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方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定 崔树英 吴昌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治疗方式(醋酸曲安奈德针、美皮护贴及32P敷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6年01月在门诊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38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治疗方式(醋酸曲安奈德针、美皮护贴及32P敷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寻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6年01月在门诊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38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126例,采用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针;B组128例,采用美皮护贴敷治疗;C组130例,采用^(32)P敷贴治疗。均随访1年,记录患者接受三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数据。通过对比三组实验数据的χ~2值来检验治愈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分析,A组治疗病例126例,治愈率52.38%;B组治疗病例128例,治愈率57.81%;C组治疗病例130例,治愈率92.31%。对随访1年后的数据记录及临床实验结果统计分析,三组治疗后对治愈率进行两两统计比较:A组和B组治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醋酸曲安奈德针、美皮护贴及^(32)P敷贴)治疗中,^(32)P敷贴治疗法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较为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醋酸曲安奈德针 美皮护贴 32P敷贴
下载PDF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示因子4E结合蛋白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功宝 代涛 +4 位作者 袁德品 崔树英 张成书 李艳玲 程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 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l(p-4EBP1)在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mTOR... 目的 探讨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l(p-4EBP1)在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mTOR、p-4EBP1在20例瘢痕疙瘩、20例增生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及病理性瘢痕中两者相关关系.结果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p-mTOR、p-4EB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15/20)和60.0%(12/20)、60.0%(12/20)和50.0%(10/20),高于非病理性瘢痕20%(4/20)和10% (2/20)及正常皮肤10% (2/20)和5% (1/20) (P<0.05);p-mTOR与p-4EBP1表达相关(r=0.338,P<0.05).结论 p-mTOR和p-4EBP1可能共同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
原文传递
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手指环形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程定 胡俊生 +5 位作者 崔树英 张继朝 李东方 石荣剑 许立 寿奎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手指环形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3月,采用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20例(21指)手指环形缺损。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2~61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机器绞压伤9例,交通事故伤6例,...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手指环形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3月,采用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桥接修复20例(21指)手指环形缺损。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2~61岁,平均39.3岁。致伤原因:机器绞压伤9例,交通事故伤6例,热压伤2例,撕脱伤3例。受伤指别:示指6例,中指6例,环指3例,小指6例。缺损合并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其中急诊手术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5.5 h,平均3 h;择期手术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平均8.5 d。利用该皮瓣中的桡动脉掌浅支桥接修复指固有动脉,恢复手指血运;19例供区可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血疱形成,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及创面均Ⅰ期愈合,外观良好、瘢痕小。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手指外观恢复良好,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3 mm,平均9 mm;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3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桡动脉穿支腕横纹皮瓣是修复手指环形缺损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支 腕横纹皮瓣 手指环形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修复前侧足底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定 崔树英 +6 位作者 张成书 李艳玲 李恒 王香玲 郑乐 胡俊生 寿奎水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6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修复前侧足底缺损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修复10例前足底缺损,缺损合并有骨、肌腱外露,皮瓣面积3.5cm×2.0cm至8.0cm×4.0cm,供区均... 目的探讨“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修复前侧足底缺损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修复10例前足底缺损,缺损合并有骨、肌腱外露,皮瓣面积3.5cm×2.0cm至8.0cm×4.0cm,供区均植皮修复。结果10例皮瓣完全成活,供区均一期愈合,外观良好、瘢痕小。10例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足底创面外观恢复良好,皮瓣质地外形满意。足部功能按下肢肢体功能障碍标准评定: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网球拍”状足底内侧逆行皮瓣解剖变异少,血供丰富,感觉恢复快,供区凹陷小,瘢痕挛缩轻,费用少,一次性完成手术,是修复前侧足底缺损较为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皮瓣 逆行皮瓣 前足底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