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肖贾伟 朱培欣 +2 位作者 陈锦州 李建军 王闯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7期2790-279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rt-PA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肖贾伟 朱培欣 +2 位作者 陈锦州 王闯胜 李建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MSE、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AIS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及认知功能,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神经介入 神经功能缺损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以ALATS球囊行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军 朱培欣 +4 位作者 陈锦州 王闯胜 肖贾伟 石佳 孙炳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观察以14 mm ALATS球囊行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直径14 mm ALATS球囊PTPBD治疗的CBDS患者,其中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CBDS最大径8~29 mm,19例... 目的观察以14 mm ALATS球囊行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TPBD)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直径14 mm ALATS球囊PTPBD治疗的CBDS患者,其中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CBDS最大径8~29 mm,19例最大径<14 mm(小结石组),21例≥14 mm(大结石组)。记录技术成功率、推石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38/40,95.00%)技术成功、2例技术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推石时间16~62 min,平均(31.83±10.84)min。38例技术成功者中,术后6 h 30例诉轻度疼痛,6例感中度、2例诉重度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于48 h内缓解。围手术期未见胆管或肠管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直径14 mm ALATS球囊用于PTPBD治疗CBDS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管造影 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陈锦州 朱培欣 +2 位作者 牛国浩 王闯胜 肖贾伟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31~75岁,平均(58±7)岁。先置管溶栓,待下肢深静脉内血栓负荷清除后再择期行PTA和/或支架成形治疗。于出院后3、6及12个月随访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7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时随访,髂静脉均通畅,通畅率为100%;6个月随访,1例髂静脉闭塞,通畅率为96.67%;12个月随访,另外1例髂静脉闭塞,通畅率为93.33%,2例闭塞患者均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微创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骼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骼静脉受压综合征 腔内治疗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总管结石球囊推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锦州 朱培欣 +2 位作者 李建军 王闯胜 肖贾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入路,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继而球囊推送胆总管结石至十二指肠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肝内胆管,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连续扩张3次,...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入路,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继而球囊推送胆总管结石至十二指肠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肝内胆管,应用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连续扩张3次,每次持续1min;继而用球囊缓慢沿导丝顺胆总管走行向十二指肠腔内推送结石。若结石较大,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困难,可更换更大球囊扩张Oddi括约肌,并再次尝试推送结石,球囊最大直径不超过18mm。若反复尝试后,结石通过十二指肠乳头仍困难,则终止手术。术后置入8F内外引流管于胆总管内,持续内外引流1周,减轻胆道内压。术后常规禁食、抗炎等治疗。1周后复查CT及超声,若证实无结石残留,拔出引流管,并于术后第1、3和6个月复查超声了解有无结石复发。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成功完成手术,成功率85.7%(18/21),失败3例,其中1例结石长径29.0mm,结石过大;1例结石长径11.5mm,形态不规整,有棱角;1例患者脏器功能太差,无法耐受胆道刺激。术后1周,患者发热、黄疸、腹痛等术前症状逐渐消失,术前合并急性胰腺炎及胆囊炎者均治愈。术后并发疼痛8例、少量胆道出血4例、胰腺炎1例,均经药物治疗后缓解。随访期内无结石再发。结论:经皮经肝胆总管结石球囊推石治疗,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全麻耐受能力差及不愿意外科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考虑选择该手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皮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TACE与TA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6
作者 肖贾伟 朱培欣 +2 位作者 陈锦州 李建军 王闯胜 《临床研究》 2021年第9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疗效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PL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研...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与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疗效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PL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TACE治疗,参照组采用TAE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生存率、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4.00%,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Child-Pugh A级、B级患者生存率,肿瘤直径,AF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Child-Pugh C级生存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TAE与TACE应用于PLC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TACE在治疗Child-Pugh C级的患者生存率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仑伐替尼或多纳非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闯胜 朱培欣 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9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仑伐替尼或多纳非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某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9例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仑伐替尼或多纳非尼靶向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某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49例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TACE+仑伐替尼治疗组,n=74)与B组(TACE+多纳非尼治疗组,n=75)。