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同步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汉波 郑修元 +6 位作者 吕晓 丁丽娟 贺灵慧 刘晨 郑文华 郭永亮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同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下肢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后随机分成3组:t DCS组(n=22)、FES组(n=22)、同步组(n=22)。t DCS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安慰FES治疗;FES组给予头部安慰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同步组给予头部t DCS治疗同步下肢FES治疗。治疗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2d。在治疗前(T0)、治疗6次(T1)及治疗12次(T2)后分别采用下列量表评估: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分(PAS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的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率比较,治疗12次后三组患者FMA-L、BBS、TUGT、MBI(下肢)及FES组和同步组的PASS的变化率,较治疗6次时变化率差异均有显著性。t DCS组与FES组比较,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t DCS组比较,PASS、MBI(下肢)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步组与FES组比较BBS变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三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t DCS同步FES的治疗在部分评估指标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t DCS或单用FE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同步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4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鸿玲 符碧洲 +1 位作者 张毅 黄朱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40/52),治疗组为92.68%(3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及MBI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BrunnstromⅣ期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 康复训练 针灸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马梦良 陈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DL、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现代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肘前臂托和传统肩吊带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随机交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汉波 吕晓 +4 位作者 燕铁斌 丁丽娟 林瀚波 陈思 廖秋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基于3D打印的肘前臂托(3D法)和传统肩吊带(传统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GHS)的即时复位效果。方法选取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偏瘫伴GHS患者,依次进行2个阶段的佩戴矫形器治疗,每个... 目的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和比较基于3D打印的肘前臂托(3D法)和传统肩吊带(传统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GHS)的即时复位效果。方法选取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后偏瘫伴GHS患者,依次进行2个阶段的佩戴矫形器治疗,每个阶段随机佩戴肘前臂托和传统肩吊带,30 min/次,2个阶段间隔24 h。所有患者检查6次肩关节X线正位片(分别是佩戴前健侧和患侧以及患侧2种矫形器每次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分别测量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VD)和水平距离(HD)。2次佩戴结束后,对2种矫形器患者和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与同一方法佩戴前比较,VD和HD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3D法的VD改善更加明显(P<0.01)。VD和HD在佩戴即刻和佩戴30 min后,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对肘前臂托(3D法)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基于3D打印的肘前臂托和传统肩吊带对GHS都具有即时复位效果,但肘前臂托复位效果更明显,患者及其家属的使用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肘前臂托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交叉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