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2 位作者 苏树英 许卓明 计勇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 7例。结果 6例获得成功 ,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结论 肝移植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受体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大量输血、术后高血压...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 7例。结果 6例获得成功 ,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结论 肝移植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受体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大量输血、术后高血压以及全身性感染有关 ,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减少术中出血 ,控制高血压 ,防治感染 ,头颅 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脑出血 防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甄作均 陈焕伟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1993 年1 月至1999 年1 月的19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6 例同期切除,10 例分期切除,1 例肝动脉结扎加无水乙醇注射,2 例通过肝动脉结扎加化学药...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1993 年1 月至1999 年1 月的19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6 例同期切除,10 例分期切除,1 例肝动脉结扎加无水乙醇注射,2 例通过肝动脉结扎加化学药物治疗(化疗) 泵灌注化疗而获得二期手术切除机会。手术方式行肝不规则楔形切除16 例,左半肝切除2 例。结果 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 、58% 、21% 。6 例同期肝切除者平均生存期23 个月,10 例分期肝切除者的平均生存期为32 个月。结论 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积极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外科手术 肝动脉
原文传递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计勇 甄作均 +3 位作者 苏树英 许卓明 陈焕伟 费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腹腔镜 疝修补术 临床资料 手术探查
原文传递
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汪建平 丁卫星 +8 位作者 邓艳红 兰平 潘凯 董功航 邓建中 王磊 吴小剑 郭学锋 郑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部分资料收集开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部分资料收集开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56例术前评估为T3-4N0M0和T1-4N1-2M。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术前实施4个疗程的FOLFOX方案化疗;从化疗第2疗程的第1天开始放疗.2Gy/次,总剂量46Gy(共23次)。放疗结束后4~8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结果56例患者共接受220个疗程化疗。其中1例患者因第2次化疗后白细胞不升而停止,只行术前放疗:1例患者在2次化疗、10次放疗后出现肺结核活动而停止治疗;余54例术前均接受4次化疗。52例患者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2例治疗后发现肝、肺、骨转移而未行手术),50例施行保肛手术,其中1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瘘。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术后1个月出现直肠阴道瘘。52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7例患者完全缓解。41例患者部分缓解,4例患者稳定。56例中2例不能完成治疗退出,2例广泛转移未手术。总有效率85.7%。结论FOLFOX方案联合放疗的新辅助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达到术前肿瘤降期和增加手术保肛率的效果,建议保肛术后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新辅助疗法
原文传递
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胃肠疾病患者营养治疗评定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焕伟 甄作均 潘文松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前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营养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吻合器吻合法经腹全胃切除预防吻合口瘘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致祥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吻合器经腹全胃切除时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 采用不设标志线、美蓝检查法及体位切口改进三项措施,改进全胃切除时吻合器吻合方法,观察了原方法组41例患者及改进方法组78例患者。同时采用离休猪肠管160段观察了... 目的 探讨吻合器经腹全胃切除时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 采用不设标志线、美蓝检查法及体位切口改进三项措施,改进全胃切除时吻合器吻合方法,观察了原方法组41例患者及改进方法组78例患者。同时采用离休猪肠管160段观察了原方法和改进方法各吻合40次结果。结果 原方法吻合离休猪肠管40次,出现吻合口瘘5次,瘘口均有2个钉子松脱;改进方法40次无吻合口瘘发生(P<0.05)。临床上采用原方法吻合41例,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死亡,膈下脓肿4例;改进方法78例患者中无吻合瘘发生、无膈下脓肿、无手术死亡,与原方法组比较P<0.01。结论采用原吻合方法时留置标志线拉脱吻合钉是导致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改进后的吻合方法可以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吻合器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