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用血机构输血科的规范建设与培训
1
作者 吴敏华 陈妙婵 蔡葵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A01期49-51,共3页
目的规范全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佛山市各个医疗单位的输血科(血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结果在输血科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规普及,输血科建设,急救用血机制的建立等理论学习,以... 目的规范全市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方法通过分析佛山市各个医疗单位的输血科(血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开展培训。结果在输血科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规普及,输血科建设,急救用血机制的建立等理论学习,以及开展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实践技能学习。结论各医疗机构通过这次培训,对输血科如何建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抗体筛查
下载PDF
5840例输血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葵 容伯芬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谱细胞 输血反应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敏华 梁慧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3161-316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合理输注量和血液制品配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根据术中出血量搭配各种成分血进行输注,输注后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合理输注量和血液制品配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移植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根据术中出血量搭配各种成分血进行输注,输注后各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理想,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预计术中出血量,适当合理准备各种血液制品,以保证肝移植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出血量 成分输血
下载PDF
某三甲综合医院近9年临床用血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敏华 杜超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趋势,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并协助地方中心血站制定恰当的采供血计划,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1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趋势,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并协助地方中心血站制定恰当的采供血计划,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1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规律为0〉A〉B〉AB,手术科用血量比非手术科用血量大。自体输血率未达标。结论制定科学的用血计划,严格合理控制血制品输用量,保证用血安全合理,提倡自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回顾 分析
下载PDF
凝血筛选及常规检测评估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妙婵 蔡葵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检测用于评估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分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 目的探讨凝血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检测用于评估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分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观察组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输注血制品;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并估计渗血情况给予成分输血。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前5min T0、鱼精蛋白充分结抗肝素化后T1、成分输血后T2、术后24 h和T3,并监测以下凝血相关指标:APTT、PT、TT、FIB、和PLT、Hb,记录不同时间点:关胸期间,术后1、6、12、24 h的出血量和总量,记录成分输血品种和用血量。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较肝素化前延长(P<0.05),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两组凝血功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出血量和总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及血液常规监测能有效指导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治疗,避免滥用血,能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输血治疗
下载PDF
输血病人的意外抗体筛查 被引量:4
6
作者 蔡葵 陈卓文 容伯芬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2期37-38,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输血病人产生的意外抗体分析,指导临床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和疑难配血,以便为待输血者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预防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传统试管法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与微柱凝肢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平行进... 目的通过对我院输血病人产生的意外抗体分析,指导临床在输血前进行抗体筛查和疑难配血,以便为待输血者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预防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传统试管法的抗人球蛋白试验与微柱凝肢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平行进行21000名输血病人意外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21000名输血病人中有38名产生了意外抗体,引起配血困难甚至输血反应。结论意外抗体筛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谱细胞 输血反应
下载PDF
491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敏华 蔡葵 +1 位作者 黎裕元 徐德荣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的相关性因素、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并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本院2015年4月〜2020年6月5年以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491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和血液制品...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可能的相关性因素、输血环节存在的风险并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本院2015年4月〜2020年6月5年以来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491例,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和血液制品的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9820例输血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491例,发生率为0.45%,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分别占输血不良反应的68%和24%。血小板和血浆引起过敏不良反应为主,红细胞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不良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以血液科、ICU、妇科、全科医学科为主,特别是血液科占主要。结论: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同血液品种、输血次数有相关性,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高。输血前医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输血史、输血不良反应史等,提前做好防预工作,申请患者适合的血液制品,降低输血不良发生率,保证用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临床输血
