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胃癌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光明 吕永添 高明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2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主要诊断方法是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其中2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生存率。结果2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主要诊断方法是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其中2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12例病人生存5年以上者7例,非根治手术的16例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对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人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残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近似于胃原发癌。早期诊断对提高残胃癌术后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病人 胃镜检查 生存率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 目的 方法 结论
下载PDF
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智勇 方陆雄 +3 位作者 艾昌淼 罗兴武 揭明强 罗福如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改良组(50例)采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48例)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或结合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改良组(50例)采用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48例)采用单纯侧脑室引流或结合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组脑室内积血清除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组(P<0.01)。改良组6例(12.0%)发生梗阻性脑积水,4例(8.0%)死亡;传统组13例(27.1%)发生梗阻性脑积水,9例(18.8%)死亡,两组均无颅内感染病例;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式侧脑室联合腰大池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腰大池置管 交替引流 脑室出血 尿激酶
下载PDF
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小平 贺旭东 +3 位作者 巢江铃 范月秀 朱卫国 韩鲁浙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TEP)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选择5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同一副主任医师应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行TEP。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3.4±5.7)min,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在完全腹膜外腔镜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TEP)中的可行性及适用性。方法选择58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由同一副主任医师应用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行TEP。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3.4±5.7)min,术中出血量(24±5.0)mL,住院时间(5.5±1.0)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6±5.1)h,随访(22±5.0)个月,无疝复发,无肠粘连、肠梗阻、气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主动腹膜内外气压平衡技术应用于TE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内外气压平衡 腹股沟嵌顿疝 腔镜疝修补术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34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艾昌淼 张勇华 +1 位作者 朱国权 罗兴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894-28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34例移位性髌骨骨折以2根直径2mm克氏钢针(其针尾2mm处预置圆孔,孔的直径0.8mm)结合双股2号可吸收线穿过针尾孔形成张力带结构固定,观察其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34例移位性髌骨骨折以2根直径2mm克氏钢针(其针尾2mm处预置圆孔,孔的直径0.8mm)结合双股2号可吸收线穿过针尾孔形成张力带结构固定,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9.2个月。临床疗效Bostman评分优良率90.6%,疗效差者9.4%。术后仅1例针尾处触痛,均无其他并发症。术后3~6个月内X线照片示解剖复位者占76.5%,功能复位者占23.5%。骨折愈合时间6~36周,平均10.7周。结论:改良克氏针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改良克氏针 可吸收线
下载PDF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小平 贺旭东 +2 位作者 范月秀 巢江玲 周兴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0期68-70,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6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66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短,且术中失血量较少,输血患者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肯定,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网状支架治疗后再手术5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建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1期155-156,共2页
目的 探讨影响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简称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远期疗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支架治疗后再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于支架治疗后11~26个月行前列腺摘除术。B超观察发现支架置入后前列腺纵经和... 目的 探讨影响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简称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远期疗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支架治疗后再手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于支架治疗后11~26个月行前列腺摘除术。B超观察发现支架置入后前列腺纵经和容积明显增大。结论 支架治疗BPH应严格掌握指征。腺体增生超出支架突向膀胱是影响支架治疗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放置支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网状支架 前列腺摘除术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智勇 艾昌淼 +1 位作者 揭明强 罗兴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9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入万古霉素,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8例,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入万古霉素,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28例,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8例,有效率71.4%;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糖及氯化物明显升高,颅内压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鞘内注药的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腰大池置管 鞘内注药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智勇 罗兴武 艾昌淼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26-527,共2页
