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赖小玲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1期3556-3557,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方法:选取186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表现在病房及仪器等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重...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方法:选取186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表现在病房及仪器等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重视不足、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改善病室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可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心血管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腹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赖小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4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腹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并发腹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主要有指导患者适度地进行运动,培养患者良好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加强心理护理并在必要时应用药物。结果:治疗组有10例患者出现腹胀,对照组有42例患者出现腹胀,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容易引起腹胀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收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腹胀 护理
下载PDF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对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卫展扬 苏少辉 林玉萍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急诊PCI术,并给予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当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起予氯吡格雷150mg/d维持,对照组于... 目的:探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治疗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急诊PCI术,并给予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当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起予氯吡格雷150mg/d维持,对照组于治疗次日起予氯吡格雷75mg/d维持治疗,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为10.9%,观察组的心梗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维持剂量能够显著缓解STEMI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高维持量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智华 李国锋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3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染影响因素,旨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75例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自编问卷收集收治慢性充血性... 目的探究并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染影响因素,旨在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75例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自编问卷收集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26%,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4.95,P=0.000)、心功能Ⅲ或Ⅳ级(OR=13.03,P=0.000)、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8.08,P=0.000)和侵入性操作≥3种(OR=5.67,P=0.000)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发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呼吸感染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192-2192,共1页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后 永久起搏器 高血压病史 置入 反复心悸 2009年 持续时间
下载PDF
ACS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对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如平 叶健烽 +3 位作者 张晓明 简政威 黄志超 李大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冠...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探讨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240例,其中188例确诊为ACS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82例;CAG检查阴性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6、IL-10、IL-6/IL-10、TNF-α与hs-CRP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中IL-6、IL-10、TNF-α含量、IL-6/IL-10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含量与hs-CRP含量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IL-6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IL-6/IL-10比值、TNF-α及hs-CRP的含量与ACS的病症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对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因子 粥样斑块不稳定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莫静兰 卫展扬 陈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均给予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房颤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 目的探讨应用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均给予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房颤复发情况,比较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34例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00%,其中1例患者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为希氏束旁道,术后1周恢复传导功能。随访3个月,术后其中有1例出现房颤复发,复发率为2.94%。术后3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内径为(29.42±2.26)mm,明显小于术前的(34.25±2.4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伴房颤可有效消除房颤,且术后房颤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房室旁道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 阵发性心房颤动 疗效
下载PDF
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梁见弟 叶继亮 +2 位作者 姚永钊 刘巧茹 陈丽玲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644-650,共7页
目的:分析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连续收治的123例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连续收治的3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分析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连续收治的123例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连续收治的3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基于心功能分级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出院患者发生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就HRV参数时域指标(SDANN、SDNN Index、SDANN Index、RMSSD、PNN50)、频域指标(HF、LF、VLF)而言,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各指标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Ⅳ级患者HRV参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Ⅱ级、Ⅲ级患者(P<0.05);各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就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而言,发生68例(44.4%),发生组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各HRV参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组(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SDANN Index、LF、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率变异变化呈显著负相关;SDANN Index、LF、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HRV参数检测可有助于病情评估、预后预测,需重点关注时间段为首次入院第一次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后的2~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分级 HRV 危险因素
下载PDF
RDW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国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315-1317,1321,共4页
目的:研究RDW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80例患者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80例进行研究,采集血清后测定RDW... 目的:研究RDW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及其与血清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80例患者以及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80例进行研究,采集血清后测定RDW水平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心肌缺血分子、内皮保护分子的含量。结果:ACS患者的RDW显著高于健康者,NSTEMI患者、STEMI患者的RDW高于UAP患者,STEMI患者的RDW高于NSTEMI患者(均P<0.05);RDW水平越高,血清IL-37、CTRP9、Ghrelin、AMPK、AdipoR1、eNOS、NO含量越低,呈Q1>Q2>Q3>Q4的趋势(P<0.05);血清sTWEAK、sCD40L、CCR7、CCL21、CK-MB、cTnT、IMA、GDF-15、ox-LDL、LOX-1含量越高,呈Q1<Q2<Q3<Q4的趋势(P<0.05)。结论:RDW能够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心肌缺血程度、内皮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炎性因子 心肌损伤 内皮保护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玉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8期114-118,125,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并实施急诊PCI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并实施急诊PCI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急诊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量80 mg,术后40 mg/d维持3 d,之后20 mg/d长期应用;对照组:PCI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长期应用。观察造影剂肾病和主要不良临床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功能不全加重、心绞痛发作等)发生情况。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4、48、72 h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后48、72 h Scr水平分别为(93.5±17.2)、(84.3±14.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23.4)、(95.4±17.8)μmo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后24 h胱抑素C水平为(0.52±0.1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2±0.14)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为2.0%(1/50),对照组为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48、72 h Ccr水平为(89.4±8.3)、(92.3±7.3)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0.3)、(87.5±8.4)mL/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阿托伐他汀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预防
