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浩
伍龙梅
+5 位作者
黄庆
邹积祥
何瑞毓
黄海鹏
王天平
林鸿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8-17,共10页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产值、生产成本投入等统计数据,对间接碳排放(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部分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分析各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一熟模式中中稻碳足迹最高[947.8 kg/hm^(2)(CO_(2)-eq)]、早稻最低[927.4 kg/hm^(2)(CO_(2)-eq)],各地区中稻碳足迹以浙江最高[1057.3kg/hm^(2)(CO_(2)-eq)]、海南最低[747.8 kg/hm^(2)(CO_(2)-eq)];一熟、二熟、三熟种植模式平均碳足迹分别为939.0、2910.1和3961.8 kg/hm^(2)(CO_(2)-eq),农资投入中以肥料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60.2%;不同种植模式中,三熟模式产值最高、为13.0万元/hm^(2),早稻的成本利润率最低、为-11.2%;各模式碳足迹和生产成本构成相似,但是各因子占比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是肥料和劳动力。【结论】三熟模式产值最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较好作用,但其碳足迹也比一熟、二熟模式高。碳足迹和产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三熟模式平均单位净利润碳足迹最低。减少化肥使用量是降低南方双季稻区碳足迹的关键途径,而降低人工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气候变化
生命周期法
种植模式
南方双季稻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季稻+”种植模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的SWOT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浩
黄庆
+5 位作者
伍龙梅
张彬
何瑞毓
黄海鹏
林鸿生
王天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250-254,共5页
近40年来(1980-2019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尤其是双季稻下降速度更快。在早稻、双季晚稻的基础上再“+”一季作物,如马铃薯、油菜、黑麦草、蔬菜等,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南方地区的光温水热资源,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
近40年来(1980-2019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尤其是双季稻下降速度更快。在早稻、双季晚稻的基础上再“+”一季作物,如马铃薯、油菜、黑麦草、蔬菜等,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南方地区的光温水热资源,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双季稻+”种植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同时存在生产成本高、收益率变幅大、规模经营难度大、受气象因素影响大等劣势,也存在农民种植意愿降低、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推广不畅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种植模式
SWOT分析
对策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浩
伍龙梅
黄庆
邹积祥
何瑞毓
黄海鹏
王天平
林鸿生
机构
广东
省
农业
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
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汕尾市
农业
科学院
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
汕尾供销
中
禾
农业
科技服务
有限公司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8-17,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010006)
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海纳丝苗米产业研究院项目(2021研究院01)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110860)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行费(2020B1212060047)。
文摘
【目的】以南方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模式碳足迹研究基础上,结合经济效益对各种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农业固碳减排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利用水稻、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的产值、生产成本投入等统计数据,对间接碳排放(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部分计算不同种植模式的碳足迹,分析各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一熟模式中中稻碳足迹最高[947.8 kg/hm^(2)(CO_(2)-eq)]、早稻最低[927.4 kg/hm^(2)(CO_(2)-eq)],各地区中稻碳足迹以浙江最高[1057.3kg/hm^(2)(CO_(2)-eq)]、海南最低[747.8 kg/hm^(2)(CO_(2)-eq)];一熟、二熟、三熟种植模式平均碳足迹分别为939.0、2910.1和3961.8 kg/hm^(2)(CO_(2)-eq),农资投入中以肥料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60.2%;不同种植模式中,三熟模式产值最高、为13.0万元/hm^(2),早稻的成本利润率最低、为-11.2%;各模式碳足迹和生产成本构成相似,但是各因子占比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是肥料和劳动力。【结论】三熟模式产值最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较好作用,但其碳足迹也比一熟、二熟模式高。碳足迹和产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三熟模式平均单位净利润碳足迹最低。减少化肥使用量是降低南方双季稻区碳足迹的关键途径,而降低人工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碳足迹
气候变化
生命周期法
种植模式
南方双季稻区
Keywords
carbon footprint
climate change
life cycle approach
cropping pattern
double cropping rice area of southern China
分类号
S344.1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季稻+”种植模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的SWOT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
3
2
作者
何浩
黄庆
伍龙梅
张彬
何瑞毓
黄海鹏
林鸿生
王天平
机构
汕尾市
农业
科学院
广东
省
农业
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
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
汕尾供销
中
禾
农业
科技服务
有限公司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250-254,共5页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穗联合基金“氮密互作调控华南优质直播稻茎秆倒伏机理研究”(2019A151511086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农业科技能能力提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海纳丝苗米产业研究院项目”(2021研究院01)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碳代谢解析氮素耦合生物碳调控直播稻茎倒伏机理”(2021A1515012122)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运行费(2020B1212060047)。
文摘
近40年来(1980-2019年)南方双季稻区水稻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尤其是双季稻下降速度更快。在早稻、双季晚稻的基础上再“+”一季作物,如马铃薯、油菜、黑麦草、蔬菜等,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南方地区的光温水热资源,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双季稻+”种植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同时存在生产成本高、收益率变幅大、规模经营难度大、受气象因素影响大等劣势,也存在农民种植意愿降低、农村缺少青壮年劳动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推广不畅等困难。
关键词
双季稻
种植模式
SWOT分析
对策措施
分类号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511.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不同种植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何浩
伍龙梅
黄庆
邹积祥
何瑞毓
黄海鹏
王天平
林鸿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季稻+”种植模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的SWOT分析及对策
何浩
黄庆
伍龙梅
张彬
何瑞毓
黄海鹏
林鸿生
王天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