比较两组患者肿瘤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R-2水平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AFP和GP73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ALT、AST和LDH水平均降低(P<0.05)。B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多纳非尼靶向治疗均可控制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TACE联合多纳非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仑伐替尼 多纳非尼 靶向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单纯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闯胜 朱培欣 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5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15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中晚期且不具有手术指征的159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n=94)与转移性肝癌组(n=65)。所有患者均接受单独使用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肿瘤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原发性肝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0.21%和84.04%,转移性肝癌组ORR和DCR分别为40.00%和80.00%;原发性肝癌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6.24±6.57)个月和(17.02±3.09)个月,转移性肝癌组PFS和OS分别为(8.87±3.09)个月和(9.21±3.77)个月;两组VEGFR-2、AFP水平均降低(P<0.05),且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显著,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同病程效果对比可见,病程>24个月的患者VEGFR-2、AFP水平改善情况稍差,但与病程≤24个月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43%和47.6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仑伐替尼靶向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中肿瘤血管因子与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靶向治疗 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下载PDF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影像与病理改变对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2 位作者 黄建强 胡继红 钱忠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行经皮多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观察骨端及骨干多极RFA灶的病理及影像改变,探讨与影像改变对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麻醉状态下,于8只实验活体猪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多极RFA,于术后按...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行经皮多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观察骨端及骨干多极RFA灶的病理及影像改变,探讨与影像改变对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麻醉状态下,于8只实验活体猪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多极RFA,于术后按实验设定时间处死实验动物,获取骨端、骨干标本,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活体动物RFA部位X线、CT检查,肉眼观察标本及测量后行骨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X线及CT检查示骨端多极RFA灶早期无明显影像学改变;随后边缘出现低密度带,为肉芽组织吸收坏死骨质至骨密度减低所致,并向中部逐渐扩展;随后在低密度区外缘见骨质硬化带,为肉芽组织成熟形成的纤维组织内新骨形成所致,并向内缓慢填充。骨干多极RFA灶影像及病理改变大致与骨端相同,但易合并骨干病理性骨折及死骨形成。结论多极RFA灶X线及CT影像改变能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可作为骨肿瘤RFA灶的有效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长骨 多极射频消融 活体动物 影像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活体猪肢体长骨的实际损毁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1 位作者 黄建强 胡继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观察集束单电极RFA对胫骨骨端和骨干的损毁情况,为骨肿瘤的临床RF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活猪16头,麻醉状态下,于两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RFA后立即处死实验猪,获取的标本肉眼...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观察集束单电极RFA对胫骨骨端和骨干的损毁情况,为骨肿瘤的临床RF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活猪16头,麻醉状态下,于两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RFA后立即处死实验猪,获取的标本肉眼观察标本、制成切片后光镜下观察并测量。结果:骨端骨松质RFA灶坏死区的三维形态是长轴与针道重叠的椭球体,长轴(2.59±0.21)cm,短轴(2.15±0.10)cm,体积(6.34±0.27)cm3。骨干髓腔RFA灶坏死区的三维形态是长轴与骨干长轴平行而与针道垂直的椭球体,长轴(4.53±0.20)cm,短轴(1.71±0.22)cm,体积(7.14±0.36)cm3。统计分析显示,骨端骨松质及骨干骨髓组织RFA灶坏死区体积均小于射频消融仪标定坏死区面积(P均小于0.05),骨端骨松质小于骨干骨髓组织RFA灶坏死体积(t=2.011,P=0.049﹤0.05)。结论:RFA能够有效损毁骨端骨松质及骨干骨髓组织,可以应用于骨肿瘤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活体动物 肢体长骨 病理切片
下载PDF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的影像改变
11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2 位作者 黄建强 胡继红 钱忠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近端骨端及骨干行经皮射频消融(RFA),观察RFA灶于RFA后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及其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 11头活猪行RFA,处死前行X线及CT检查;共获取骨端及骨干组织对照标本、RFA后0~84d中的7个时间点骨端及骨干标本,... 目的通过对活体猪胫骨近端骨端及骨干行经皮射频消融(RFA),观察RFA灶于RFA后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学及其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 11头活猪行RFA,处死前行X线及CT检查;共获取骨端及骨干组织对照标本、RFA后0~84d中的7个时间点骨端及骨干标本,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骨端多极RFA灶影像改变始于边缘,X线及CT检查均显示为低密度骨质吸收带,并向内逐渐扩展至中心,骨痂形成于低密度的外缘,并向内缓慢填充。骨干多极RFA灶CT检查最早显示为髓质内低密度区,且与RFA灶镜下坏死区相对应,X线及CT检查均显示其外缘内、外骨痂形成,内骨痂并向内逐渐填充至髓腔缩小。多极RFA后21~35d,X线及CT检查均见骨干病理性骨折。