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地区TTV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钟锐兴 张瑞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47,51,共3页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TT病毒 (TTV)感染的情况 ,了解TTV与肝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甲 -庚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药瘾者及健康人群 (健康义务献血员 )血清作TTV -DNA扩增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作TTV检测及TTV基因分型。了...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TT病毒 (TTV)感染的情况 ,了解TTV与肝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甲 -庚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药瘾者及健康人群 (健康义务献血员 )血清作TTV -DNA扩增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技术作TTV检测及TTV基因分型。了解不同人群TTV感染率及TTV的基因分型情况。结果 :非甲 -庚肝炎患者中检出 2 9例 ,阳性率 7.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 2 3例 ,阳性率 6 .4 6 %。静脉药瘾者中检出 11例 ,阳性率 13.2 5 %。健康人群中检出 1例 ,阳性率 0 .6 3%。对 6 4例TTV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 ,其中Ⅰ型 6 0例 ,Ⅱ型 4例。 6 4例TTV感染者中 6例肝功能检查ALT正常。结论 :佛山地区存在TTV感染 ,基因型以Ⅰ型为主。其中非甲 -庚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药瘾者的感染率较高 ,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TTV为非甲 -庚肝炎的病原之一 ,存在着无症状携带状态。其传播似与血液途径有密切关系 ,可单独或混合感染致病 ,其在人群中的感染似与HBV感染存在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地区 TTV感染 TT病毒 基因型 调查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白红莲 严海明 +2 位作者 尚慧林 孙婧 罗红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研究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及足月分娩的12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 目的研究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及足月分娩的12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了解新生儿HBV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情况。结果 120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2.4%;新生儿出生24 h内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2%、15.8%、5.0%;HBe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孕妇,2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5);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升高,HBV-DNA复制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孕妇HBeAg阳性、和或HBV DNA高复制水平是新生儿宫内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垂直传播
下载PDF
佛山地区26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白红莲 钟锐兴 张瑞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5-65,共1页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病原、临床分型以及感染方式。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 2 6 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分型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丙型、戊型、病原未明型 )。结果 :佛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年住院...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病原、临床分型以及感染方式。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 2 6 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分型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丙型、戊型、病原未明型 )。结果 :佛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年住院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特点甲型肝炎逐年下降 ;乙型肝炎渐上升。乙型肝炎多见于 1岁以下婴儿及 6~ 13岁儿童 ,临床分型绝大多数为慢性肝炎。结论 :佛山地区儿童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应该加农村及学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阻断HBV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肝炎 佛山地区
下载PDF
延伸性护理干预对门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冠琼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干预对门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参加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的门诊HIV/AIDS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后,对实施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进行... 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干预对门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参加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计划的门诊HIV/AIDS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后,对实施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HIV-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延伸性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延伸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为相关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性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替比夫定阻断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白红莲 尚慧林 李宗良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30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 目的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30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替比夫定组母体HBV-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且分娩前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6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χ2=4.29,P<0.05。结论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感染 替比夫定
下载PDF
HIV感染者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16与CD4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严海明 叶一农 周惠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5期2692-269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CD4细胞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HIV感染患者25例作为HIV感染组,选择同期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20例作为A...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CD4细胞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HIV感染患者25例作为HIV感染组,选择同期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20例作为AIDS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三组CD4细胞与血清IL-2、IL-16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DS组及HIV感染组CD4细胞与血清IL-2、IL-16水平均降低,且AIDS组低于HI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HIV感染者CD4细胞与血清IL-2、IL-16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IL-2、IL-16水平在HIV感染患者中较低,且与CD4细胞呈正相关,HIV感染患者免疫状态可通过该血清检测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4细胞 白介素-16 白介素-2 相关性
下载PDF
