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与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玉梅 曹晓珊 +2 位作者 杜娟 陈应智 储兵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与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12例浸润性筛状癌及12例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资料,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与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收集12例浸润性筛状癌及12例筛状结构导管原位癌的临床资料,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进行比较。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CK(34βE12)、P63、Calponin、ER、PR、HER2、E-cad、Ki67。结果临床资料显示IC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筛状结构DCIS的大,临床可触及肿物,而ICC腋窝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均良好。镜下两者具有极相似的筛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C导管周围肌上皮标记均为阴性,而筛状结构DCIS周围肌上皮标记阳性。结论 ICC与筛状结构DCIS有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 浸润性筛状癌 筛状结构 导管原位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429例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光辉 陈应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内在关系。方法观察429例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诊断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活检诊断为CINⅡ级和Ⅲ级的组织切片全部进行复习,分年龄组进行对照与细胞...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内在关系。方法观察429例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病理活检诊断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活检诊断为CINⅡ级和Ⅲ级的组织切片全部进行复习,分年龄组进行对照与细胞学与活检符合率对比。结果显示液基细胞(ASCUS)131例(30.5%),低度瘤变216例(50.4%),高度瘤变82例(19.1%);活检为慢性炎症221例(51.5%);CINⅠ级78例(18.2%),CINⅡ级39例(8.6%),CINⅢ级(含原位癌)93例(21.7%)。有少数病例上皮内低度瘤变,活检亦为CINⅢ级。细胞学显示高度上皮内瘤变高发年龄组为20~40岁,而活检显示CINⅡ,Ⅲ级高发年龄组为30~50岁。结论液基细胞学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均应做活检,以及早发现CINⅢ级或原位癌,以防漏诊;上皮内低度瘤变亦有发现CINⅡ,Ⅲ级,建议应积极做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活检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
3
作者 罗教秀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8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 目的探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34例,分别在术前1 d,术后1 h、10 d,化疗前1 d及化疗后5 d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分析阳性循环肿瘤细胞的病理学意义。结果 134例患者外周血中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与肿瘤浸润程度等指标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其分化无明显相关(P>0.005);Ⅱ期与Ⅲ期肿瘤术前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检测能有效检出外周血中CTC数量,CTC数量越多,表明肿瘤病理分期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上皮肿瘤 病理学意义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OP2A基因与相关蛋白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丽辉 易冰 孟凤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43-48,共6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状态变化,探讨其异常率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71例,通过FISH检...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状态变化,探讨其异常率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筛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71例,通过FISH检测TOP2A基因异常情况,分析TOP2A基因状态与ER、PR、Ki67、HER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7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TOP2A基因异常率20.49%(76/371),其中基因扩增64例(17.25%),基因缺失12例(3.24%),TOP2A基因异常与ER、PR蛋白表达无相关(P>0.05),TOP2A基因扩增随着Ki67与HER2蛋白表达的增强而增高(P<0.05),TOP2A基因异常与年龄、性别、部位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TOP2A基因及其相关基因蛋白的检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蒽环类药物的使用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2A基因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KI67 HER2
下载PDF
原发性腹部肿块349例CT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光辉 黄卫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57-358,共2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腹部肿块CT影像学诊断与外科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原发性腹部肿块病人的资料,患者经CT影像学诊断后行外科手术,全部做病理诊断。根据肿块的性质将其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三大类,将CT诊断与病... 目的评价原发性腹部肿块CT影像学诊断与外科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原发性腹部肿块病人的资料,患者经CT影像学诊断后行外科手术,全部做病理诊断。根据肿块的性质将其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三大类,将CT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8.83%,不符合(误诊)率为11.17%;其中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9.19%,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0.91%,炎症符合率为72.00%。良性与恶性肿瘤符合率基本接近,炎症误诊率为28.00%,占比率最大。结论CT作为现代医学影像的高尖技术之一,它检查简便、安全、分辨力高,定位准确,能早期发现一些隐蔽性病变;但CT有时仍未能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而病理组织学诊断具有直观性,能对病变做出定性与分类,可弥补CT的不足,CT与病理诊断有很强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诊断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系膜增殖型肾炎家兔系膜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世珺 菅宏蕴 +3 位作者 黄淑芬 王明杰 杜晓阳 李广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系膜增殖型肾炎家兔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增多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2 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建立家兔系膜增殖型肾炎模型。