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黄恒裕 《中国当代医药》 2023年第36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究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R... 目的 探究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结果及CAG检查结果,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其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Revolution 256排CT在冠脉狭窄中的检出率。结果 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检出冠心病阳性59例,阴性21例,阳性检出率为73.75%(59/80);CAG检查明确阳性60例,阴性20例,阳性检出率为75.00%(60/80)。冠心病诊断中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灵敏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度为96.25%(77/80),阳性预测值为98.31%(58/59),阴性预测值为90.48%(19/21);一致性检验显示: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02,P<0.05)。CAG检查检出无狭窄9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15例;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检出无狭窄8例,轻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15例。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与CAG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鉴别诊断中应用Revolution 256排CT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及时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且诊断一致性较强,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56排CT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一致性
下载PDF
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毅华 罗萍 +4 位作者 李应平 彭明 石永久 莫华梅 岑贤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9期78-80,88,共4页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结核性脓胸 CT
下载PDF
腹直肌肿块的CT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健 关键 张奕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772,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块的CT影像特征。结果:1韧带样瘤13... 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块的CT影像特征。结果:1韧带样瘤13例:以青年女性多见(11/13),7例有剖宫产史,4例为肿瘤术后复发。大部分病灶(10/13)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平行,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呈明显强化。2血管瘤2例:病灶密度不匀,增强呈延迟强化,可见钙化及血管影各1例。3子宫内膜异位7例:均有剖宫产史。病灶为实性4例,囊实性3例,其中1例可见病灶内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4局灶性肌炎1例。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呈不规则强化。5脓肿9例:7例为非特异性脓肿(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特异性脓肿(结核性脓肿)。平扫显示病灶边界不清,有中心坏死区和/或气体影,增强后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6血肿3例:均有腹部创伤史。病灶呈梭形,边界光整,平扫呈高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无强化,1例边缘见新生血管影。7转移瘤20例:均有恶性肿瘤病史。16例手术后患者中合并多处转移12例,其中4例为腹直肌切口转移;4例未行手术者除腹直肌转移外合并多处转移。病灶密度欠均匀、可见不规则坏死灶18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腹直肌肿块的类型多样,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并对CT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能较准确地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病变 转移瘤 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海菁 徐新超 张奕昭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胰腺癌 胰周侵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的CT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晓健 朱峰正 +2 位作者 关键 张奕昭 陈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 CT 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肿瘤 并发症 腹直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结合低张小肠造影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海菁 彭荣华 +1 位作者 高峰 徐新超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106-108,114,共4页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低张小肠造影联合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诊小肠出血疾病患者45例,采用MSCTA结合低张小肠造影方法进行检查。扫描前...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低张小肠造影联合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诊小肠出血疾病患者45例,采用MSCTA结合低张小肠造影方法进行检查。扫描前患者均口服等渗甘露醇、肌注山莨菪碱(654-2)在肠腔充分充盈的基础上,联合多排螺旋CT小肠血管成像,分析45例患者造影效果及检出率。结果患者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回盲部充盈良好,肠腔内为低密度等渗液体,肠腔、肠壁及肠周围脂肪对比清晰,肠系膜血管基本可显示到3级或以上。手术与内镜活检病理发现病变32例。CT病变检出率为86.1%(31/36),与病理相符率87.5%(28/32)。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结合低张小肠造影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价手术效果、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成像 低张小肠造影 小肠出血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MRI对残癌检出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刚 张应和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比MRI与DSA对残癌检出能力,评价MRI对残癌的检出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共有残癌33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 目的通过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比MRI与DSA对残癌检出能力,评价MRI对残癌的检出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共有残癌33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MRI检查后2-7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方法包括MRI常规平扫,三维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及动态増择扫描.DSA作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术前常规检查。结果 33例残癌病灶最大直径1.5-4.8cm,平均3.lcm,其中29例MRI与DSA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7.8%(29/33),MRI发现残癌位于原发病灶边缘2例,DSA未发现。2例DSA发现残癌灶均位于肿瘤中心,可见到肿瘤血管及染色,而MRI未发现。结论 MRI是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了解残癌、侧支供血及随访检查的有效方法,对残癌的检出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MRI DSA
下载PDF
腰椎白念珠菌病一例
8
作者 姜永能 宋超 +2 位作者 赵卫 靳仓正 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80-380,共1页
