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镜潮 罗春强 +2 位作者 赵金平 莫捷华 何锡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中应用的...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应用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过程中应用的程序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疗效。结果根据随访记录,参照Neer评分标准,50例患者评定结果为:优42例,良6例,差2例,成功率达96%。结论临床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肱骨头前脱位,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头前脱位 复位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截骨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崇友 陈万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行截骨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0月~2013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9例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程度对患者进行截骨重建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1年采用AOFA... 目的研究并探讨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行截骨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于2009年10月~2013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9例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程度对患者进行截骨重建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后1年采用AOFAS踝关节与后足功能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9例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18~56个月,平均随访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6周;术后踝关节AOFAS评分为56~93分,平均85分,优良率为87.5%,有2例患者因并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而进行关节融合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畸形复发、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提高(P〈0.05),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进行截骨重建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踝关节和后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畸形愈合 截骨重建 手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崇友 赵金平 臧晓方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7期51-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病例的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术前检查和术中证实为原发节段复发突出,行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病例的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经术前检查和术中证实为原发节段复发突出,行后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或椎体间融合术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27例从原发侧突出,9例从对侧突出。其中继发椎管狭窄10例,髓核摘除不彻底13例,疤痕增生过度6例,原骨性狭窄未解除2例,术后腰椎不稳9例。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5年,按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1.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发节段复发与外伤、长期过度负重及术后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有关,且多为原发侧。再手术时如需切除大部分关节突或合并有脊柱不稳者,则推荐进行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复发
下载PDF
蛋白酶Caspase-6在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黄崇友 臧晓方 +1 位作者 熊军 蔡智 《骨科》 CAS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6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作为手术组,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例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标本均为术中所取出L2/3新鲜椎间盘髓核组织;手术...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6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作为手术组,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5例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标本均为术中所取出L2/3新鲜椎间盘髓核组织;手术组标本均为术中所取出L4/5新鲜椎间盘髓核组织;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腰椎间盘髓核中的凋亡阳性细胞率及Caspase-6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年、中年、老年手术组髓核内TUNEL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5.71±2.05)%、(53.65±2.93)%、(68.39±4.33)%。对照组髓核内TUNEL阳性细胞率为(17.80±0.62)%。四个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内TUNEL阳性细胞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青年、中年、老年手术组髓核内Caspase-6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8.58±1.80)%、(53.19±2.67)%、(62.72±4.65)%。对照组髓核内Caspase-6染色阳性细胞率为(19.32±1.49)%。四个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内Caspase-6染色阳性细胞率与TUNEL阳性细胞率和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腰椎间盘退变过程,年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影响因素;腰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过程有Caspase-6蛋白酶参与调节,Caspase-6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6(Caspase-6)
下载PDF
一期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潘维文 戴国联 +2 位作者 范妮芳 李玉平 王宏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8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行一期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共18例,分析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行一期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共18例,分析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适应证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3.6±3.6)个月,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18°恢复到3°。Flankel分级恢复1级者7例,2级者6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的有效方式,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较大,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胸腰椎 严重爆裂骨折 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田先洪 黎启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4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镜手...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治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镜手术联合中西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塞流涕、黏膜水肿、嗅觉恢复、囊泡消失、术腔清洁、黏膜上皮化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根治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可有效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达到引流目的,术后以中西医结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症状缓解更快,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潘维文 戴国联 +2 位作者 范尼芳 王宏新 李玉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1期184-185,19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针(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分为TEN组(30例)与切开复位组(30例),TEN组患儿应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切开复位组患儿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外固... 目的探讨应用弹性髓内针(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分为TEN组(30例)与切开复位组(30例),TEN组患儿应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切开复位组患儿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后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外固定处理,并于除去外固定后采取功能性锻炼。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6~18个月,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X线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TEN组显著优于切开复位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优良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使用TEN治疗股骨干骨折,其具有较多的优点,应力遮挡较小,损伤小,愈合较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股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 切开复位固定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崇友 陈卫民 李宏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7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技术干预,规范搬移外固定架,术后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足部...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技术干预,规范搬移外固定架,术后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足部溃疡愈合情况、踝肱指数、疼痛评分、患肢皮温、麻木症状、患肢血管造影等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均愈合,骨搬移开始后1周左右,创面肉芽组织表现出活跃的再生修复;术后12周复查患肢CTA,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胫骨骨搬移区域均形成丰富血管网;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缺血性疼痛均获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术后3个月足部麻木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患肢皮温均有明显升高、从骨搬移区向肢体远端皮温增加幅度呈减弱趋势;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踝肱指数、10g尼龙线检查数值及患肢皮温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足部微循环明显改善,能加速创面愈合,有效降低了糖尿病足坏死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ILIZAROV技术 足部溃疡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金平 黎惠炯 +4 位作者 陈镜潮 罗小卫 黎启福 黄欢笑 莫文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DHS组49例,DCS组46例,PFN组29例,并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1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愈合。DHS组...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种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DHS组49例,DCS组46例,PFN组29例,并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1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骨折愈合。DHS组优良率为91.84%,并发症发生率为8.16%;DCS组优良率为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6.52%;PFN组优良率为96.55%,并发症发生率3.45%,PFN组优良率优于DHS组、DC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DCS适用于骨折粉碎不严重的Ⅰ型、Ⅱ型及部分Ⅲ型骨折,DCS更适于股骨粗隆下或逆粗隆骨折。而PFN适用于股骨转子间各种类型骨折,尤其是骨折粉碎严重的Ⅲ型、Ⅳ型骨折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体表定位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崇友 赵丽云 +2 位作者 曾耿 郭金华 李林科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研究肩胛上神经体表定位,为肩背部微创手术及神经阻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广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中国成人尸体标本16具,解剖和观测32侧肩胛上神经主干的位置、行程及与肩胛上、下孔的关系,确定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所设定... 目的研究肩胛上神经体表定位,为肩背部微创手术及神经阻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广东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中国成人尸体标本16具,解剖和观测32侧肩胛上神经主干的位置、行程及与肩胛上、下孔的关系,确定肩胛上神经的体表定位。所设定位点均为解剖部位的体表垂线点,设A点为肩胛上孔切迹处最凹处体表定位点,B点为肩胛下孔内下缘切迹最凹处体表定位点,C点为肩胛冈上缘脊柱端与肩胛骨内侧缘交汇处体表定位点,D点为肩峰后角外侧端体表定位点,肩胛上神经主干AB线与CD连线交汇处为体表0点,F点为肩胛下角体表定位点,B点垂直OD连线交汇处为体表G点。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并计算出OD/CD、DG/DF值。结果分别测得CD(125.9±12.6)mm、OD(49.2±7.2)mm、DF(185.0±12.8)mm、DG(45.2±7.4)mm、OD/CD=0.39±0.05、DG/DF=0.25±0.02。结论肩胛上神经主干行程体表定位相当于AB线,在AB线平行外移1 cm与锁骨后缘、肩峰内侧缘和肩胛冈上缘所构成的冈上窝三角区域为微创入路的安全区。上关节支神经阻滞入针点在CD连线的外侧端2/5交界处,与CD线成角约50°进针给药;下关节支神经阻滞入针点在DF连线的肩峰端约1/4交界处,与DF线垂直进针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体表定位 解剖 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