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空白”之比较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克和 张唯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 中西美学家都高度肯定“空白”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但他们所理解的“空白”并不尽相同 :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 ,而西方当代文论的“空白”清晰且有限。中国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 ,而西方学者则认为“空白”通过破坏可联结性来实现一种潜在的联结 ,并由此而获得审美意味。中西都认为创作主体心灵的虚空是创造艺术空白美的前提 ,但中国古代的虚空是出尘以屏除自我 ,而西方则是去蔽以找回纯粹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空 创造艺术 当代文论 中国文论 审美意味 创作主体 自我 中西 有限 心灵
下载PDF
唯美的心灵——解读王尔德的《巨人和孩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唯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巨人和孩子》 奥斯卡·王尔德 唯美主义 童话 思想感情 寓意
下载PDF
思想巨子的审美观照——解读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之死》
3
作者 张唯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幸运 思想 亲近 审美观照 精神 人物 解读 作者
下载PDF
后工业城市"幻象化"的现实——试论罗伯-格里耶的城市小说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唯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罗伯-格里耶的城市小说展示了后工业城市"幻象化"的现实--"幻象"不仅与"现实"多重同构,而且还以其非道德性的基本影响力侵入"现实",操纵人的意识与行动,谋杀人认知"现实"的能力。小... 罗伯-格里耶的城市小说展示了后工业城市"幻象化"的现实--"幻象"不仅与"现实"多重同构,而且还以其非道德性的基本影响力侵入"现实",操纵人的意识与行动,谋杀人认知"现实"的能力。小说描绘了遗失家庭记忆的欲望幽灵,并以人体模特、囚室、废墟三组意象表达了作家对"反自然感觉的城市"所进行的思考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格里耶 法国 后工业城市 城市小说 文学研究 文学意象 “现实” “幻象化”
原文传递
论李开先的曲学贡献
5
作者 李克和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崇尚真实、追求俚俗是李开先的两大戏曲主张。他要求戏曲表演事真、情真、艺真,而臻于这一境界的最佳途径则是向民间俗曲学习。一般学者肯定民间俗曲多着眼于它的质朴,而李开先则认识到其可贵之处在于思想感情上贴近民众,反映底层的心声... 崇尚真实、追求俚俗是李开先的两大戏曲主张。他要求戏曲表演事真、情真、艺真,而臻于这一境界的最佳途径则是向民间俗曲学习。一般学者肯定民间俗曲多着眼于它的质朴,而李开先则认识到其可贵之处在于思想感情上贴近民众,反映底层的心声;艺术表现上遵循民俗,符合民众的审美情趣。他的戏曲观对于促进明代曲学思想的嬗变和传奇的中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开先 曲学 俚俗 戏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