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鼻敏汤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军发 唐湘涓 +3 位作者 成丽兰 陈小芳 何胜华 章诗富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研究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经灌胃克鼻敏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 研究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并经灌胃克鼻敏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卵清蛋白特异性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及IL-5水平。结果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IL-4和IL-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2和IFN-γ明显升高(P<0.01)。克鼻敏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IL-4和IL-5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克鼻敏治疗组行为学积分、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含量及IL-2水平均高于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克鼻敏治疗组与强的松治疗组比较各项观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中药复方克鼻敏汤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下调IgE的产生达到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鼻敏复方 变应性鼻炎 IFN-Γ IL-2 IL-4 IL-5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梅 祝斌 +2 位作者 陈小芳 徐军发 袁汉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2-584,587,共4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变化,探讨UC患者PMN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UC病人外周血PMN凋亡。结果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变化,探讨UC患者PMN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UC病人外周血PMN凋亡。结果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PMN凋亡呈负相关,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CRP、IL-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UC患者PMN凋亡延迟,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IL-6产生过多可导致肝脏合成CRP增高,同时可能是导致PMN凋亡延迟的重要因素。适度调控PMN凋亡,有可能会成为治疗UC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UC) 中性粒细胞(PMN) c反应蛋白 IL-6
下载PDF
药用真菌杨树菇未知基因1C10克隆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一 郭莲仙 孙慧 《医学诊断》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杨树菇基因1C10。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差异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杨树菇基因1C10。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差异表达。构建真核表达质粒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得到全长为728 bp的杨树菇基因1C10,编码107个氨基酸,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其在子实体中为高表达。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会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而非衰老。结论:通过构建cDNA文库及测序初步鉴定出具抗肿瘤活性的杨树菇未知基因1C10,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及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抗肿瘤活性 CDNA序列
下载PDF
药用真菌杨树菇活性组分对荷瘤小鼠的生殖毒性
4
作者 梁一 白娟 孙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9-3711,共3页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杨树菇活性组分对荷瘤小鼠的生殖毒性影响。方法:使用HP-20大孔吸附柱分离杨树菇抗肿瘤活性成分Yt成Yp、Ys,构建荷H22小鼠模型,瘤内注射活性组分(2.5mg/kgYp、2.5mg/kgYs、5mg/kgYt),通过小鼠体重变化、雄鼠睾丸组织... 目的:研究药用真菌杨树菇活性组分对荷瘤小鼠的生殖毒性影响。方法:使用HP-20大孔吸附柱分离杨树菇抗肿瘤活性成分Yt成Yp、Ys,构建荷H22小鼠模型,瘤内注射活性组分(2.5mg/kgYp、2.5mg/kgYs、5mg/kgYt),通过小鼠体重变化、雄鼠睾丸组织切片、精子活力及活率来研究活性组分的生殖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内注射Yp、Ys、Yt对荷瘤小鼠的体重及精子活力无显著性影响,睾丸组织也无明显病理变化,但显著地抑制精子活率。结论:杨树菇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会有雄性生殖毒性,需要进一步的分离纯化促进其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生殖毒性 抗肿瘤组分
下载PDF
杨树菇非多糖组分与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5
作者 梁一 孙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36-2838,共3页
