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新课程改革对高考的影响——2006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点评
1
作者 周兆富 《高中数理化》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考试大纲》 新课程改革 高考物理 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 高考备考 学校招生 考查知识 全国统一 传统教学
下载PDF
音乐教师嗓音问题与教室声环境
2
作者 万钟如 罗红兵 《北方音乐》 2012年第3期11-12,共2页
音乐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用嗓群体,遭遇嗓音问题困扰的情形却依然十分普遍,这是音乐教师群体颇感困惑的问题。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声音的艺术,相对于其他科目,音乐课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气氛更为活跃,因而存在更多的活动噪音;同时音... 音乐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用嗓群体,遭遇嗓音问题困扰的情形却依然十分普遍,这是音乐教师群体颇感困惑的问题。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声音的艺术,相对于其他科目,音乐课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气氛更为活跃,因而存在更多的活动噪音;同时音乐课一般兼有乐器演奏(如边弹边唱)和电声辅助教学(如播放CD),因而所形成更多的背景噪音。二者的叠加形成了音乐教室特殊的声环境,对音乐教师的嗓音运用形成极大的制约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师 嗓音问题 音乐课 教室声环境 慢性咽喉炎
下载PDF
对比教学中的六大“对比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坚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6期42-42,44,共2页
对比教学,关键要抓住“对比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对比点:不同体裁的课文进行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进行比较;形象意义的对比;艺术风格的时比;方法手段的对比;主题的对比。
关键词 对比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浅析——追溯口文化教学模式及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4
作者 范桂飘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1,共2页
一、历史上“学习”的口传文化溯源及其特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专家叶舒宪的考证,《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的名称是“语病”,因为“学而”不是一个词,而是引自孔子教学语言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外,在《论... 一、历史上“学习”的口传文化溯源及其特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专家叶舒宪的考证,《论语》的第一篇《学而》的名称是“语病”,因为“学而”不是一个词,而是引自孔子教学语言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外,在《论语》中类似的,还有第七篇的篇名“述而”其实也是截取孔子的另一名言“述而不作”,于是引出了关于《论语》口传语境的发掘,呼吁重新恢复深远的“口传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 口传文化 新课标 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语》 “述而不作” 文化溯源
下载PDF
以万变应万变
5
作者 梁凯莹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1年第10期33-33,共1页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亦如此。由此看来,“以不变应万变”之论... 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亦如此。由此看来,“以不变应万变”之论岂能适应发展规律,应对运动着的物质和变化着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方式 物理性质 物体位置 化学性质 新陈代谢 存在方式 固有属性 人类社会
下载PDF
在探究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跨越
6
作者 秦静梅 《物理教学探讨(高中学生版)》 2010年第7期43-47,共5页
人们常说“高考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理综”,而物理是造成理综分数差别的主要科目。“物理难学”这几乎是许多高中生的普遍呼声。许多学生到了高中感到物理成绩提不上去.练习题不会做,有的甚至连上课也听不懂。究其原因.是初中与高中... 人们常说“高考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理综”,而物理是造成理综分数差别的主要科目。“物理难学”这几乎是许多高中生的普遍呼声。许多学生到了高中感到物理成绩提不上去.练习题不会做,有的甚至连上课也听不懂。究其原因.是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了“台阶”。作为高一新生.必须跨越这个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形成 能力 物理成绩 高中生 高一新生 练习题 台阶 高考
下载PDF
用新教材撬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7
作者 曾纪成 《基础教育课程》 2009年第5期48-49,共2页
一、由教教材者变为驾驭教材者新教材(北师大版)每个单元以开放性板块形式出现。如:一个单元分为热身、听、说、读前、读后、语言学习、语法、写作、综合技能、复习要点几个板块。课后练习也以板块形式出现。这样的安排有几点好处:
关键词 新教材 教师角色 北师大版 语言学习 综合技能 复习要点 课后练习 板块
下载PDF
对体验性实验的探究
8