下载PDF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与恶性血液病的关联性及输血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敏华 蔡葵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2期27-28,共2页
目的:恶性血液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液科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疾病的关联性和输血治疗的方向。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对患者血样做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 目的:恶性血液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血液科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疾病的关联性和输血治疗的方向。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对患者血样做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263例抗人球蛋白试验中阳性为69例,直抗(DAT)和间抗(IAT)均阳性有4例,单纯DAT阳性65例。其中原发性阳性率占7.2%,继发性占17.5%。结论:恶性血液病会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并且对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先申请做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清楚发生溶血的原因后再申请用何种成分红细胞输血治疗,以达到理想的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抗人球蛋白试验 输血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的比较
9
作者 陈活强 仇颖妍 蔡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A0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肝移植术患者,根据术中行自体输血或者成分输血分成自体输血组和成分输血组,平均每组40例。对比两组问术中各血液成分的平均使用量以及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肝移植术患者,根据术中行自体输血或者成分输血分成自体输血组和成分输血组,平均每组40例。对比两组问术中各血液成分的平均使用量以及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的差异。结果自体输血组输入异体悬浮红细胞量显著少于成分输血组(P〈0.01),两组问PT、APTT、TT、F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采用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自身输血可以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对于预防输血反应、解决血液紧张和避免输血传染病有重大价值,应作为首选输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 自体输血 成分输血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活强 蔡葵 容伯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4期1704-1705,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敏华 陈活强 蔡葵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90-690,共1页
自1957年Van Loghem首先报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后.医学界逐渐发现血液病中有少数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正反不相符合。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白血病患者A或B抗原弱化的原因和特点.以便指导临床能够注意这一现象。笔者在2000... 自1957年Van Loghem首先报道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抗原减弱后.医学界逐渐发现血液病中有少数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正反不相符合。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白血病患者A或B抗原弱化的原因和特点.以便指导临床能够注意这一现象。笔者在2000~2007年共发现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正反不相符合.均出现A或B抗原弱化。现报告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ABO血型 恶性血液病患者 血型鉴定困难 白血病患者 A抗原减弱 急性粒细胞 B抗原 Van
下载PDF
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指标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妙婵 蔡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66-967,共2页
目的通过监测换血前后患儿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估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2例有换血指征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输注正常血液来交换出高血清胆红素的血液,以降低患... 目的通过监测换血前后患儿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估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2例有换血指征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输注正常血液来交换出高血清胆红素的血液,以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HDN)。换血治疗选用O型少白红细胞及AB型新鲜血浆,其比例为3∶1,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电解质、血气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胆红素置换率。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明显下降(P<0.01),换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血气指标pH值、BE值及电解质K+、Na+、Cl-、Ca2+等血液学指标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置换率为(63±11)%。结论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换血后对血气、生化等相关血液指标无影响,是治疗HDN高效、安全、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妙婵 蔡葵 +2 位作者 吴敏华 陈活强 刘棋枫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干细胞最佳的采集时机。方法采用固定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即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每12 h一次(8:00、20:00各一次)。采集供... 目的通过观察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干细胞最佳的采集时机。方法采用固定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即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每12 h一次(8:00、20:00各一次)。采集供者动员后第4天多个时间点的外周血,用于测定血常规及CD34+细胞,绘图并观察分布规律。结果采用固定时间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干细胞均在12:00达到峰值,供者动员后第5天10:00至15:00为最佳采集时机。结论采用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能预期获得干细胞在外周血分布的规律以及采集的最佳时机,建立干细胞采集的临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时间的动员方案 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 分布规律 最佳采集时机
下载PDF