结论 X线及CT图像能够反映RFA灶的坏死范围、随后的吸收及周围组织修复过程的特点,可以为骨肿瘤RFA灶的损毁情况及周围组织修复过程的评估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导管消融术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2 位作者 朱培欣 牛国浩 李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纯腔内隔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国产CastorTM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单纯腔内隔绝治疗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纯腔内隔绝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国产CastorTM单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行单纯腔内隔绝治疗1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观察术后即时血管造影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CTA。以手术成功率、假腔消失率和分支支架通畅率为有效性终点指标,观察相应不良事件。结果19例患者支架均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期患者无死亡,4例门诊随访时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无严重内漏发生,分支支架通畅率100%,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假腔直径平均缩小(10.3±1.2)mm(肺动脉分叉平面)。结论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对于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或逆撕至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有效的单纯腔内隔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支架 血管腔内修复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闯胜 朱培欣 +2 位作者 李建军 肖贾伟 陈锦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介入放射科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给予其单分支支架治疗,统计分析其手术前后的真假腔直... 目的观察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介入放射科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给予其单分支支架治疗,统计分析其手术前后的真假腔直径、手术后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手术后主动脉峡部、横隔平面、肺动脉分叉平面真腔直径均显著长于手术前(P<0.05),假腔直径均显著短于手术前(P<0.05);腹腔干平面真腔直径显著长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横隔平面、腹腔干平面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率均显著高于主动脉峡部、肺动脉分叉平面、腹主动脉分叉平面(P<0.05),主动脉峡部、横隔平面、肺动脉分叉平面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率均显著高于腹腔干平面、腹主动脉分叉平面(P<0.05)。结论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单分支支架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支支架 锚定区不足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效果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瑞 马丽敏 范佳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按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聚焦解决...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TACE术的肝癌患者按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聚焦解决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满意度、术后1及2年复发率、生存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00%(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L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态度、干预水平、沟通能力及教育全面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TACE术后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 肝癌 TACE 负性情绪
下载PDF
水隔离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MWA治疗对患者3年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闯胜 孙婕 石佳 《肝脏》 2021年第5期527-529,574,共4页
目的研究水隔离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PLC)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对患者3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收治的108例PLC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水隔离+MWA组(n=55)、MWA组(n=53)。MWA组... 目的研究水隔离技术用于原发性肝癌(PLC)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对患者3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收治的108例PLC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水隔离+MWA组(n=55)、MWA组(n=53)。MWA组行MWA治疗,水隔离+MWA组行MWA治疗的同时使用水隔离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相关黏液抗原(CA242)、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差异,最后对两组患者行3年院外随访,统计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水隔离+MWA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MWA组(85.45%、94.55%VS 69.81%、81.13%,P<0.05)。水隔离+MWA组治疗后各项血清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MWA组治疗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27%VS 11.32%,P>0.05)。两组均行3年随访,随访期间水隔离+MWA组失访6例,3年生存率67.35%(33/49),MWA组失访5例,3年生存率41.67%(20/48),两组生存率比较(Log Rank=0.004)。结论PLC患者行MWA治疗时使用水隔离技术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皮微波消融 水隔离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Orem干预模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丽敏 张瑞 张思雨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探讨Orem干预模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抗感染、保肝等治疗,研究组给予Orem干预模式,对照组... 目的探讨Orem干预模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抗感染、保肝等治疗,研究组给予Orem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采用医学应对问卷评分(MCMQ)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研究组患者的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研究组患者CD3+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研究组患者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干预模式可促进肝癌射频消融术术后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恢复,提高其医学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m干预模式 肝癌 射频消融术 肝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17