2013 - 2016年广东省佛山市4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叶一农 李宗良 +3 位作者 白红莲 周惠玲 张青森 陈简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3 - 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布鲁菌病发病以2 - 6月为主,...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3 - 2016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4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布鲁菌病发病以2 - 6月为主,占85.4%(35/41),其中58.5%(24/41)有阳性流行病学史。分别有29、20、19和16例(70.7%、48.8%、46.3%和39.0%)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脊柱或关节痛、疲乏、肝和/或脾大。单纯布鲁菌感染者与合并感染者比较,白细胞数(5.77 × 10^9 个/L比5.83 × 10^9 个/L)、中性粒细胞数(3.50 × 10^9 个/L比3.84 × 10^9 个/L)、降钙素原中位数(0.10比0.14 μg/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高敏C反应蛋白中位数(26.72比50.87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2.300,P 〈 0.05)。有阳性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均值明显低于无阳性流行病学史患者(4.73 × 10^9 个/L比7.28 × 10^9 个/L、2.73 × 10^9 个/L比4.79 × 10^9 个/L、0.36 × 10^9 个/L比0.64 × 10^9 个/L,F = 9.486、10.130、9.785,P均 〈 0.05),淋巴细胞数、高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 × 10^9 个/L比1.73 × 10^9 个/L、29.30比35.76 mg/L、0.15比0.09 μg/L,P均 〉 0.05)。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所有病例均为马耳他布鲁菌感染,33例菌株在体外环境中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有40例治疗后出院,有34例仍需增加抗生素治疗疗程,总体转归良好。结论 在佛山地区,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合并脊柱、关节痛以及炎症指标升高不明显等表现症状要警惕布鲁菌病可能;在佛山地区应加强布鲁菌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回顾性研究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广东省佛山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首例报告
8
作者 周立新 谭家驹 +7 位作者 吴敏 罗洪涛 誉铁鸥 康萍 方滨 李轶男 温伟标 邹毅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广东省佛山市首例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 ,以及使用SARS患者康复期血清SARS抗体检查确定回顾性诊断。结果 该病例具有以下特征 :( 1)有接...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广东省佛山市首例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 ,以及使用SARS患者康复期血清SARS抗体检查确定回顾性诊断。结果 该病例具有以下特征 :( 1)有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史 ;( 2 )有持续高热、咳嗽、痰少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3 )白细胞 (WBC)不高 ;( 4 )双肺弥漫性浸润 ;( 5)病情迅速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6)传染至与其密切接触的 4名亲属 ;( 7)患者康复期血清抗冠状病毒抗体 (IgG)阳性 ,经过抗病毒、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有创机械通气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治疗 ,44天后治愈出院。结论 佛山市首例完全具备SARS诊断标准的主要特点 ,有很强的传染性 ,经过机械通气和多脏器支持等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佛山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及恩替卡韦的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严海明 叶一农 +2 位作者 杨光 梁敏锋 龙辉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与恩替卡韦治疗24周对其的影响及对血浆类胰岛素增长因子-1(IGF-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0例为乙肝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乙肝组应用恩替卡...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与恩替卡韦治疗24周对其的影响及对血浆类胰岛素增长因子-1(IGF-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肝患者30例为乙肝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乙肝组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4周,治疗前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定认知功能,检测IGF-1及BDN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肝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的记忆力指标均降低,血浆IGF-1及BDNF水平降低,WCST中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均上升(P<0.05)。与恩替卡韦治疗前比较,乙肝患者治疗24周后记忆力指标均上升;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减少,血浆IGF-1及BDNF水平均上升(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认知功能比正常人减退,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此改善可能与血浆IGF-1及BDNF水平上调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认知功能 恩替卡韦 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中CXCR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一农 赵琦毅 +3 位作者 周惠玲 严海明 张青森 彭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356-2361,共6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及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ACLF患者、18例普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入院初收集血样,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上CXCR3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及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ACLF患者、18例普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入院初收集血样,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上CXCR3的表达。结果 ACLF患者中12例存活。CHB患者CXCR3+CD8+T细胞计数(70.31±38.07)×106·L-1,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的(34.26±22.30)×106·L-1和ACLF患者的(10.63±8.57)×106·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3+CD8+T细胞数量与ln ALT、ln AST或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存活的ACLF患者CXCR3+CD8+T细胞计数(14.40±9.35)×106·L-1,明显高于死亡患者的(6.10±4.78)×106·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ACLF患者外周血CXCR3+CD8+T细胞的计数下降,并且可能与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调节性免疫 趋化因子受体3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轶男 罗红涛 +6 位作者 周立新 马明远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苏艳玲 邹毅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对机械通气的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气道峰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2 - 11~ 2 0 0 3- 12我们ICU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 2 7次床边MARS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 目的 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对机械通气的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气道峰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2 - 11~ 2 0 0 3- 12我们ICU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 2 7次床边MARS治疗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MAR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中pH值和PaCO2 无明显变化 ,MARS治疗过程中患者PaO2 、SaO2 及氧合指数(PaO2 /FiO2 )均有显著改善 ,气道峰压明显降低 ,心率显著减慢 ,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 MARS可改善机械通气重度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能降低患者气道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机械通气 脓毒症 氧合 血流动力学 气道压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轶男 周立新 +6 位作者 苏艳玲 罗红涛 马明远 誉铁鸥 方滨 温伟标 邹毅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ICU治疗的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12次床边MARS治疗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MARS治疗4 h后患者... 目的研究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心率和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在ICU治疗的冠心病并发重度脓毒症患者所进行的12次床边MARS治疗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MARS治疗4 h后患者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结论MARS可改善MO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冠心病 重度脓毒症 动脉压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110例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邹敏超 吴仲文 盛吉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方法 :对 110例甲型副伤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甲型副伤寒以急性高热起病 ,白细胞总数不高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 ,肝脾肿大。并发症以中毒性肝炎最多。药敏结果 :...