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被引量:16
1
作者 罗初凡 杜志民 +5 位作者 胡承恒 李怡 伍贵富 冯君 叶健烽 马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 心肌桥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附206例报告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健烽 陈展中 卫展扬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6例AMI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6例中正常血尿酸...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6例AMI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6例中正常血尿酸139例,高血尿酸67例。高血尿酸组CK-MB峰值较高,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P<0.01或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心肌梗死 尿酸 预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类 医院死亡率 AMI
下载PDF
磁共振与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诊断心肌缺血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虔 钟华 +3 位作者 徐宏贵 刘斯润 王巍松 李国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7期1214-1215,1218,共3页
目的 将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方法与超高速磁共振成像结合起来 ,比较它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 (DSE)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8例拟诊冠心病的连续病例先后进行二次谐波成像的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 目的 将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方法与超高速磁共振成像结合起来 ,比较它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实验 (DSE)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0 8例拟诊冠心病的连续病例先后进行二次谐波成像的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多巴酚丁胺磁共振负荷实验 (stressMR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超声心动图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按常规方法进行。磁共振负荷实验采用标准的多巴酚丁胺 -阿托品负荷实验程序 ,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分别在静息时和各个负荷水平采用梯度回波技术 ,在短时屏气期间 ,采集 3个短轴平面、 1个四腔位和 1个二腔位MR图像。按 16节段模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结果  18例病人超声心动图检查失败 (图像质量差 ) ,4例没有达到目标心率。 11例病人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 ,3例因为呼吸伪图像不能诊断。在 3种检查资料完整的 172例受检者中 ,10 9例诊断为冠心病。磁共振负荷实验的敏感性 (86 2 % )和特异性 (85 7% )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敏感性74 3%、特异性 6 9 8% ,χ2 =4 5 9,P <0 0 5 )。MRI的准确性也较高 (86 0 %vs 72 7% ,P <0 0 0 5 )。结论 标准的多巴酚丁胺 -阿托品负荷实验程序同样可以用在磁共振负荷实验中。与超声心动图相比 ,对于判断室壁运动异常 ,多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 诊断 心肌缺血 实验程序 阿托品
下载PDF
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燕华 叶健烽 +1 位作者 苏少辉 何如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18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D-二聚体检查。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 对18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D-二聚体检查。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统计分析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82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73±0.57)μg/m L,D-二聚体水平≥1.0μg/m L的患者比〈1.0μg/m L的患者出现MACE、发生出血事件概率更高(P〈0.01)。D-二聚体与MACE有关(OR=3.871,95%CI 1.948-7.692,P〈0.01),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5.393,95%CI 2.164-13.440,P〈0.01),校正其他出血影响因素后,D-二聚体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7.666,95%CI 2.397-24.622,P〈0.01)。结论 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相关,可能成为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心肌梗死 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急诊介入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健烽 杨燕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642-364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并行急诊PCI术的连续病例215例,根据在急诊PCI时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成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组...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并行急诊PCI术的连续病例215例,根据在急诊PCI时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成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和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术前是否出现自发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不作为分组标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数据,评价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急诊PCI术后至患者出院前,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及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心律失常组的患者术后肌钙蛋白峰值、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概率均高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PC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心律失常组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和动态心电图发现Lown法3级及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高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急诊PCI术时是否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可能是评价心肌损伤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心律失常 预后
下载PDF
缺铁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燕华 叶健烽 +1 位作者 苏少辉 何如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铁水平对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10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时行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检查,全部患者接受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记录入院时临床资... 目的 探讨血清铁水平对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首次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10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入院时行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检查,全部患者接受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住院期间死亡与缺铁的相关性。通过电话随访及病历查询统计分析5年内患者反复住院(≥3次)和全因死亡与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为(92±14)g/L,血清铁为(6.3±3.5)μmol/L,没有显示血红蛋白与血清铁水平明显相关(r=0.402,P=0.098)。对于近期死亡,血清铁的HR=0.812(95%CI 0.710~0.922,P=0.002),血红蛋白的HR=1.018(95%CI 0.962~1.131,P=0.860)。随访5年,对于全因死亡,校正后的首次住院时血清铁HR=0.935(95%CI0.908~0.985,P=0.033);校正后的首次住院时血红蛋白HR=0.798(95%CI 0.712~0.907,P=0.017)。对于反复住院(≥3次),首次住院时血红蛋白的HR=0.854(95%CI 0.615~0.963,P=0.007),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HR=0.968(95%CI 0.877~1.124,P=0.086)。结论 首次住院时血清铁的水平可能较血红蛋白水平更能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死亡;首次住院时血清铁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能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更能预测患者的反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 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心血管科护士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盘瑞兰 姚晓华 姚玉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2期2104-2106,2109,共4页
目的调查心血管科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对我院心血管科6个护理单元的116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科护士的心理韧性总分为(53.52±14.10)... 目的调查心血管科护士心理韧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对我院心血管科6个护理单元的116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科护士的心理韧性总分为(53.52±14.10)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力量、坚韧、乐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进入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量的28.4%。结论心血管科护士的心理韧性处于一般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每个护士的性格特点,针对心血管护士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保持心血管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心理韧性 职业怠倦 护士心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栋 叶健烽 李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2416-2418,共3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痉挛、甚至堵塞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及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1]。冠状动脉扩张(CAE)指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超过邻近正常节段的1.5倍[2]。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预后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供血不足 心外膜下 弥漫性
下载PDF
