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宝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硬...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B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发生应激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占85.0%),B组患者全部对麻醉的效果感到满意,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B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麻醉平面在T10以下,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中有22例患者(占55%)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占2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中和手术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其中B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不仅麻醉效果好,而且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老年骨科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德良 罗富荣 +2 位作者 廖荣宗 彭健泓 陈立成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923-925,930,共4页
目的分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芬... 目的分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观察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气管插管即刻、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86.88±0.70)、(85.00±0.20)、(87.00±0.21)mm Hg]、心率[(110.32±12.22)、(106.65±13.30)、(107.27±10.47)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80.40±0.40)、(78.80±0.16)、(77.10±0.12)mm Hg]、心率[(95.60±2.11)、(91.23±12.50)、(90.00±10.40)次/分],观察组患儿警觉/镇静评分[(4.83±0.36)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43±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5.03±1.88)min]、清醒时间[(5.62±1.62)min]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12)min、(6.42±1.79)min及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有效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扁桃体切除术 靶控输注 麻醉 儿童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游玉媛 区锦燕 +1 位作者 陈增宝 廖荣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19-920,共2页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 (PPH )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 0例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3 0例 ,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 ,调整麻醉平面上界 ,使各组不同 ,观察记录各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 (PPH )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 0例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3 0例 ,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 ,调整麻醉平面上界 ,使各组不同 ,观察记录各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阿托品用量 ,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 4组病人中 ,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 ,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最稳定 ,牵拉反应最轻。结论 :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 ,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 ,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 ,又能减少不良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 痔上黏膜钉合术 麻醉 PPH 不良反应 心率
下载PDF
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莱莉 龚琴 +1 位作者 彭健泓 余建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究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12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ml0.25%轻比重布比... 目的探究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12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ml0.25%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和对照组(3ml0.50%重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各组56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及60min(T1~T5)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评价)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显著升高[(123.3±10.5)和(110.2±10.3)s,P=0.03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5.6±7.4)和(45.7±7.9)s,P=0.008]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235.7±34.7)和(270.7±39.7)s,P=0.04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0~T3各时间点,2组患者HR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T4~T5时间点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0~T5各时间点,2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间点观察组患者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MAP、SpO2在T0~T5不同时间点水平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T1~T5的HR及T2~T5的MAP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P=0.013)及对照组(P=0.015)Bromage2级比例均显著升高,3级比例(P=0.038;P=0.021)显著下降。同时术后观察组1级(P=0.021)、2级(P=0.039)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比重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56)和37.5%(21/56);P=0.000]。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可靠性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轻比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严江 区锦燕 +4 位作者 罗富荣 周曙 王杰华 谭沛泉 廖荣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5期1798-1799,1802,共3页
目的比较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全静脉复合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闭合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45岁,ASA... 目的比较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全静脉复合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闭合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45岁,ASAⅠ级~Ⅱ级,随机等分为3组。I组为腰麻,Ⅱ组为全静脉复合麻醉,Ⅲ组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3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min(T1)、手术麻醉结束后(T2)静脉采血进行TEG检测。结果 (1)3组组内T1与T0比较TEG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Ⅲ组中T2分别与T0及T1比较,MA和G值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Ⅲ组分别与Ⅱ组和Ⅰ组比较,出现T2的MA和G值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术中的凝血功能没有影响。(2)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可能会改善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骨折 血栓弹性图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诚章 李振威 +2 位作者 邹夏禹 彭德良 梁国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于麻醉成功后手术...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于麻醉成功后手术前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其中Ⅰ组0.3μg/kg,Ⅱ组0.5μg/kg,Ⅲ组0.7μg/kg,Ⅳ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4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躁动评分,拔管、清醒、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丙泊酚应用率。结果: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Ⅳ组比较,给予右美托咪啶的3组患者T_1~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的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平稳。疼痛、躁动评分均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降低(P〈0.05),拔管、清醒及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延长(P〈0.05)。Ⅳ组恶心呕吐及丙泊酚应用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用于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最佳临床应用剂量为0.