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常建 董海林 +3 位作者 聂改红 樊松庆 闫建强 景晓刚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组和GC组,各20例... 目的探讨和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组和GC组,各20例,PC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GC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GC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0%,PC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低于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与GC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总有效率相当,但PC方案不良反应轻,且6个月、1年、2年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 顺铂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常建 董海林 +3 位作者 聂改红 樊松庆 闫建强 景晓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医院诊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癌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4.0%,稳定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8.0%,稳定率为62.0%)(P<0.05);实验组1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照组(1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吉非替尼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癌方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品管圈在化疗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广慧 马丽敏 林倩倩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明确以"如何利用品管圈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作为活动的主题,对于影响到中心静脉置管率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制订相应的可行整改方...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化疗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与实际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明确以"如何利用品管圈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作为活动的主题,对于影响到中心静脉置管率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制订相应的可行整改方案并且予以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减轻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化疗过程的安全性,增强患者信任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降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化疗患者 中心静脉置管率
下载PDF
血清纤维蛋白原作为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4
作者 姚宁 刘念念 +1 位作者 许新梅 晋俊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13期1399-1402,140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作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AC患者80例作为PDAC组,并选取胰腺良性病...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作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AC患者80例作为PDAC组,并选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比较两组血清FIB比较,并分析血清FIB对PDAC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DAC患者血清FIB,并分析PDAC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血清FIB对PDAC患者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PDAC组血清FI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IB诊断PDAC的ACU为0.927,约登指数为0.7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8%、91.2%,95%CI为(0.889,0.96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PDAC患者血清FI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CA19-9≥37U/mL、CEA≥5μg/L、肿瘤切缘R1、预后死亡PDAC患者血清FIB高于与之对应的无淋巴结转移、CA19-9<37U/mL、CEA<5μg/L、肿瘤切缘R0、预后生存PDAC患者(P<0.05)。经Cox回归分析,FIB是PDAC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IB预测PDAC患者预后死亡的ACU为0.868,约登指数为0.70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84.3%,95%CI为(0.785,0.951)。结论血清FIB对PDA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对PDAC患者预后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胰腺导管腺癌 诊断 预后 价值
原文传递
HIF-1α与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常建 董海林 +3 位作者 聂改红 樊松庆 闫建强 景晓刚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HIF-1α、...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率为87.5%、85.0%,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可以认为HIF-1α、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HIF-1α、VEGF高表达可以认为与组织来源、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