脑室出血是脑出血中的急危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医师一直在探讨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26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YL-1型微创针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脑室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应用 侧脑室引流 YL-1型 2009年 急危重症
下载PDF
早期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智勇 艾昌淼 +2 位作者 罗兴武 朱颂国 廖海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及内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结果恢复良好16例(28.6%),中残20例(35.7%),重残9例(16.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在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及内减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引流。结果恢复良好16例(28.6%),中残20例(35.7%),重残9例(16.1%),植物生存5例(8.9%),死亡6例(10.7%)。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 脑水肿 颅脑创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卫国 郑小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4和开腹组4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4和开腹组4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术后镇痛率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3 d内的体温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24 h内进食比例显著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引流管放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时机: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48 h内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P〈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创伤小,且手术时机越早,患者术后恢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急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小平 周兴华 +2 位作者 朱卫国 杨伟聪 巢江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6期213-21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于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腹腔镜组43例和剖腹组43例,... 目的评价应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于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远端胃癌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腹腔镜组43例和剖腹组43例,分别采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和剖腹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联合Billroth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总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和肿瘤切缘距离)和术后情况(术后疼痛、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全腹腔镜组和剖腹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2.2±17.3)min和(173.6±16.1)min,全腹腔镜组吻合时间显著低于剖腹组(P<0.05),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切缘距离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剖腹组(P<0.05)。全腹腔镜组的并发癌症发生率为9.30%(4/43)显著低于剖腹组的25.58%(11/43)(P<0.05)。结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吻合和住院时间,具有加好的吻合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轻,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腹腔镜 剖腹手术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联合抗菌药物预防烧伤患者严重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鸣 张勇华 +3 位作者 揭明强 潘小参 谭清桃 易志国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1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抗菌药物预防烧伤患者严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早期应用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聚糖肽,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体...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抗菌药物预防烧伤患者严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早期应用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甘露聚糖肽,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体征、血常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2.50%,有4例发生脓毒症等严重感染;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13%,无严重感染发生。两组感染率和严重感染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降低烧伤患者感染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 烧伤 感染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仕懂 朱志铿 +5 位作者 李冬菊 丘武应 黄志雄 朱卫国 郑小平 李光明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分别进行常规检查(视诊、肛门指诊、探针检测及肛门镜检查等)和MRI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和术前常规检...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分别进行常规检查(视诊、肛门指诊、探针检测及肛门镜检查等)和MRI检查,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和术前常规检查对肛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术前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检查和常规检查对于诊断肛瘘内口位置的准确率相近,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诊断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方面,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结果相比,术前MRI对肛瘘分型的准确率为90.00%。结论术前MRI检查是一种快速且准确率较高的肛瘘术前诊断方法,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肛瘘部位、分型等相关信息,对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避免术中肛周组织过度损伤及减少肛瘘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肛瘘 手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观察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巢江玲 郑小平 +4 位作者 贺旭东 李清婷 朱卫国 周兴华 杨伟聪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0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研究组实施甲状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研究组实施甲状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并发症发生率为2.3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能够起到更好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彩钱 李沙沙 +2 位作者 金爱娟 蓝秀梅 卢雨婷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4期3638-3640,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均35例,对A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B组患者施行早期康复...