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检查前15 min B组患者静...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右美托咪啶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30)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检查前15 min B组患者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D组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04μg/(min·kg);检查前5 min两组均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6 ng/ml。纤维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后右美托咪啶减至0.01?0.02μg/(min·kg),两组瑞芬太尼均减至2?3 ng/ml。比较给药前(T0)、入睡即刻(T1)、进声门后(T2)、术毕(T3)、苏醒时(T4)时间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MAP),麻醉深度指数(NTI)、麻醉效果的评估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D组在T1?T4时MAP均明显下降、T1和T3时点NTI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5);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超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较右美托咪啶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