝炎病毒中翻译毒蛋白的RNA含量也有所降低,病毒颗粒的产生显著下降。但F蛋白缺失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二级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结论 F蛋白的缺失对于病毒本身的复制和感染性并没有影响,但也并不确定F蛋白是HCV的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F蛋白 影响
下载PDF
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2510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艳华 林之莓 +1 位作者 项晓刚 蔡伟 《肝脏》 2016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院治疗的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并对其构成和变化趋势等情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入院治疗的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并对其构成和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治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2510例,其中明确病因925例(36.85%),诊断涉及19个病种,居前4位的疾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17.65%(443/2510)、药物性肝损伤7.81%(196/2510)、胆源性肝炎3.75%(94/2510)、自身免疫性肝病3.23%(81/2510)。结论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临床仍有大部分病例(63.15%)难以确定病因,除病毒性肝炎外,药物性肝损伤、胆源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病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不同慢性肝病患者Cys-C、ADA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艾莉莎 赵杨 +1 位作者 孙昳 郭殊君 《肝脏》 2017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腺苷脱氨酶(ADA)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检测的210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分为慢性肝炎组(A组,70例)、肝硬化组(B组,70例)...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和腺苷脱氨酶(ADA)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检测的210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分为慢性肝炎组(A组,70例)、肝硬化组(B组,70例)、肝癌组(C组,70例),另外再选取7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Cys-C、AD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及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比较不同组别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3个组的Cys-C、ADA、HA、LN、PⅢ及C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水平为C组、B组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研究组3个组的ADA、HA、LN、PⅢ及CⅣ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sy-C、ADA、HA、LN及CⅣ的异常率为C组、B组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的CⅣ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血清Cys-C、ADA、HA、LN、PⅢ、CⅣ与慢性肝病的进展有关,可作为监测肝功能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 检测 CYS-C ADA HA LN PⅢ CⅣ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巧 陈传杰 张光文 《肝脏》 2020年第8期885-888,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0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按照其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0例和未复发组42...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0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按照其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0例和未复发组42例。对可能导致患者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年龄、术前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包膜完整性、结节个数、门静脉肉眼癌栓、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解剖型肝切除、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术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甲胎蛋白、肿瘤最大直径、微血管侵犯、合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术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应该重视其危险因素,加强术后复诊和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切除术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调查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艳巧 陈传杰 张光文 《肝脏》 2019年第10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HBV感染患者分为HBV相关肝癌组和HBV相关肝病组,两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等因素比较。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不良饮食习惯、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e抗原(HBeA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205例HBV感染患者分为HBV相关肝癌组和HBV相关肝病组,两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等因素比较。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不良饮食习惯、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e抗原(HBeAg)阳性等差异显著(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40岁)、HBV DNA阳性等与HBV相关肝癌相关。结论HBV DNA阳性、年龄(≥40岁)等可能是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镜下血管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传杰 王艳巧 游旭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3期413-414,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及并...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而再出血率3.3%,则低于对照组1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生长抑素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利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套扎 生长抑素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留江 《肝脏》 2012年第11期825-826,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国内对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考虑因素不够全面,且大多为单因素分析,对出血的预测不够准确。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近15年部分肝硬化病例进行包括不良行为在内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国内对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考虑因素不够全面,且大多为单因素分析,对出血的预测不够准确。为此,本研究针对我院近15年部分肝硬化病例进行包括不良行为在内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探讨平顶山市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危险因素 肝硬化合并 急性上消化道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 单因素分析 不良行为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陶国运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奥曲肽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48 h再出血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低,安全系数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奥美拉唑 垂体后叶素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和血必净治疗肺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运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4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和血必净治疗肺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38例治疗组采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联合血必净,37例对照组单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 目的探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和血必净治疗肺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38例治疗组采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联合血必净,37例对照组单用头孢唑肟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治疗组患者中,19例效果显著,17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74%;37例对照组中,17例效果显著,13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08%,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通过改善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等多重作用可显著提高抗感染效果,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头孢唑肟钠 肺炎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留江 《肝脏》 2014年第10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病毒载量高(HBVDNA>105 IU/mL)伴肝脏有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24周~48周未达到持续无病毒核酸学(HBVDNA>105 IU/ml或 ...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病毒载量高(HBVDNA>105 IU/mL)伴肝脏有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24周~48周未达到持续无病毒核酸学(HBVDNA>105 IU/ml或 HBVDNA下降小于2log)、无病毒血清学及生物化学指标应答效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序贯或联合治疗,疗程48周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240周。结果替比夫定组:40例中完全应答15例(37.5%),部分应答25例(62.5%),无应答0。恩替卡韦组:40例中完全应答6例(15%),部分应答34例(85%),无应答0。阿德福韦酯组:20例中完全应答15例(37.5%),部分应答25例(62.5%),无应答0。治疗结束时应答三组均100%。144周时持续应答恩替卡韦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均100%,理想应答0;替比夫定组持续应答35(87.5%)。复发5例(12.5%)进行基因耐药分析发现5例患者均为替比夫定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8周后病毒学应答;不作为疗效考核,无理想应答患者。192~240周时持续应答恩替卡韦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均100%,其中理想应答恩替卡韦组1例(2.5%)、阿德福韦酯组1例(5%);替比夫定组持续应答40(100%)、理想应答2例(5%)。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替比夫定组10例肌酸激酶轻度升高未影响治疗,未发生末稍性神经炎。结论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或联合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无应答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联合或序贯治疗
下载PDF
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预防性治疗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服用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双环醇预防治疗组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预防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服用双环醇片,对照组... 目的观察双环醇预防性治疗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服用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双环醇预防治疗组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预防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服用双环醇片,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68例服用奈韦拉平的艾滋病患者,共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5例,其中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4例,对照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1例,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引起的肝损伤效果满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预防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