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麻醉 右美托咪啶/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振威 张诚章 +1 位作者 刘小梅 蔡小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 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啶 苏醒质量 苏醒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诚章 沈智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TU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腰...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TU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水平、应激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更为有效的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在口腔颌面骨折手术麻醉经鼻气管插管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健泓 廖荣宗 +1 位作者 余建华 刘莱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3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在口腔颌面骨折手术麻醉经鼻气管插管的意义。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颌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并由专人操作:Ⅰ组为传统盲探组,即根据呼吸的... 目的探讨盲探气管插管装置(BTII)在口腔颌面骨折手术麻醉经鼻气管插管的意义。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颌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清醒经鼻气管插管,并由专人操作:Ⅰ组为传统盲探组,即根据呼吸的气流声音经鼻气管插管;Ⅱ组为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组,即先把纤支镜插入气管后再由其引导插入气管导管;Ⅲ组为BTII引导插管组,即通过光导把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的导管插入气管后再引导插入气管导管。分别记录麻醉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和插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失败率、插管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3组插管即刻的HR、SBP和DBP均较插管前和插管后5m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Ⅰ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50.0%,Ⅱ组为96.7%,Ⅲ组为93.3%,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Ⅰ组气管插管失败率为26.7%,Ⅱ组为0.0%,Ⅲ组为3.3%,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Ⅰ组气管插管时间为(94.1±14.0)s,Ⅱ组为(64.6±7.8)s,Ⅲ组为(65.3±9.1)s,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组经鼻气管插管后并发症情况:Ⅰ组鼻咽部出血12例,Ⅱ组2例,Ⅲ组4例;Ⅰ组术后咽喉痛8例,Ⅱ组1例,Ⅲ组2例。结论 BTII在口腔颌面骨折手术麻醉经鼻引导气管插管安全、简单、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骨折 经鼻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下载PDF
小儿氯胺酮麻醉并发症73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沛泉 区锦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435-436,共2页
关键词 氯胺酮 麻醉 并发症 儿童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三种气管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琴 区锦燕 +1 位作者 廖荣宗 罗富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A组用盲探插管新技术;B组用传统盲探技术;C组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 【目的】比较三种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A组用盲探插管新技术;B组用传统盲探技术;C组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插管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身高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27/30)、73.3%(22/30)、100%(30/3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组A和C组(P〈0.05);三组病人2次以上操作成功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57%(5/27)、72.7%(16/22)、13.3%(4/30),B组明显高于其它二组(P〈0.05);在插管时间上,B组为(11.6±7.7)min,与A组的(4.9±1.7)min和C组的(4.5±1.4)min相比明显延长(P〈0.05);三组病人插管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有效、廉价的插管方法,能明显提高颈椎骨折病人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颈椎/损伤 骨折/外科学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麻醉后伤口疼痛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区锦燕 洪海 王文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68-1269,共2页
目的观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骨折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于麻醉诱导前30rain... 目的观测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骨折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麻醉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于麻醉诱导前30rain,采用韩氏刺激仪经皮肤电极刺激合谷、劳宫、内关、外关穴,然后接受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中采取间断穴位电刺激(刺激30min停止30min)至手术结束。Ⅱ组采用单纯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结果①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Ⅰ组术前、拔管前、拔管后与术中比较P〈0.01,拔管后与拔管前比较P〉0.01。Ⅱ组术前、拔管前、拔管后与术中比较P〈0.01,拔管后与拔管前平均动脉压比较P〈0.01,心率比较P〈0.05。Ⅰ组与Ⅱ组组间平均动脉压比较;术前、术中P〉0.01,拔管前、拔管后P〈0.01,Ⅰ组与Ⅱ组组间心率比较;术前P〉0.01,术中、拔管前、拔管后P〈0.01。②意识恢复、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VAS评分:Ⅰ组患者拔管苏醒后26例患者〈4分,4例患者≥5分,Ⅱ组患者拔管苏醒后20例患者≥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经皮穴位电刺激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疼痛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创伤股骨骨折手术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江 区锦燕 +4 位作者 罗富荣 周曙 廖荣宗 王杰华 谭沛泉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9期7-8,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国人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术中、术后TEG、血浆D-Di、PLC、PAgR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股骨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3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法对国人下肢创伤股骨骨折术中、术后TEG、血浆D-Di、PLC、PAgR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股骨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3组,各20例。I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Ⅱ组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III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腰硬麻醉。三组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中麻醉1h、术后48h静脉采血测定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R)、凝血弹性描记图(TEG)的相关指标:R、K、α、MA。并与健康成年人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三组股骨创伤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D-Di、α角、MA与健康成年人比较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三组病例术中1h和术后48h与术前比较D-Di、PLC、PAgR、α角度、MA均增大,R时间、K时间缩短P<0.05。术中1hI组D-Di、PAgR、a角增加数值与II、III组增加的数值比较P<0.05。术后48hD-Di、TEG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股骨骨折后术前、术中、术后的凝血功能与正常成年人比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术中、术后比术前更为高凝。手术创伤可能是引起高凝状态的主要因素,麻醉方法是次要因素。但术中麻醉方式、麻醉用药具有其价值,椎管内阻滞麻醉可能有利于改善术中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股骨骨折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毅麟 廖志雯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以接受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臂丛麻醉时0.25%罗哌卡因的剂量不同分为0.5 ml/kg的低剂量组、0.75 ml/kg的中剂量组...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以接受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臂丛麻醉时0.25%罗哌卡因的剂量不同分为0.5 ml/kg的低剂量组、0.75 ml/kg的中剂量组和1.0ml/kg的高剂量组,每组50例。观察三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1)。结论采用0.75 ml/kg罗哌卡因进行超声引导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能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患儿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是最为合适的麻醉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 罗哌卡因 生命体征
