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坚 章成国 邵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4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共1430例为1组,以我院同时期保健科随机选取的4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记录血脂情况,... 目的探讨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4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共1430例为1组,以我院同时期保健科随机选取的4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记录血脂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血TC、TG和LDL-C水平ICVD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佛山地区血脂异常是ICVD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脂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09
2
作者 章成国 张虹桥 +2 位作者 谢坚 邵燕 邢诒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颈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被引量:12
3
作者 章成国 谢坚 +1 位作者 邵燕 邢诒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血脂水平,为今后预防保健及康复干预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数据库中检索1991—2004年诊断为 ICVD的病例共2886例,其中2000—2004年 ICVD 患者共1430例为一亚组,以我院同...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血脂水平,为今后预防保健及康复干预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数据库中检索1991—2004年诊断为 ICVD的病例共2886例,其中2000—2004年 ICVD 患者共1430例为一亚组,以我院同时期保健科随机选取的40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记录血脂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血 TC、TG 和 LDL-C 水平ICVD 患者组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两性血脂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50岁以上女性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组男性。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随着年代的推移呈逐步上升趋势,总胆固醇从1991—1994年的24.5%到2001—2004年的38.1%(男性)和22.3%到38.5%(女性),且明显高于国内2000—2001年普查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率。结论佛山地区血脂异常是ICVD 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脂蛋白类
原文传递
双向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12例急性基底动脉梗塞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凯 罗绍辉 +6 位作者 章成国 邓其峻 孙炽津 张虹桥 黄才东 李国德 邵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848-850,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梗塞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12例临床确诊病人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后,在微导丝导引下,将2.7F微导管送至血栓部位,并穿透血栓,总量50~100万U尿激酶分次在血栓的远端和近端注射进行双向溶... 目的观察并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梗塞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12例临床确诊病人均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后,在微导丝导引下,将2.7F微导管送至血栓部位,并穿透血栓,总量50~100万U尿激酶分次在血栓的远端和近端注射进行双向溶栓。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14 d和术后28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应用简明统计10.1软件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应用Dunnett t(t_D)检验对溶栓后各时间组评分和溶栓前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分析各时间点NIHSS评分结果发现,术后14 d和28 d组与术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术后1 d组和术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向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梗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内溶栓 双向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1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旷怡 胡金伦 +1 位作者 温宇明 王王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巾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构成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13种、116株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巾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构成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2例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13种、116株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前4位,其中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菌则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患者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高急性脑卒巾并发肺炎的预见性,积极控制肺炎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内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Fe^(3+)与PC12细胞α-synuclein蛋白聚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宝芹 刘焯霖 +3 位作者 王玉凯 宁玉萍 刘平 谢安木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9-299,共1页
近年研究表明,α-synuclein蛋白的聚集可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该蛋白发生聚集的原因对进一步明确PD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体外实验发现,氧化应激可以使重组的野生型α-synuclein蛋白发生聚... 近年研究表明,α-synuclein蛋白的聚集可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该蛋白发生聚集的原因对进一步明确PD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体外实验发现,氧化应激可以使重组的野生型α-synuclein蛋白发生聚集;众所周知,PD患者中脑部位铁水平增高,铁能够介导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氧化应激状态,因此,我们推测PD患者中脑高浓度的铁可能在α-synuclein聚集中发挥一定作用.为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Fe3+对其α-synuclein蛋白聚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 PD N蛋白 氧化应激 白发 PC12细胞 体外实验 聚集 脑部 发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