双缩...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系膜增殖型肾炎家兔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增多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日本大耳白兔 2 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对照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建立家兔系膜增殖型肾炎模型。双缩脲法测定卡托普利对系膜增殖型肾炎家兔 2 4h尿蛋白排泄量的影响 ;放免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 (ET 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水平 ;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各组肾小球的定量指数、系膜基质指数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结果 与病理模型对照组相比 ,卡托普利治疗组家兔 2 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 (P <0 .0 5 ) ,系膜面积显著减少 (P <0 .0 5 ) ,ET 1降低、CGRP升高 (P <0 .0 5 ) ,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 (P <0 .0 5 )。结论 卡托普利通过调节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病理性改变 ,减少系膜细胞的增殖及系膜基质的增多 ,对系膜增殖型肾炎家兔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系膜基质
下载PDF
EGFR、COX-2的表达以及MVD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杰文 张俊凯 +2 位作者 孙世珺 梁汉霖 萧剑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研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OX2(环氧合酶2)和MVD(微血管密度)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NSCLC术后患者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EGFR,COX2和MVD(以CD34特异标记)的表达情... 目的研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OX2(环氧合酶2)和MVD(微血管密度)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无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NSCLC术后患者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EGFR,COX2和MVD(以CD34特异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和53%。这个指标均与无病生存期无显著的关系。MVD平均值为65.3,标准差为17.6,以平均值界分成高表达和低表达组。MVD高表达有导致更短的无病生存期的趋势(P=0.08)。EGFR-/COX2+/MVD高表达的早期NSCLC的无病生存期显著降低(P=0.04)。结论COX2和MVD高表达和EGFR低表达的早期NSCLC可能是高危人群,将需要更积极的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环氧合酶-2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双肺多发性炎性假瘤一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小玲 侯襄河 陈伦刚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 糖皮质激素 治疗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志伟 蔡雪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检测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大肠癌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3例大肠癌中P53(突变型)、PCNA、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PCNA蛋白、Ki-67蛋白... 目的检测P53、PCNA、ki-6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大肠癌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53例大肠癌中P53(突变型)、PCNA、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PCNA蛋白、Ki-67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7.92%、100%、86.79%,与在相对应的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7.14%、10.71%)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ki-67蛋白的表达和患者性别有相关性。此外,PCNA蛋白和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在大肠癌中P53蛋白与PCNA蛋白、ki-67蛋白之间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1.P53、PCNA和ki-67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在大肠癌组织中,PCNA、ki-67和P53之间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提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抑癌基因突变是相对独立的致病机制。3.PCNA表达与ki-6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而PCNA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无关,ki-67表达则与大肠癌患者性别有关,提示ki-67在大肠癌不同性别患者间表达差异受ki-67不同于PCNA的细胞周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CNA KI-67 免疫组化 大肠癌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光辉 储兵 +2 位作者 陈应智 曹晓珊 吴师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2期93-94,F0003,共3页
目的研究MPO、CD68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急骨组和急淋组)的骨髓活检组织中MPO、CD68蛋白和... 目的研究MPO、CD68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急骨组和急淋组)的骨髓活检组织中MPO、CD68蛋白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骨髓细胞涂片诊断对比分析。结果急髓组36例,MPO(+)32例(94.4%),CD68(+)31例(86.1%)。急淋组:(1)T-ALL19例;TdT(+)15例(78.9%)、CD3(+)16例(84.2%)、CD45RO(+)13例(68.4%);(2)B-ALL25例;TdT(+)19例(76%)、CD20(+)16例(64%)、CD79a(+)24例(96%)。MPO和CD79a均为高表达。结论上述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敏感比较高,与骨髓细胞涂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庆萍 谢思明 +2 位作者 王爽 储兵 姚开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8期889-892,共4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 目的检测鼻咽癌干细胞可能标志物,为鼻咽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鼻咽癌、鼻咽黏膜慢性炎中CD133和CK19表达及鼻咽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中CK19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133和CK19在鼻咽癌或永生化细胞株NP69中的表达;PCR法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D133mRNA表达情况。结果CK19在大部分鼻咽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37/39,67.2%),黏膜慢性炎柱状上皮及化生鳞状上皮中均呈强阳性表达。CK19在5-8F、6-10B和CNE2裸鼠移植瘤中都有散在点巢状阳性,但在细胞株中呈阴性表达。39例鼻咽癌组织中8例仅有个别癌巢的边缘见散在CD133+细胞,2例黏膜上皮中主要是基底部细胞呈阳性。11例鼻咽黏膜组织中均未见CD133阳性细胞。PCR检测结果显示CD133基因在3种鼻咽癌细胞株中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 CK19在鼻咽癌组织和移植瘤中呈强表达及在细胞株中呈罕见表达的差异型,可能与微环境有关,而非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鼻咽癌肿瘤边缘组织中稀少表达,且在细胞株中检测出其RNA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干细胞 CD133 CK19