下载PDF
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舒韵 王汉兵 +2 位作者 陈立成 梁幸甜 黄腾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检查前15 min B组患者静...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检查前15 min B组患者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D组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04μg/(min·kg);检查前5 min两组均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6 ng/ml。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后右美托咪啶减至0.01?0.02μg/(min·kg),两组瑞芬太尼均减至2?3 ng/ml。比较给药前(T0)、入睡即刻(T1)、进声门后(T2)、术毕(T3)、苏醒时(T4)时间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MAP),麻醉深度指数(NTI)、麻醉效果的评估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D组在T1?T4时MAP均明显下降、T1和T3时点NTI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较右美托咪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啶 超声纤维支气管镜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立成 冯舒韵 +3 位作者 龚琴 彭健泓 李振威 霍智铭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在颈椎前路手术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50例择期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G组)和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组(LG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 目的评价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在颈椎前路手术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50例择期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G组)和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组(LG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LG组增加于切皮前于手术切口线皮肤及皮下予0.5%罗哌卡因20 m L逐层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1 min(T3)、切皮后5 min(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30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七氟烷、瑞芬太尼和术后镇痛6、12、24、48 h舒芬太尼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术后上述时点的颈部切口部位疼痛情况,对比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VAS≤3)的例数。结果 G组T2、T3、T5、T6的血压和心率均较同期LG组高,T2、T3的血压和心率较T1升高,T5、T6的血压和心率较T0高(均P<0.05)。LG组瑞芬太尼用量比G组少,患者术后6、12 h的镇痛效果良好病例数较G组多,术后6、12、24、48 h时点镇痛泵舒芬太尼的总用量明显少于G组(均P<0.05)。结论局部浸润麻醉复合全麻用于颈椎前路手术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可显著减少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浸润麻醉 颈椎前路手术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喉罩在小儿全身麻醉中拔管时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耀雄 罗富荣 +1 位作者 陈立成 李琴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55-25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喉罩控制通气的小儿全身麻醉中合适拔除喉罩的时机。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40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经皮氧饱和度(S... 目的:探讨在喉罩控制通气的小儿全身麻醉中合适拔除喉罩的时机。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40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经皮氧饱和度(SpO_2)>95%即拔除喉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现体动后才拔除喉罩。比较两组小儿拔除喉罩后出现的最低SpO_2、拔喉罩后的并发症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所有小儿均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无躁动、呕吐、咳嗽、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对照组有5例小儿SpO_2<90%,需要辅助通气,研究组有1例小儿需要辅助通气。结论:喉罩通气的小儿全身麻醉在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出现体动后拔除喉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拔管时机 小儿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术前辅用右美托咪定对颈椎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晓捷 霍智铭 马凤开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辅用右美托咪定对颈椎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N组,n=20)。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 目的观察术前辅用右美托咪定对颈椎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生理盐水组(N组,n=20)。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术中均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各组给药前(T1)、拔管时(T2)及拔管后1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停药拔气管时间、对口头指令反应时间;T3-T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拔管后苏醒期内患者呼吸抑制、烦躁、恶心呕吐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对口头指令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2~T5时点MAP、HR明显低于N组,D组T3~T5时点VAS明显低于N组;D组Ramsay评分优于N组,且烦躁、恶心呕吐及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N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T2时点MAP、HR明显高于T1,N组T2时点MAP、HR明显高于其他时点;D组及N组T5时点VAS明显高于T3~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手术患者术前辅用右美托咪定,患者在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呼吸、意识恢复和拔管条件不受影响,且烦躁、恶心呕吐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静脉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麻醉药用量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诚章 梁国森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3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颌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择期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随机等分成2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Ⅱ组(对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颌骨骨折内固定患者麻醉药用量和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择期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随机等分成2组。Ⅰ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Ⅱ组(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用反映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药用量及苏醒质量的指标进行分析(见表1、2、3)。结果:Ⅰ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苏醒期患者疼痛、呛咳明显少于Ⅱ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和苏醒后呼吸抑制情况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呼吸抑制。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吸入麻醉 颌骨骨折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下载PDF
评价熵指数(RE/SE)监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
20
作者 彭德良 罗富荣 +2 位作者 廖荣宗 李振威 杨广坤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13-915,共3页
目的: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静脉全麻的患者采用熵指数(RE/SE)监测伤害性刺激强度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刺激、80m A强直... 目的: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静脉全麻的患者采用熵指数(RE/SE)监测伤害性刺激强度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分别给予气管插管刺激、80m A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对比分析研究对象的状态熵(SE)、反应熵(RE)在接受刺激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在接受气管插管刺激、80m A强直电刺激与切皮刺激后,反应熵(53.9±3.6)、(51.9±4.6)、(57.5±6.3)与刺激前(49.2±5.7)、(44.3±5.7)、(52.1±7.2)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状态熵(55.6±7.3)、(58.6±5.5)、(58.7±5.3)与刺激前(47.4±8.2)、(41.5±6.1)、(51.4±6.3)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患者实施麻醉后,接受伤害性刺激情况下,反应熵、状态熵均有升高,熵指数可以作为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 熵指数(RE/SE) 静脉全身麻醉 伤害性刺激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