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与B组,每组均35例,对A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B组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明显比A组患者的低,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护理后的FMA与ADL评分具有所提高,与治疗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护理后的FMA与ADL评分比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0.00%与97.14%,组间差异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能提高其肢体与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结肠损伤的处理
16
作者 王光明 吕永添 高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肠损伤病人21例并结合国内近期符合条件的文献489例共5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急症手术,其中410 例行一期手术,占80.4%,出现并发症25例... 目的:探讨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肠损伤病人21例并结合国内近期符合条件的文献489例共5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急症手术,其中410 例行一期手术,占80.4%,出现并发症25例(6.1%),其中吻合处漏8例(2.0%),死亡3例(0.7%)。结肠外置和造口术100例,出现并发症16例(16.0%),其中漏3例(3.0%),死亡3例(3.0%)。结论:结肠损伤后一期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一期手术并不增加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是结肠损伤后相对安全的处理方法,但对损伤严重的病例,仍可行外置和结肠造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损伤 一期修补 外科治疗 结肠损伤 术后并发症 结肠造口术 一期手术 损伤病人 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中青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凌风 艾昌淼 +2 位作者 朱国权 林勇 周耿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9期2901-2903,共3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的按照数字进行排列,从中随机抽出50例为A组,50例为B组。A组采用闭合进行复位的空心加压钉内[1]固定方法,而B组的患者则采用切开复位的空心加压钉... 目的研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的按照数字进行排列,从中随机抽出50例为A组,50例为B组。A组采用闭合进行复位的空心加压钉内[1]固定方法,而B组的患者则采用切开复位的空心加压钉固定并股方肌的蒂骨的移植的手术方法,术后X线片若出现囊性变、硬化等现象则判定是为早期坏死;若术后X线片出现股骨头塌陷并且变扁、关节之间的间隙变窄以及出现了骨性关节炎的则判定为是晚期塌陷。记录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后治疗方法、相应效果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股骨头不愈合率为78.0%,B组患者的股骨头不愈合率为18.0%,两组差异股骨头不愈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057 7,P<0.05)。A组患者的早期坏死率为20%,B组患者的早期坏死率为16%,两组数据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0.271 0,P=0.271 0)。A组患者的晚期塌陷率为24%,B组患者的晚期塌陷率为18%,两组的晚期塌陷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0.542 5,P=0.041 4)。结论切开复位的空心加压钉固定并股方肌的蒂骨的移植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同时也能降低股骨头早期的坏死率以及晚期的塌陷率,相比较而言复位的空心加压钉内的固定的效果却相对较弱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网状支架治疗后再手术5例报告
18
作者 朱建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回顾性分析 68例网状支架治疗后再手术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 11、12、17、2 0、2 6个月再行前列腺摘除术。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 网状支架 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
19
作者 李智锋 刘林 +3 位作者 李光明 岳春胜 赵仕懂 郑小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比较肝脏局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FEI)与转移瘤(HMs)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诊断为肝脏FEI及30例肝脏HM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病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密度、三期强化特点及特征表现,采用秩和检验或... 目的比较肝脏局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FEI)与转移瘤(HMs)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诊断为肝脏FEI及30例肝脏HM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比较两组病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密度、三期强化特点及特征表现,采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分析两者差异。结果共发现136个病灶,其中FEI 84个、HMs 52个,所有病灶边界均不清晰。肝脏FEI平扫表现为稍低或等密度,低密度占77.4%,直径5~59 mm,85.7%病灶分布于肝包膜下或门静脉周围肝实质,89.3%病灶形态为楔形和不规则形;三期增强扫描,呈均质渐进性强化,绝大部分病灶门静脉期显示最清晰,可见"门脉穿行征"、平衡期"病灶缩小征"。肝脏HMs病灶绝大部分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约占90.4%,直径8~65 mm,67.3%病灶分布于肝脏包膜下,部分分布于深部肝实质,96.2%病灶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增强扫描,82.7%病灶表现为不均质强化,边缘环形强化是其特征,其中61.5%病灶可以呈"牛眼征",其余病灶呈均质强化。结论肝脏FEI可出现"渐进性强化"、"门静脉穿行征"、平衡期"病灶缩小征"等特征;肝脏HMs多有明确原发病灶病史,边缘环形强化,特别是"牛眼征"。这些特征对鉴别肝脏FEI与HMs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肝脏浸润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转移瘤
下载PDF
处理结肠癌合并肠梗阻28例的体会
20
作者 钟思煌 曾宪根 +3 位作者 曾小平 钟观桥 叶青 王光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9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有其特殊性。本组自1984年8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8例,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76岁,40岁以下2例,40~60岁18例,60岁以上8例。多数...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有其特殊性。本组自1984年8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28例,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76岁,40岁以下2例,40~60岁18例,60岁以上8例。多数病人有腹胀、腹部隐痛不适症状,部分病人症状时轻时重。病人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肿瘤部位 盲肠癌6例,升结肠癌3例,结肠肝曲癌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结肠造口 手术方式 I期切除吻合 江西全南 Ⅱ期手术 右半结肠癌 普外科 旅游度假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