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方法 :对 110例甲型副伤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甲型副伤寒以急性高热起病 ,白细胞总数不高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 ,肝脾肿大。并发症以中毒性肝炎最多。药敏结果 :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三代头孢菌素均高度敏感。结论 :甲型副伤寒误诊率高 ,宜尽早作血培养或骨髓检查 ,并根据药敏结果予喹诺酮类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临床特点 药敏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辉 罗红涛 +1 位作者 赖春颜 叶一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ALT水平、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6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ALT水平、年龄、HBeAg与肝脏病理G分级、S分期等,分别统计分析ALT水平、年龄与肝脏病理G...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ALT水平、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6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ALT水平、年龄、HBeAg与肝脏病理G分级、S分期等,分别统计分析ALT水平、年龄与肝脏病理G分级、S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对于HBeAg阳性患者,不同ALT水平或不同年龄段的G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ALT水平越高或年龄越大,G分级越高(rp=0.786 9,rp=0.979 6);不同ALT水平的S分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段的S分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P<0.05),年龄越高,S分期越高(rp=0.892 9,P<0.05)。对于HBeAg阴性患者,不同ALT水平的G分级或S分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段的G分级或S分期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年龄越高,G分级或S分期越高(rp=0.786 9,rp=0.784 0,P<0.05)。结论ALT低水平患者存在不程度的疾病活动,疾病活动的程度与ALT水平不一致,而与年龄、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乙型 病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胆红素等与肝硬度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一农 龙辉 +5 位作者 白红莲 李宗良 吴有全 林小清 刘英莲 刘全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两次肝功能指标值、年龄等与...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两次肝功能指标值、年龄等与对应肝硬度值的相关性及两次肝功能指标变化值、两次检测间隔时间等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肝硬度变化值为因变量,以肝功能指标变化值及年龄和两次检测间隔周数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次检测的GGT、ALB、TBIL与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两次检测AST、GGT、GLO、TBIL与DBIL变化值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80、0.503、0.536、0.369、0.341、0.497;P<0.05)。两次检测间隔时间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度变化值=0.4982×GLO变化值+0.4621×DBIL变化值(F=15.108,P<0.001)。结论炎症程度影响肝脏硬度值,但难以通过AST等校正Fibroscan测量值的方式来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探测仪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红涛 刘全妹 +4 位作者 张沛华 吴有全 钟佩琴 罗钻弟 薛毅珑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支持治疗,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仅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中均有显著疗效,中毒症状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内毒素明显下降,血氨明显下降。最终5例临床治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1例接受肝移植,2例病情一度好转,自动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或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75%,有效率90%,不良反应少。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治愈好转率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有显著的支持治疗作用,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重型肝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有全 张瑞娴 +3 位作者 李忠艳 赖春颜 白红莲 叶一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与ALT、AST、Alb、Glo、TBIL、Cr、BUN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以CysC为因变量,以年龄、ALT、AST、Alb、Glo、TBI...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与ALT、AST、Alb、Glo、TBIL、Cr、BUN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以CysC为因变量,以年龄、ALT、AST、Alb、Glo、TBIL和C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总体CysC水平为(1.05±0.40)mg/L,其中男性高于女性(P<0.05);年龄与CysC水平呈正相关(r=0.069,P<0.05);HBeAg阳性者CysC水平低于阴性者,HBeAb阴性者低于阳性者(P<0.05)。CysC水平与ALT、AST、Alb、Glo和TBIL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1、-0.139、-0.286、0.320和0.1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r、Glo、Alb和年龄依次进入回归方程(r=0.62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CysC水平受肝功能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仍是肾功能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胱抑素C 相关性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并骨损害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红莲 谢俊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骨损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病毒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海明 白红莲 +1 位作者 刘金峰 张青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58-959,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病毒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常规治疗,4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病毒动力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视其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常规治疗,42例)与观察组(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常规治疗,43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病毒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完全应答及病毒学应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乙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及病毒动力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纤维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病毒动力学
下载PDF
MARS治疗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肝性脑病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红涛 叶一农 +3 位作者 刘全妹 龙辉 林小清 严海明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1期25-27,32,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与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HD)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有肝性脑病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MARS治疗组、PE+HD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与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透析(HD)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有肝性脑病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MARS治疗组、PE+HD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氨浓度、血浆渗透压(POP)以及肝性脑病的临床变化情况。结果MARS组治疗前与治疗9h后MAP、POP、血氨浓度分别为(63.5±5.2)mmHg、(81.1±19.3)mOsm/L、(314.1±4.6)mmol/L和(54.0±7.4)mmHg、(37.1±14.6)mOsm/L、(309.9±7.1)mmol/L;PE+HD组对应值分别为(64.6±5.7)mmHg、(79.5±19.7)mOsm/L、(312.8±4.9)mmol/L和(63.7±7.3)mmHg、(84.7±22.1)mOsm/L、(300.9±7.8)mmol/l。治疗9h后两组间MAP、POP和血氨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MARS组MAP、POP和血氨浓度的变化较PE+HD组平稳。MARS组治疗9h后肝性脑病好转率为66.7%(20/30),PE+HD组为1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HD比较,MARS对血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POP的改善更为平稳,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肝性脑病 肝功能衰竭 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