下载PDF
nm23,p53,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又明 储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 探讨nm2 3 ,p5 3 ,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2例鼻咽癌标本中nm2 3 ,p5 3 ,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nm2 3 ,p5 3 ,PCNA在鼻咽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3 % ( 4 3 /5 2 ) ,13 % ( 7... 目的 探讨nm2 3 ,p5 3 ,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2例鼻咽癌标本中nm2 3 ,p5 3 ,PC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 nm2 3 ,p5 3 ,PCNA在鼻咽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3 % ( 4 3 /5 2 ) ,13 % ( 7/5 2 )及 63 % ( 3 3 /5 2 )。nm2 3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P <0 0 0 5 ) ,PCNA与患者 5a生存率有关 (P <0 0 1) ,p5 3阳性的患者PCNA均为阳性。结论 nm2 3低表达和PCNA高表达具有促进鼻咽癌转移的作用 ,PCNA可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NM23基因 P53基因 PCNA 病理
下载PDF
Ki-67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雪彦 黄志伟 +1 位作者 陈小毅 姜汉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检测ki-67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关系,为临床结直肠癌的诊疗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5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正常结直... 目的检测ki-67在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关系,为临床结直肠癌的诊疗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5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癌中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Ki-67蛋白在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19%和10.7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蛋白的表达和Dukes分期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蛋白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 分期
下载PDF
CK、P63与原位杂交EBER在诊断复发性鼻咽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应智 储兵 +1 位作者 曾玉梅 曹晓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CK、P63与原位杂交EBER在诊断复发性鼻咽癌的应用。方法收集54例临床怀疑鼻咽癌复发病例,分别进行CK、P63及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 54例中有40例为复发癌,14例为炎症或放疗后改变。40例复发癌CK、P63均阳性(100%),38例...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CK、P63与原位杂交EBER在诊断复发性鼻咽癌的应用。方法收集54例临床怀疑鼻咽癌复发病例,分别进行CK、P63及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 54例中有40例为复发癌,14例为炎症或放疗后改变。40例复发癌CK、P63均阳性(100%),38例EBER阳性(95%),而14例非复发癌CK、P63及EBER均为阴性(100%),两组阳性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0例复发癌中2例为角化型鳞癌(5%),非角化型分化性癌4例(10%),非角化型未分化性癌34例(85%),且复发组织学类型与原发癌类型一致。结论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CK、P63及原位杂交EBER,可以对是否为鼻咽癌复发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 P63 原位杂交 复发性鼻咽癌
下载PDF
HPV16、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子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昌金 吴昌辉 +2 位作者 梁连辉 储兵 陈述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papillomavirus16,HPV16)、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Mg)的感染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5例子宫颈癌、8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papillomavirus16,HPV16)、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生殖道支原体(Mycoplasmagenitalium,Mg)的感染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45例子宫颈癌、8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332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Ct和Mg的表达。结果HPV16在子宫颈癌的表达与CIN组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IN组的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t在子宫颈癌的表达与CIN组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Mg的在子宫颈癌的表达与CIN组和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V16的感染与Ct、Mg的感染无关。结论子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感染有关,与Ct和Mg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支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ER、PR、C-erbB-2在不同年龄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储兵 侯襄河 +4 位作者 黄光辉 孙世珺 黄志伟 陈应智 曹晓珊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4期65-66,68,共3页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不同年龄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106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设4个年龄段:〈40岁,40~49岁,50~59岁,〉6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不同年龄组段的ER、PR、C—erbB-2表达情况进...