患者男,70岁,因胃癌根治术后8个月,腰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行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根治术,术后1个月并发白念珠菌菌血症,经静脉给予伊曲康唑800mg/d,2周后好转停药出院。近2个月来感腰痛逐渐加重来诊。入院体格检查:L12棘突... 患者男,70岁,因胃癌根治术后8个月,腰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行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根治术,术后1个月并发白念珠菌菌血症,经静脉给予伊曲康唑800mg/d,2周后好转停药出院。近2个月来感腰痛逐渐加重来诊。入院体格检查:L12棘突处压、叩痛,无放射痛,局部无红肿,神经反射及肌张力正常。CT显示L2椎体上缘不规则骨质破坏,周边有轻度骨质增生硬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感染
下载PDF
MRI 3D-FS-SPGR序列延迟增强诊断初期膝关节软骨损伤 被引量:8
9
作者 蓝燚锋 叶艺先 +2 位作者 马云彪 范淑玉 吕永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探讨MRI 3D-FS-SPGR序列延迟增强诊断膝关节软骨初期损伤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经关节镜诊断为初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先3D-FS-SPGR序列平扫,静脉注入钆对比剂后平地活动10 min,让钆剂尽量扩散至软骨中,2h后再作3D-FS-SPGR... 目的探讨MRI 3D-FS-SPGR序列延迟增强诊断膝关节软骨初期损伤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经关节镜诊断为初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先3D-FS-SPGR序列平扫,静脉注入钆对比剂后平地活动10 min,让钆剂尽量扩散至软骨中,2h后再作3D-FS-SPGR扫描,检查结论同关节镜所见对照。另外挑选3例健康志愿者检查作为对照组。结果 3D-FS-SPGR序列上健康膝关节软骨为光滑、弧形高信号,并可见由表至里的高-中-高3层信号;初期损伤的软骨变薄,病损区在3D-FS-SPGR平扫上呈低信号,在延迟增强序列上呈高信号且范围增大,软骨下骨髓水肿也呈高信号。3D-FS-SPGR平扫显示Ⅰ期软骨损伤的符合率为38. 1%(8/21),显示Ⅱ期软骨损伤的符合率为50%(12/24);延迟增强显示Ⅰ期软骨损伤的符合率为76. 2%(16/21),显示Ⅱ期软骨损伤的符合率为87. 5%(21/24)。经t检验,延迟增强显示膝关节软骨Ⅰ、Ⅱ期损伤的符合率明显优于平扫(Ⅰ期t=2. 961,P=0. 008;Ⅱ期t=2. 840,P=0. 009)。结论 MRI 3D-FS-SPGR延迟增强显示膝关节软骨初期损伤优于平扫,检出率高于关节镜,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初期软骨损伤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软骨损伤 膝关节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蓝燚锋 卢烈静 +2 位作者 梁碧玲 马云彪 范淑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RI诊断为垂体大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瘤以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表现为颈动脉包绕,海绵... 目的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RI诊断为垂体大腺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瘤以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表现为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底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等。MRI判断4级受侵19例,3级受侵8例,2级受侵7例,1级受侵9例,0级受侵5例;术中3-4级均证实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部分或完全受包绕。结论 MRI检查结果与手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在术前较客观评估垂体腺瘤是否具有侵袭性及其侵袭范围,对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丽云 胡海菁 +1 位作者 徐刚 钟思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突发胸痛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28层CT心胸血管三合一成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及胸部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放... 目的 :探讨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突发胸痛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28层CT心胸血管三合一成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及胸部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并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行128层CT一站式扫描均能清晰显示双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胸主动脉及心胸其他组织结构,其中冠状动脉狭窄21例,肺动脉栓塞15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他病变16例,未见异常4例。结论: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血管疾病作出诊断,还可明确胸部其他非血管性病变,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胸痛 冠状血管 动脉瘤 夹层 肺栓塞
下载PDF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5期58-5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X线...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隐匿性骨折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丽云 王金花 +2 位作者 冯结映 胡海菁 刘海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 目的 :探讨3.0 T MRI的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常规TSE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与S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SWI在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5例共检出病灶302个,单发2例,多发33例。常规T1WI检出病灶114个,其中单纯水肿灶93个,水肿伴出血灶21个;T2WI检出231个,其中单纯水肿灶182个,水肿伴出血灶49个;FLAIR序列检出268个,其中单纯水肿灶203个,水肿伴出血灶65个;SWI检出病灶302个,其中单纯水肿灶40个,水肿伴出血灶262个。SWI对出血灶检出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T1WI、T2WI及FLAIR序列(P<0.05)。结论 :SWI能非常敏感地检出急性期DAI患者脑内微出血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下载PDF
个体化低流速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在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成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贤方 靳仓正 +2 位作者 胡海菁 黎永锋 徐里纯 《广州医药》 2021年第6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速率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检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1月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检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80 k...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速率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受检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1月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A检查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80 kV扫描,低流速、低总量注射方案;B组120 kV扫描,高流速、低总量注射方案;C组为120kV扫描条件,高流速、高总量注射方案。对比各组注射流速、注射总量、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gth product,DLP),评价各组图像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基底动脉、胸锁乳突肌中段的CT值、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价A、B两组图像评分集中在4分段,C组图像评分集中在3分段,A、B组与C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注射流速和DLP比B、C组分别下降27.75%、47.10%;A、B组对比剂注射总量较C组下降3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血管CT值对应比B、C组数值稍高,除主动脉弓CT值外其余血管客观参数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低BMI受检者头颈部CT血管个体化低流速精准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既能降低受检者对比剂注射速率和注射风险,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流速 低管电压 对比剂 断层摄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降低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丽云 冯结映 +2 位作者 靳仓正 董志兴 钟思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 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心率患者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中减少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128层CT胸痛三联成像患者90例,心率<65次/min、心率变异<5次/min。