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旭东 张力明 叶昌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3期60-61,64,共3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处...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脑活素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WMS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MMSE及WMS评分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81,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提高患者的认知及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神经节苷脂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卒中及其对TNF-α和IL-6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昌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0期83-8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活...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院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活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FM评分及其血清中TNF-α及IL-6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评分较其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浓度较其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浓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的TNF-α及IL-6的浓度,来保护患者脑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8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160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力明 方宁静 叶昌俊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5期18-18,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连续治疗两周。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连续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且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桂哌齐特 急性脑梗死 治疗
下载PDF
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旭东 张力明 方宁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4期101-10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发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新鲜脑桥梗死患者11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105例(所有病例有头颅MRI及颅内外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将脑桥梗死组设为A组:... 目的探讨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发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新鲜脑桥梗死患者118例及前循环脑梗死105例(所有病例有头颅MRI及颅内外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将脑桥梗死组设为A组:梗死位于脑桥中线一侧;B组:梗死部位位于脑桥中线两侧。脑桥梗死两组与基底动脉狭窄、弯曲作相关性统计分析。同时比较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脑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发生率。结果 118例脑桥梗死中A组7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7.69%),基底动脉2级弯曲60例(76.92%);B组40例: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0例(100%),基底动脉2级弯曲32例(80%)。105例前循环脑梗死组中基底动脉狭窄5例(4.76%);基底动脉2级以上弯曲15例(14.29%)。①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94.72,P=0.00)。脑桥梗死A、B两组基底动脉弯曲度无明显差异(χ2=0.146,P=0.703)。②脑桥梗死组与前循环梗死组的基底动脉狭窄、弯曲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8.27、90.27,P=0.00、0.00)。结论脑桥梗死部位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基底动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旭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362-136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原因及结果。方法: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6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死亡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的原因及结果。方法: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6例,进步7例,无变化3例,死亡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处理不当,可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梗塞
下载PDF
丁苯酞、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6
作者 应顺勇 周旭东 +1 位作者 吴连荣 潘学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642-644,694,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 目的:观察丁苯酞、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独立活动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水平均下降(P<0.05),而HDL水平上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独立生活能力和血脂水平,总有效率略高于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脑梗死患者血浆MMP-9和TIMP-1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旭东 张力明 叶昌俊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7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血脂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9抑制药-1(TIMP-1)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在此...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血脂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9抑制药-1(TIMP-1)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强化组予阿托伐他汀片40 mg,po,q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9、TIMP-1水平变化,及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TIMP-1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强化组MMP-9水平下降及TIMP-1水平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与其降低血浆MMP-9水平和提高血浆TIMP-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强化降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9 抑制剂-1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力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诊断 治疗 新进展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孔建晓 薛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早期
下载PDF
阿替普酶对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连荣 赵章豪 +1 位作者 应顺勇 周旭东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对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组、小动脉卒中(small-...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对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组、小动脉卒中(small-artery occlusion,SAA)组,均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各组的疗效,NIHSS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结果CE组临床总有效率(35.71%)明显低于LAA组(43.40%)与SAA组(68.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4,P<0.05);治疗后24h、7d,CE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LAA组与SAA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脑卒善神经功能,对SAA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脑栓塞
下载PDF
安理申对改善脑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修旭 周旭东 张力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安理申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昌俊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2期29-30,62,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科的9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与普通病房对照组。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卒中单元康复...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2月入住我科的9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与普通病房对照组。普通病房对照组患者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而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按照卒中单元运作要求的模式进行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8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患肢运动功能评价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和8周后,卒中单元康复组患者的Bartel指数及Fugl-Meyer值较普通病房对照组同一时间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总有效率较普通病房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单元 超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
下载PDF
疏血通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宁静 《海峡药学》 2009年第6期188-189,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1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用维脑路通针0.4g加入生理盐水2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静滴,1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用维脑路通针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日1次,连用14d。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包括扩容、降颅压、脑保护、抗自由基、调整血压等。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疏血通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张力明 周旭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典型脑出血25例误诊分析
15
作者 周旭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目的研究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提高对非典型脑出血的认识。方法分析25例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典型三偏症状,而表现为头痛、眩晕、四肢抽搐、幻觉、妄想、胡言乱语、定向障碍等。头颅... 目的研究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提高对非典型脑出血的认识。方法分析25例非典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典型三偏症状,而表现为头痛、眩晕、四肢抽搐、幻觉、妄想、胡言乱语、定向障碍等。头颅CT:皮质出血多见,出血量少。曾误诊:癫、精神分裂症、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梅尼埃病等。预后良好。结论病人首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要考虑到脑出血可能。对每一位患者要详细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误诊
下载PDF
24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
16
作者 郑仁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因CT、MRI问世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本院2000年至2006年收治的24例小脑出血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小脑出血中男19例,女5例。
关键词 脑出血 诊断学 小脑出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高修旭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治疗
全文增补中
罗哌卡因联合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克群 谢作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83-1984,共2页
本研究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庆大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庆大霉素 罗哌卡因 疗效观察 治疗
原文传递
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易兴阳 林静 +4 位作者 韩钊 周旭东 柯将琼 林纪光 王小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4-557,共4页
目的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 目的调查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并探讨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0—14d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出院后继续随访6个月。计算出卒中后急性期和随访期DVT发生率。通过比较卒中后并发DVT与卒中后无DVT的患者多种相关因素,筛选出卒中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急性期DVT发生率为4.49%,其中有DVT症状者为51.6%,无症状者为48.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63,95%CI1.08—2.84)、卧床(OR=4.85,95%CI2.65—9.68)、Wells评分≥2(OR=3.96,95%CI1.86~7.86)、下肢NIHSS评分≥3分(OR=4.56,95%CI2.07—8.85)、D-二聚体水平高(OR=3.45,95%CI2.01~8.52)、Barthel指数(BI)评分低(OR=2.98,95%C11.52—6.47)、是否康复治疗(OR=1.82,95%CI1.22—3.43)、是否抗凝治疗(OR=1.91,95%CI1.34—4.92)是急性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是保护因素;卒中随访期DVT发生率为1.51%,年龄(≥70岁,OR=1.82,95%CI1.21~3.98)、出院后仍卧床(OR=5.12,95%C12.82—11.32)、出院时下肢NIHSS评分〉13分(OR=4.25,95%C12.11—7.87)、出院时BI评分低(OR=2.18,95%C11.18—6.23)、急性期有DVT(OR=3.81,95%C11.87—7.48)是随访期卒中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DVT多发生于老年患者,48.4%DVT无症状,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对有上述危险因素卒中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必要,康复治疗和抗凝治疗可能能降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力明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急性脑梗死 临床应用 疗效分析 治疗 激酶抑制剂 轴突生长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