作者 陈锦州 陈新晖 李爱国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13例加作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5例加作行C...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13例加作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5例加作行CT检查,6例加作DSA检查,对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5例小肠间质肿瘤中,发病部位位于十二指肠9例,占36.00%,良性间质肿瘤6例,恶性间质肿瘤3例;位于空肠12例,占40.00%,良性间质肿瘤3例,恶性间质肿瘤9例;位于回肠4例,占16.00%,良性间质肿瘤2例,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及口服钡餐追踪造影检查表现为病变区肠管内充盈缺损,伴中央钡斑形成;肠腔偏心性狭窄;黏膜皱襞平坦或破坏、消失。CT表现为肠腔内、外不规则肿块,可有“分叶”改变;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可有粘连;肿块内出现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DSA显示动脉血管增粗扩张,静脉回流早显;肿瘤血管边界清楚。结论小肠导管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联合CT、DSA检查,是本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主要和可靠方法,是临床治疗较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肿瘤 小肠 气钡双对比造影 硫酸钡 数字血管减影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分析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锦州 田恒松 朱培欣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出血风险。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成功实施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介入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7例(57瘤)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4例出血者作...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出血风险。方法将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成功实施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介入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7例(57瘤)全部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4例出血者作为出血组,23例未出血者作为未出血组,所有患者均实施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分析患者出血风险与其临床特征,比较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转归评分,DSA检查栓塞效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畸形血管团最大径、性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2.317、1.167,均P>0.05),而SM分级、引流静脉类型和病灶位置差异明显(χ^(2)=6.234、7.135、6.258,均P<0.05),SM分级Ⅳ或Ⅲ级、幕下动脉瘤、采用混合引流或深静脉引流出血风险更高,对患者动脉瘤位置和Redekop分型比较后发现分支前动脉瘤的出血风险低于分支后动脉瘤(χ^(2)=8.061,P<0.05)。治疗后部分栓塞9例、13例次全栓塞、完全栓塞35例,部分栓塞患者再次治疗后4例完全栓塞,5例次全栓塞。出院时格拉斯哥转归评分均超过4分,仅有2例视力轻度受损,1例存在活动功能障碍,术后1年的随访和复查中均未发现死亡、复发、出血或需开颅清除血肿者,所有患者均动脉瘤栓塞良好。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发生出血等并发症较少,SM分级Ⅳ或Ⅲ级、分支后动脉瘤、幕下动脉瘤、采用混合引流或深静脉引流出血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责任血管 介入治疗 出血 癫痫 血管畸形 深静脉
原文传递
活体猪肢体长骨多极射频消融灶病理改变
19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2 位作者 黄建强 胡继红 钱忠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48,共2页
射频消融已被尝试用于治疗骨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及转移性肿瘤等骨肿瘤,取得较好疗效。射频消融能有效地损毁肿瘤的软组织成分、瘤骨及瘤块边缘与肿瘤组织相互交织存在的骨质,但目前骨质射频消融后病理改变尚不清晰。
关键词 病理改变 多极射频 消融灶 长骨 肢体 活体 射频消融 软骨母细胞瘤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对活体猪长骨的损毁及其修复过程的研究
20
作者 陈锦州 赵卫 +2 位作者 黄建强 胡继红 钱忠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对活体猪胫骨的损毁情况,对损毁灶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RFA后骨的修复过程,为骨肿瘤的临床RF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第1部分实验:活猪8头,麻醉状态下,分别于右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经皮射频消融(RFA)对活体猪胫骨的损毁情况,对损毁灶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RFA后骨的修复过程,为骨肿瘤的临床RF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第1部分实验:活猪8头,麻醉状态下,分别于右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RFA后依照实验方案设定时间于麻醉下行X线及CT检查后,在下列不同时间,深度麻醉下分别处死实验猪1头,获取空白对照及RFA后即刻、3d、10d、24 d、5周、8周、12周骨端、骨干标本各1个.标本经肉眼观察及测量后,送病理室做骨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实验观察指标:RFA对实验猪一般状态的影响;大体标本RFA灶的形态与病理切片光镜下对应的组织学改变,RFA后RFA灶的影像改变与其对应的组织改变;光镜下RFA灶的坏死边界及与其对应的大体标本的坏死边界.第2部分实验:活猪16头,于左、右侧后腿胫骨骨端、骨干的相同位置行RFA,RFA后立即深度麻醉处死实验猪,获取骨端及骨干标本各32个,沿RFA针针道纵向剖开RFA灶,力求获得RFA灶最大剖面,肉眼观察并测量大体标本长短径.实验观察指标:RFA灶的坏死边界及坏死范围,实验测量指标包括RFA灶的长径、短径及坏死体积.骨端、骨干RFA灶坏死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骨端、骨干RFA灶坏死体积2组数据与射频消融仪标定的坏死体积采用单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第1部分实验:RFA实验及术后饲养过程中未出现实验猪意外死亡,未观察到实验猪后腿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活体猪骨端松质骨及骨干骨髓RFA灶均呈凝固性坏死.RFA灶边缘的出血带内于RFA后3~10d即可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内逐渐吸收坏死骨质.第10天X线及CT检查表现为低密度骨质吸收线或带,继而向内延伸;第24天在肉芽组织成熟形成的纤维组织内即可观察到未成熟新骨形成,X线及CT检查表现为低密度骨质吸收带外缘的骨质硬化.实验观察显示RFA灶的坏死范围包括大体标本所示凝固性坏死区及周围出血带.X线、CT检查及大体标本均观察到2头猪胫骨骨干出现死骨形成及病理性骨折.RFA对活体猪骨干密质骨的直接损毁作用甚微,完整骨皮质外的软组织未见损伤.第2部分实验:骨端松质骨RFA灶坏死区为椭球体,长轴(2.59±0.21) cm,短轴(2.15±0.10) cm,体积(6.34±0.27) cm^3;骨干髓腔RFA灶为椭球体,长轴(4.53±0.20) cm,短轴(1.71±0.22) cm,体积(7.14±0.36) cm^3.骨干RFA灶坏死体积大于骨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骨端、骨干与射频消融仪标定RFA灶坏死体积(113.04 cm^3)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3.371,-295.878,P值均<0.01),前者小于后者.结论 RFA能够损毁骨端松质骨,对骨干骨皮质损毁有限,完整的骨皮质可以保护其外的软组织结构.X线及CT检查可以用来评估RFA灶坏死范围.RFA后应警惕病理性骨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技术 胫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