治疗性高白细胞单采术去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敏华 蔡葵 邓志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1期235-236,共2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7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评估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7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经白细胞单... 目的观察白细胞单采联合化疗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7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评估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7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经白细胞单采后化疗,完全缓解43例(61.4%),部分缓解16例(22.9%),未缓解7例(10%),4例(5.7%)死于化疗后严重感染。结论细胞单采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单采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高黏滞血症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敏华 容伯芬 陈妙婵 《广州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CML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7例CML患者中62例检出费城染色体Ph,阳性率为92.5%,其中有12例除Ph阳性外还合并...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CML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7例CML患者中62例检出费城染色体Ph,阳性率为92.5%,其中有12例除Ph阳性外还合并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结论对C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对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异常
下载PDF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敏华 容伯芬 陈妙婵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4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3例患者恶性血液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结果 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有29例,阳性率为46%。结论染色体检查... 目的探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3例患者恶性血液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结果 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有29例,阳性率为46%。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染色体核型 异常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指标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妙婵 蔡葵 容伯芬 《广州医药》 2013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对血液学指标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确诊为TTP的患者采用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2次,分析置换前后相关血液检验指标及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对血液学指标影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确诊为TTP的患者采用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浆置换,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周2次,分析置换前后相关血液检验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12例经血浆置换治疗的TTP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复查外周静脉血破碎RBC消失,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间接胆红素(IBIL)、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浆置换治疗TTP后相关血液学指标均恢复正常,症状改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液学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PDF
ABO以外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妙婵 李启欣 +1 位作者 陈活强 容伯芬 《广州医药》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筛检有黄疸、贫血症状患儿血浆中的不规则抗体并鉴定其抗体特异性,最后检测母体对应的红细胞抗原是否为阴性,以确认所检抗体的准确性。结果 1968例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17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占0.86%,进一步检测出抗-D 8例,抗5-E例,抗-E、c 2例,抗-c 1例,抗-e 1例。结论被调查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根据不规则抗体特异性的类型,及时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综合治疗,其疗效显著。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的非ABO-HDN,尤其以Rh-HDN病程重、危害大,推广产前孕期夫妇血型鉴定及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极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RhD阴性病人输大量阳性血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妙婵 陈活强 蔡葵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147-147,共1页
患者 男,42岁.因腹腔巨大肿物、直肠肛管癌术后复发于2004年6月15日入住本院准备手术治疗(之前曾住过二次院,没有输血史).第二天在给该病人血样做手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其血型为A型,RhD阴性.抗体筛查阴性.随即通知临床主管医生并联系... 患者 男,42岁.因腹腔巨大肿物、直肠肛管癌术后复发于2004年6月15日入住本院准备手术治疗(之前曾住过二次院,没有输血史).第二天在给该病人血样做手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其血型为A型,RhD阴性.抗体筛查阴性.随即通知临床主管医生并联系中心血站,要求提供同型Rh阴性血.在中心血站与其它地方血站共同协助下,只能找到了A型Rh阴性红细胞悬液IU、冰冻红细胞5U、O型Rh阴性红细胞悬液3U.考虑病人的病情,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决定于6月18日进行手术.并使用血液回收机,以尽量减少用血.但由于肿瘤巨大,手术出血量很大.手术在使用血液回收机的情况下,把之前准备的所有Rh阴性血用完后,手术还未完成,病人还在出血,情况比较危急.血压只有70/55mmHg,HctO.157,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为挽救病人生命,并考虑病人之前做过抗体筛查阴性,决定输同型Rh阳性血.共输了20U红细胞悬液(相当于4000ml全血).同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也输入了同型Rh阳性机采血小板30U、冷沉淀10U、冰冻血浆4300ml,以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病人术后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在7月3日前,仍输了同型Rh阴性红细胞悬液6U、同型Rh阳性机采血小板20U、冰冻血浆2200ml.病人于2004年9月28日康复出院.其间在病人术后的第三天、半个月、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分别给病人做抗体筛查试验,均为阴性,说明未产生抗D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阴性 病人 中心血站 红细胞悬液 阳性 性病 要求 联系 地方
下载PDF
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活强 容伯芬 蔡葵 《广州医药》 2010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200例患者分别用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然后通过对其结果、操作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全部阴性,操作时间大约为10 min;微柱凝集法... 目的比较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临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需要输血的200例患者分别用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然后通过对其结果、操作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全部阴性,操作时间大约为10 min;微柱凝集法阳性3例,该3例样本经抗体筛查证实是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操作时间大约30 min。结论微柱凝集法的敏感性要高于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漏检的概率小,结果更准确。但微柱凝集法操作时间长,不适用于急诊配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集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