下载PDF
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雪婷 万惠青 +1 位作者 丁少波 卫展扬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69-570,共2页
目的评估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高龄NVAF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193例,分为华法林组(112例)和阿司匹林组(81例)进行抗血栓治疗,平均随访(30.0±4.1)月,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 目的评估华法林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高龄NVAF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193例,分为华法林组(112例)和阿司匹林组(81例)进行抗血栓治疗,平均随访(30.0±4.1)月,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风险。结果 193例中,共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4例,其中阿司匹林组11例,华法林组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事件9例,其中华法林组8例,阿司匹林组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HADS2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栓塞风险评分越高栓塞发生率越高;且在血栓栓塞风险CHADS2或CHA2DS2-VAS评分系统各自分值≥3分时,阿司匹林组的栓塞风险明显增加(P<0.01或0.05)。结论对于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高血栓栓塞风险(≥3分)的高龄NVAF患者,使用华法林会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栓塞 卒中 危险评分
下载PDF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玉怡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8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率变异性。结果 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0%,观察组显效7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V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 DNN、s DANN、r MSSD、p NN50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 DNN、s DANN、r MSSD、p NN50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影响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小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79-81,9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82例,其中应用冠脉内超声注入替罗非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82例,其中应用冠脉内超声注入替罗非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对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以及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与TIMI心肌灌注(TMPG)的血流分级,并计算TIMI贴数计数(cTFC)。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5.38%、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30%、4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14.08, P均<0.05)。观察组TMPG 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0.26%、74.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84%、4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9.31,P均<0.05)。观察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术后末次cTFC分别为(37.75±7.02)帧、(27.03±6.52)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51.52±9.53)帧、(42.40±8.52)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12.32,P均<0.05)。结论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效,从而降低PCI术后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超选择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如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治疗组行血栓抽吸,另12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00%;治疗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K-MB、ST段回落...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治疗组行血栓抽吸,另12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00%;治疗组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K-MB、ST段回落率均低于对照组,LVEDD、LVE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率13.3%,两组对比(P<0.05),对症处理好转。结论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治疗
下载PDF
硫酸镁配伍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小萍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硫酸镁 美托洛尔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玉怡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132)和强化组(n=136)。常规组及强化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132)和强化组(n=136)。常规组及强化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开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及80 mg/d),术后连续使用7 d(20 mg/d及60 mg/d),之后以20 mg/d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Ec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结果强化组术后Scr、Ecr水平及CIN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常规组,而eGFR显著性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7.4%)显著性低于常规组(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43)。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强化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CIN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预防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房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卫展扬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5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探讨房颤复发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2009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成功复律患者48名,记录临床资料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前及复律后房颤复发组的血浆Hc... 目的:探讨房颤复发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7-2009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成功复律患者48名,记录临床资料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房颤复律前及复律后房颤复发组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两组的Hcy浓度均较复律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Hcy增高反映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促进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心房颤动 复发
下载PDF
服用氨氯地平时间差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玉怡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氨氯地平时间差异对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取老年高血压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日间口服组(日间组)和夜间口服组...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服用氨氯地平时间差异对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取老年高血压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日间口服组(日间组)和夜间口服组(夜间组)各40例;对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实施24h动态监测,血压变异性评价指标以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为准。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本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后24 hSBP、24 hDBP、24 hSBPV、24 hDBPV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夜间服用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日间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日间服用,老年高血压病人在夜间服用氨氯地平片可收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高血压 老年患者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陈国栋 叶健烽 李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扩张(CAE)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就诊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A组)、冠心病组(B组)、冠状动脉扩张伴冠心病组(C组)及冠状动脉正...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状动脉扩张(CAE)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就诊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A组)、冠心病组(B组)、冠状动脉扩张伴冠心病组(C组)及冠状动脉正常组(D组),收集整理各组临床资料,入院24h内测定各组RDW、血脂水平、相关炎性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分析RDW与CAE的相关性。并通过Mariks分型评价CAE严重程度,分析其与CAE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与D组在与吸烟史、糖尿病病史、RDW、WBC、hs-CRP、IL-6、TNF-α、Hcy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轻中度、重度组RDW分别为(12.0±0.6)%、(12.6±0.9)%,显著高于D组的(11.8±0.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RDW与WBC、hs-CRP、IL-6、TNF-α、Hcy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其独立变量为RDW、WBC、Hcy。结论RDW与CAE及其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且两者相关可能与炎症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异常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小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8例,不...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7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4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对象Hcy及NT-proBNP水平的差异.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并比较3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分析Hcy与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4组Hcy与NT-proBNP浓度以及Gensini评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P值均<0.05);Hcy与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存在相关性,且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Hcy与NT-proBNP联合检测能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及有效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