血栓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小萍 苏少辉 叶健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通过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及其改善心肌灌注的疗效。方法我院近2年收住的16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直接PCI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 目的分析研究通过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及其改善心肌灌注的疗效。方法我院近2年收住的16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直接PCI术,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重,均对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行反复血栓抽吸,然后把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口处注射替罗非班;B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比两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前后无复流发生率、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的变化及出院后1、3、6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组无复流发生率最低、TIMI分析Ⅲ级所占比例最高(P<0.01),且各时间段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最低;A组和B组术后1个月LVEF、LVEDD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0.01),A组与B组在各时间段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术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PCI术后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风险,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无复流 冠状动脉闭塞段 替罗非班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6例血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健烽 李毓仁 熊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特点。方法 对 5 6例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血脂与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较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 ,甘油...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特点。方法 对 5 6例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血脂与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较非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 ,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升高 (P均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均降低 (P均 <0 0 5 ) ,而总胆固醇 (TC)无变化 (P >0 0 5 )。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LDL -C、apoB及血糖水平升高 (P <0 0 5 ) ,余指标无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LDL -C及apoB水平升高 ,HDL -C及apoA1水平降低 ,是糖尿病合并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血脂代谢 载脂蛋白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衬南 付庆华 廖梅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患者。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满意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为93.88%,发生出血、局部感染分别为6.12%、4.09%,未发生下肢缺血及气囊破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下载PDF
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如平 叶健烽 +2 位作者 张晓明 黄虔 熊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256例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每日应用比索洛尔片,不需调整剂量就达目标心率(55~65次/min)者为A组,未达目... 目的探讨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256例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每日应用比索洛尔片,不需调整剂量就达目标心率(55~65次/min)者为A组,未达目标心率者再随机分组于入院后第1天(B组)、第3天(C组)、第7天(D组),调整比索洛尔用量至目标心率。观察其住院期间及1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的心梗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起病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入院后心率早期(3 d内)控制达标(55~65次/min)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少辉 叶健烽 +4 位作者 何小萍 李大强 熊斌 卢炯斌 林爱玲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163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常规冠脉内给药组81例和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82例,分别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和超选择冠脉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预防慢血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163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常规冠脉内给药组81例和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82例,分别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和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程度、CKMB峰值、CTn-I峰值以及3个月随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患者ST段完全回落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CKMB峰值和CTN-I峰值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冠脉内给药组患者随访3个月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冠脉内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提高靶病变局部血药浓度,改善即刻的血流,降低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使术后的ST段完全回落得更快,短期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 超选择 替罗非班 慢血流
下载PDF
脉压差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健烽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脉压差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2组:正常组:脉压差=30~50mmHg;对照组:脉压差〉50mmHg。对比分析2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心梗面积(CK—MB...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脉压差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2组:正常组:脉压差=30~50mmHg;对照组:脉压差〉50mmHg。对比分析2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心梗面积(CK—MB峰值)、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结果:两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心梗面积与病死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脉压差增大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脉压差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规律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展中 叶健烽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影响——附1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健烽 陈展中 《新医学》 1998年第S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46例AMI患者,按其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对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46例AMI患者,按其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分为缺血预适应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对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缺血预适应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见弟 叶继亮 +1 位作者 姚永钊 梁丽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hDC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10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14556次,其中睡眠相关者60例(60.0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hDCG检查并分析其特征。结果10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14556次,其中睡眠相关者60例(60.00%)、非睡眠相关者40例(40.00%);依据检测结果分为睡眠组和非睡眠组,睡眠组最慢、最快、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组长R-R间期、逸搏、逸搏心律、晕厥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睡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可有效检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情况,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而非睡眠时出现长R-R间期、心室率低、晕厥患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无创性心脏临时起搏器在抢救中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丽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2-523,共2页
无创伤性心脏临时起搏器 (NIP)是一种通过两块尼龙电极发出脉冲电流经胸壁直接进行心脏起搏的方法。我科从 1993年在临床中应用成功率 88%。它是目前抢救和治疗严重心却失常伴晕厥以及心脏骤停的一种新型技术。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 无创伤性心脏临时起搏器 (NIP)是一种通过两块尼龙电极发出脉冲电流经胸壁直接进行心脏起搏的方法。我科从 1993年在临床中应用成功率 88%。它是目前抢救和治疗严重心却失常伴晕厥以及心脏骤停的一种新型技术。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心率 (律 )等情况变化 ,NTP仪应保持在备用应急状态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该仪器的饮用 ,在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性心脏临时起搏 心律失常 护理 急救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冬生 张晓明 叶健烽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78-179,18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CHF患者需要置入CRT的临床资料,比较CRT置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6例CHF患者需要置入CRT的临床资料,比较CRT置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ED)、心电图QRS波群时限、6 min步行距离。结果:患者根据新器械置入和原有起搏器升级分为新置入组(A组,n=23)和起搏器升级组(B组,n=23),A、B组CRT后反应良好率分别为69.6%(16/23)和73.9%(17/23),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NYHA、LVEF均有明显改善,LVED明显缩小、QRS时限明显缩短,6 min步行距离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CRT能改善药物治疗不满意的CHF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
20
作者 李毓仁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7年第2X期110-112,共3页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李毓仁(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东莞511700)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或ST段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常见于有自发性或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冠... 心室晚电位检查对冠心病预后的预测(附186例分析)李毓仁(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东莞511700)心室晚电位(VLP)是出现于QRS波终末部或ST段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活动,常见于有自发性或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冠心病病人,尤其是心肌梗塞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晚电位阳性 室性心动过速 冠心病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阳性率 室壁瘤 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