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不同年龄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将106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设4个年龄段:〈40岁,40~49岁,50~59岁,〉6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不同年龄组段的ER、PR、C—erbB-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06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60.4%,67%,64.2%。ER、PR同时表达阳性占有67%。两者表达呈现明显线性相关。ER、PR与C—erbB-2的表达定性分析无明显线性相关,半定量统计分析ER、PR与C—erbB-2表达呈明显负线性相关。4个年龄段的ER、PR、C—erbB-2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ER、PR表达与年龄之间均存在负相关,C—erbB-2表达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4个年龄段ER、PR、C—erbB-2表达的半定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R、PR、C—erbB-2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个年龄段:〈40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半定量统计分析ER、PR、C—erbB-2表达呈明显负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ER PR C—erbB-2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储兵 陈应智 +1 位作者 黄光辉 姜珍珍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LCT)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中应用。方法利用LCT涂片检查结果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52例LCT找见癌细胞和18例可疑癌细胞患者,67例与活检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相符...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检查(LCT)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中应用。方法利用LCT涂片检查结果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52例LCT找见癌细胞和18例可疑癌细胞患者,67例与活检常规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3例活检未证实有癌。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符合率95.71%(67/70),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为癌的符合率88.13%(52/59),细胞学诊断分型总符合率为45.76%(27/59)。结论纤支镜刷检LCT检查可作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重要补充,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刷片 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 肺肿瘤
下载PDF
EMP2、TTF-1在子宫内膜增生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惠嫦 黄瑾 +2 位作者 高海洋 韩燕华 陈应智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中EMP2与TTF-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初次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且随访时再次行子宫诊刮或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51例。根据是否癌变分为两组: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28例,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2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两组组织标本EMP2和TTF-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非癌变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组标本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9%和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P〈0.05);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和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1或0.05)。结论 EMP2和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2 TTF-1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症 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 免疫组织学
下载PDF
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教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FNAC)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 12例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学HE染片,采用高锰酸钾-草酸褪色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FNAC)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效果。方法 12例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学HE染片,采用高锰酸钾-草酸褪色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淋巴组织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细胞学诊断:5例无恶性细胞,4例核异质细胞,3例可疑恶性细胞;HE染片褪色行免疫组化标记后诊断:3例转移性癌,3例可疑恶性淋巴瘤,6例无恶性细胞。结论 FNAC检查对初筛淋巴结疾患的良恶性判断及肿瘤分型有重要意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简便易行,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 细针吸取细胞 涂片
下载PDF
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CT表现
20
作者 何亚奇 唐秉航 +2 位作者 李良才 吴任国 孙世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观察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BUT)的CT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44个肿瘤)BU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BUT的CT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证实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P)20个、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I... 目的观察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BUT)的CT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44个肿瘤)BU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BUT的CT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证实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P)20个、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IUP)24个。CT特征:UP直径(11.39±5.93)mm,多呈菜花状(14/20,70.00%),基底部多带蒂(11/20,55.00%),平扫肿瘤与膀胱肌层密度相比多呈等密度(18/20,90.00%),增强扫描均呈中-高度强化;IUP直径(16.21±7.47)mm,多呈菜花状(9/24,37.50%)及乳头状(9/24,37.50%),基底部多带蒂(17/24,70.83%),与膀胱肌层相比,平扫肿瘤密度多呈等密度(20/24,83.33%),增强后呈中-高度强化。结论 BU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肿瘤 乳头状瘤 诊断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