作者 周兆富 《高中数理化(高二版)》 2007年第7期34-36,共3页
“体验性实验”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在高中物理教与学的互动中,经常要求同学们感受物理知识,体验实验过程和结论,这种体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实验感受物理知识的妙处.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会给自己留下深刻... “体验性实验”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个全新课题,在高中物理教与学的互动中,经常要求同学们感受物理知识,体验实验过程和结论,这种体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实验感受物理知识的妙处.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知识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的.“体验性实验”也属探究实验的一种,这种体验应当是广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过程 体验性 物理知识 新课程理念 高中物理 亲身体验 亲身经历 探究实验
下载PDF
广东省高考探究题的“读”与“写”
9
作者 黄坚起 《黄金时代(下半月)》 2013年第9期28-29,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两年的考试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两年的考试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生该如何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题 《语文课程标准》 “写” “读” 广东省 高考 探究学习 教师指导
原文传递
三“招”,可使记叙文“动”起来
10
作者 黄坚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9年第9期65-66,共2页
记叙文最内在的东西就是生动、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掌握记叙文"动"的方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三种使记叙文动起来的方法。
关键词 增枝添叶 回忆联想 全面铺开 作文教学
下载PDF
一种罕见的肖像描写
11
作者 周遵汉 《语文学习》 2005年第3期33-34,共2页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教材”)高中第四册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是从《红楼梦》第三回中节选出来的,课文对王熙凤有这样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高中第四册第81页)“教材”...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以下简称“教材”)高中第四册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是从《红楼梦》第三回中节选出来的,课文对王熙凤有这样的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高中第四册第81页)“教材”对这一描写作了如下解释:丹凤三角眼,“眼角向上微翘,俗称丹凤眼”;柳叶吊梢眉,“形容眉梢斜飞人鬓的样子”。(出处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 教材 肖像描写 中学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文 《红楼梦》 出处 王熙凤
原文传递
国人怎么啦?——一位中学教师的忧虑和愤慨
12
作者 黄坚起 《黄金时代(下半月)》 2017年第11期22-25,共4页
前段时间,两则新闻跃入眼帘,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8月6日晚上,4名年轻人身穿二战时期的日军军服,在上海著名的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拍照且在朋友圈大肆炫耀;8月13日下午,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两名青年男子身着仿二战期间日本军装在黎塘... 前段时间,两则新闻跃入眼帘,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8月6日晚上,4名年轻人身穿二战时期的日军军服,在上海著名的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拍照且在朋友圈大肆炫耀;8月13日下午,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两名青年男子身着仿二战期间日本军装在黎塘镇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作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国人 忧虑 二战时期 二战期间 公共场所 年轻人 纪念地
原文传递
“双面”阿Q
13
作者 周遵汉 《语文月刊》 2012年第4期65-66,共2页
现行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名作《阿Q正传》的第二章“优胜略记”和第三章“续优胜略记”。在谈到这两章中的阿Q主要思想性格时,无论是教材还是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词 《阿Q正传》 《教师教学用书》 必修教材 《语文》 思想性格 粤教版 高中
原文传递
巧断文言句子
14
作者 黄坚起 《黄金时代(下半月)》 2014年第3期25-26,共2页
古人写文章,一般是不加标点的,我们要读懂古文,首先,就得学会断句。断句要掌握方法。我们的古人写文章很讲究章法的,所以,我们要断好句,就要掌握好方法:
关键词 句子 文言 掌握方法 文章 古人
原文传递
牛奶的天空
15
作者 岚岚 《黄金时代(下半月)》 2010年第4期45-45,共1页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地迷上了喝牛奶。酸的、甜的、纯的都爱喝。总觉得牛奶中好像有些什么,喝过了身体就有了一种力量,让我有信心、有勇气地去面对新一天、新一轮的挑战。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牛奶的天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