随机分为A、B 2组:A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B组平均辐射剂量及曝光时间均低于A组(t=16.16,P<0.001;Z=-8.26,P<0.001)。结论 :对于心率<65次/min且心律相对平稳患者,128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痛三联成像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仍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技术 胸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RI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蓝燚锋 卢烈静 +2 位作者 高明 梁碧玲 马云彪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27-29,3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鼻咽癌148例,全部经鼻咽部及颈部MRI扫描,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引用鼻咽癌08分期标准,比较各分区之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原发部位肿...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鼻咽癌148例,全部经鼻咽部及颈部MRI扫描,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引用鼻咽癌08分期标准,比较各分区之间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不同原发部位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各区分布特点及跳跃性转移情况。结果 148例鼻咽癌其中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37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10例,基底细胞型鳞状细胞癌1例。病灶局限左或右侧壁18例,局限顶后壁9例,同时累及侧壁及顶后壁的广泛病灶112例,原发病灶不明显9例。143例(96.6%)伴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124例(83.8%),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79.1%),其中26例(17.6%)仅有咽后淋巴结转移,19例(12.8)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98例(66.2%)为咽后及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在各区的分布是Ia区0组,Ib区7组,IIa区94组,IIb区105组,III区62组,IV区25组,Va区11组,Vb区14组,咽后区202组,腮腺淋巴结转移7组。2例(1.3%)出现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1例,多处骨转移1例。2例(1.3%)发生跳跃性转移。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咽后淋巴结、颈上深组(II区)淋巴结转移最多见。淋巴结转移首站与早期局限性病灶位置有关,原发或累及顶后壁病灶比单纯侧壁病灶的咽后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局限于鼻咽部单侧病灶可出现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路径与解剖上鼻咽部的淋巴回流路径一致,跳跃性转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女性盆腔肿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海平 胡海箐 +3 位作者 赵昕 黄玉书 陈伟强 吴梅鑫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9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的8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MRI检查,联合...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女性盆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1月本院的80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MRI检查,联合组则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来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组在检测出血和与静脉有关的病变方面,尤其对微小出血的判断上不精确。而联合组中联合应用CE-MRA及增强后SWI序列提升了扫描速度和图像分辨率,使病变钙铁质沉积、血液代谢产物、内静脉结构等呈现更加清晰。结论对女性盆腔肿瘤患者采用3.0T磁共振CE-MRA及增强后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可以大幅提升对肿瘤病灶的鉴别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胜盆腔肿瘤 MRI检查 3.0T磁共振CE-MRA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荣华 胡海菁 +1 位作者 高峰 徐新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例小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误诊及漏诊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92,P=0.0015<0.05)。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2.00%、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1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38、3.9072,P=0.0172、0.0481<0.05)。结论通过对小肠出血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阳性检出率,还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和大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小肠出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李良 罗志坤 +3 位作者 林小惠 刘淑仪 陈旭 刘成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5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颅骨凹陷性骨折进行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结果23例经CT-3D均能清楚显示凹陷骨折部位及深度,诊断明确,保守及手术的病例恢复效果均良好。结论螺旋C... 目的总结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颅骨凹陷性骨折进行CT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结果23例经CT-3D均能清楚显示凹陷骨折部位及深度,诊断明确,保守及手术的病例恢复效果均良好。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治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颅骨凹陷性骨折
下载PDF
前置胎盘伴植入的MRI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蓝燚锋 叶艺先 叶敏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3期757-759,共3页
目的:对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科室收治的35例前置胎盘疑似伴胎盘植入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资料分析显示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 目的:对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科室收治的35例前置胎盘疑似伴胎盘植入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资料分析显示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评价MRI诊断前置胎盘伴植入的价值。结果:术有10例患者胎盘自然剥离,无植入和粘连的情况。其余25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2例患者伴植入,其余13例患者仅为粘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结果显示15例患者伴植入,经过病理检查对比,有3例患者仅为粘连,2例患者无植入,2例患者胎盘位于后壁。5例为误诊、2例漏诊;MRI诊断结果显示14例患者伴植入,病理对比结果显示3例患者为胎盘粘连,误诊3例、漏诊1例。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误漏诊率以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诊断前置胎盘伴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彩超诊断结果相近,临床中可与彩超检查相互结合,更好的保证诊断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伴植入 MRI 彩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