目的:比较杨树菇非多糖组分和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探讨药用真菌中抗肿瘤的有效组分。方法:提取杨树菇非多糖组分Yt和多糖组分,对荷H22小鼠模型瘤内注射Yt和多糖组分,通过肿瘤生长曲线、生存曲线、体重、肿瘤组织切片,比较二者抗肿瘤... 目的:比较杨树菇非多糖组分和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探讨药用真菌中抗肿瘤的有效组分。方法:提取杨树菇非多糖组分Yt和多糖组分,对荷H22小鼠模型瘤内注射Yt和多糖组分,通过肿瘤生长曲线、生存曲线、体重、肿瘤组织切片,比较二者抗肿瘤活性。结果:在小鼠模型中,杨树菇非多糖组分Yt可显著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肿瘤组织大小约为(0.10±0.072)cm3],多糖组分未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仅可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杨树菇非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强于多糖组分,提示在药用真菌中除多糖,非多糖组分是另一类抗肿瘤活性组分,值得充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多糖 非多糖 抗肿瘤
下载PDF
药用真菌杨树菇SUMO基因及抗肿瘤活性初步鉴定
6
作者 梁一 白娟 孙慧 《医学诊断》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SUMO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基因,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抗肿瘤活性。结...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SUMO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基因,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得到全长为606 bp的SUMO cDNA序列,编码103个氨基酸,将表达SUMO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中,发现可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但对细胞衰老无影响。结论:药用真菌中SUMO等小泛素类蛋白酶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新型抗肿瘤药物前体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SUMO 抗肿瘤 凋亡
下载PDF
小鼠鼻粘膜接种伤寒杆菌Fe-SOD的抗体应答
7
作者 唐湘涓 徐军发 凌天翼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小鼠鼻腔接种伤寒杆菌的 Fe- SOD后血液和粘膜系统的抗体应答。方法 :用 IL- 1作为佐剂 ,将伤寒杆菌的 Fe- SOD经鼻腔接种小鼠 ,检测小鼠血液及肠液中的抗体应答。结果 :当用 IL - 1作为佐剂时 ,经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 SOD的... 目的 :观察小鼠鼻腔接种伤寒杆菌的 Fe- SOD后血液和粘膜系统的抗体应答。方法 :用 IL- 1作为佐剂 ,将伤寒杆菌的 Fe- SOD经鼻腔接种小鼠 ,检测小鼠血液及肠液中的抗体应答。结果 :当用 IL - 1作为佐剂时 ,经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 SOD的小鼠血液和肠液中可产生高水平特异性 Ig G和 Ig A类抗体 ;而腹腔注射仅在血液中产生高水平特异性 Ig G抗体。结论 :用 IL - 1作为佐剂 ,伤寒杆菌 Fe- SOD经鼻腔接种后可引起小鼠粘膜系统和血液中的抗体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Fe—SOD 粘膜 抗体应答
下载PDF
药用真菌杨树菇钙调素基因及活性初步鉴定
8
作者 梁一 孙慧 《医学诊断》 2012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杨树菇钙调素(calmodulin,CaM)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目的:克隆杨树菇抗肿瘤相关蛋白基因,初步鉴定其活性。方法:构建cDNA文库,随机测序得到杨树菇钙调素(calmodulin,CaM)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及衰老的变化,初步鉴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得到全长为588 bp的杨树菇钙调素cDNA序列,编码150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在整个钙调素家族中十分保守。钙调素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没有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衰老。结论:杨树菇钙调素序列具有CaM保守序列模式,是CaM家族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CAM CDNA序列
下载PDF
茶树菇凝集素检测醋酸格拉替雷诱导小鼠的CD8~+T淋巴细胞表面糖基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巫伟鹏 黄碧霞 +2 位作者 关鑫 文钰棣 梁一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8,共6页
醋酸格拉替雷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一线药物,可通过诱导调节性CD8+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研究GA诱导的CD8+T淋巴细胞,我们将茶树菇分离的两种凝集素AAL(Agrocybe aegerita lectin)和AAL2(Agrocybe aegerita lectin 2),通过生物素标... 醋酸格拉替雷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一线药物,可通过诱导调节性CD8+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研究GA诱导的CD8+T淋巴细胞,我们将茶树菇分离的两种凝集素AAL(Agrocybe aegerita lectin)和AAL2(Agrocybe aegerita lectin 2),通过生物素标记结合流式细胞仪,分别分析GA诱导的免疫耐受小鼠模型中脾脏、腹股沟淋巴结CD8+T淋巴细胞的糖基化水平,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发现脾脏AAL+CD8+,AAL2+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8.46±3.1和9.08±2.8,淋巴结AAL+CD8+,AAL2+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0.65±4.6和8.25±5.9,且脾脏、淋巴结CD8+T淋巴细胞中AAL+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CD8-T淋巴细胞(p<0.05)。淋巴结中AAL+CD8+T细胞表达IFN-γ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AL-CD8+T细胞,AAL2+CD8+T细胞表达IFN-γ和perforin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AL2-CD8+T细胞。该结果为CD8+T淋巴细胞表面糖基化研究提供了初步数据,并暗示糖基化水平与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茶树菇半乳糖凝集素 CD8+T淋巴细胞 醋酸格拉替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