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珊红 陈银众 +4 位作者 赵益炼 谭学渊 周伟文 胡虞馨 余佐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胸腹部CTA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主动脉夹层累范围及其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和破裂口均得到清晰、全面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解剖细节,可作为首选方法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应用技术
下载PDF
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珊红 张杨贵 +5 位作者 谭学渊 周伟文 胡虞馨 梁钰笛 廖文华 温志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评价骶髂关节扫描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疑为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斜横断面、斜冠状面薄层扫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现双侧骶髂关节炎70例,单侧骶髂关节炎45例,5例骶髂关节未见明显改变。其中70例双... 目的评价骶髂关节扫描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疑为骶髂关节炎患者采用斜横断面、斜冠状面薄层扫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现双侧骶髂关节炎70例,单侧骶髂关节炎45例,5例骶髂关节未见明显改变。其中70例双侧骶髂关节炎病例中,50例双侧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关节面毛糙模糊,关节软骨水肿明显,呈不规则中断、增粗,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影,部分炎症累及髂骨,15例双侧骶髂关节的软骨下局部骨硬化,软骨下骨板边界不清,5例双侧骶髂关节炎病例累及双侧坐骨、双侧髋臼,关节软骨面明显模糊,骨髓水肿;4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中:40例单侧骶髂关节的间隙呈线样高信号,患侧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骨质见异常高信号影,5例单侧骶髂关节炎合并累及髂内、外肌伴脓肿形成。结论骶髂关节斜横断面、斜冠状面的扫描技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MRI 扫描技术 早期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珊红 张杨贵 +5 位作者 谭学渊 周伟文 胡虞馨 廖文华 梁钰笛 温志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1期11-13,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恶性脑膜瘤、15例脑胶质瘤、30例转移瘤行常规头颅平扫及增强,三维成像(AX3DFSPGR)、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利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恶性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恶性脑膜瘤、15例脑胶质瘤、30例转移瘤行常规头颅平扫及增强,三维成像(AX3DFSPGR)、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利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后处理重建,测量肿瘤实质区、水肿区和瘤周白质区的白质纤维束走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脑肿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纤维束均发生破坏、中断,肿瘤周围白质纤维束的破坏发生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鉴别颅内恶性肿瘤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DTI) 恶性脑肿瘤 白质纤维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复杂性肛瘘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珊红 张杨贵 +3 位作者 胡虞馨 梁钰笛 周伟文 何旭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为肛瘘患者采用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薄层及LAVA动态增强进行扫描,对MRI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肛瘘患者中30例为复杂性肛瘘、11例为原发...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为肛瘘患者采用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薄层及LAVA动态增强进行扫描,对MRI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肛瘘患者中30例为复杂性肛瘘、11例为原发性瘘管、9例为肛周脓肿。50例肛瘘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一致。结论采用横断面、斜冠状面、斜矢状面薄层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MRI 扫描技术临床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8
5
作者 吴耀初 周伟文 +3 位作者 陈俏倩 符有文 张扬贵 全国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例25例,所有25例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7例(76%),位于肝右叶8例(24%)。影像学上病灶呈肿块型15例(60%)、浸润狭窄型5例(20%)、腔内生长型3例(12%),有2例(8%)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形。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以边缘为主的轻度强化,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出现分隔状、片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重要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病理学 x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耀初 吴华超 +1 位作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3531-3534,共4页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放射摄影技术 消化道钡餐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乳腺MRI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珊红 胡虞馨 +1 位作者 周伟文 何旭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7期86-88,I0001,共4页
目的评价乳腺MRI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乳腺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图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乳腺病例中,3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Ⅲ型速升速降曲线,弥散ADC值明显... 目的评价乳腺MRI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乳腺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图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乳腺病例中,3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Ⅲ型速升速降曲线,弥散ADC值明显降低,平均约为1.01,12例乳腺纤维瘤及8例乳腺增生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Ⅰ型缓慢上升曲线,弥散ADC值较高,平均约为1.35。结论采用乳腺动态增强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MRI 动态增强 后处理重建技术 临床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双圈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华超 吴耀初 +1 位作者 温志玲 符有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6-39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双圈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后遗CT表现。结果:22例均见双侧大脑... 目的:回顾性分析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双圈征"进行分析,评估其后遗CT表现。结果:22例均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密度相同,而内侧的脑干、小脑、基底节及丘脑密度不降低,两者密度反转形成"双圈征";10例(45.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22.7%)合并脑实质出血;9例(40.9%)死亡。随访13例中:5例(38.5%)为脑软化灶;5例(38.5%)为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4例(30.8%)为脑灰白质萎缩;5例(38.5%)为脑积水。结论:呈"双圈征"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故CT检查对其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支气管腔内肺炎性肌母细胞瘤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华超 张杨贵 +4 位作者 吴耀初 陈光 李俐倩 符有文 王朝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腔内肺炎性肌母细胞瘤(EIM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EIMT;以45例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作为对照,包括支气管腔内结核10例、支气... 目的观察支气管腔内肺炎性肌母细胞瘤(EIM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EIMT;以45例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腔内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作为对照,包括支气管腔内结核10例、支气管腔内纤维瘤5例、支气管腔内平滑肌瘤4例、支气管腔内鳞癌15例、支气管腔内腺癌3例、支气管腔内类癌8例,观察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8例IMT中,位于左肺3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位于右肺5例(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病灶位于单或多段支气管及其分支腔内,呈圆形5例、类圆形2例及不规则形1例,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1例病灶呈中等程度强化,其余均呈明显强化及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EIMT最大净增强CT值明显高于支气管腔内结核、支气管腔内纤维瘤、支气管腔内平滑肌瘤、支气管腔内鳞癌、支气管腔内腺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平扫MSCT中EIMT不具有特征性表现,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肌母细胞瘤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结节型脑膜转移瘤CT表现及组织来源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华超 何旭升 +2 位作者 温志玲 符有文 王朝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37-539,共3页
分析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及探讨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组织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CSF细胞学检查阳性证实为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病例,每例进行CT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5例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CT影像... 分析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及探讨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组织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CSF细胞学检查阳性证实为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病例,每例进行CT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5例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CT影像表现为位于颅骨内板下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结节型脑膜转移瘤分结节状脑膜转移瘤和团块状脑膜转移瘤2型,结节状和团块状脑膜转移瘤伴颅骨破坏分别为6例(6/27,22.22%)和5例(5/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状和团块状脑膜转移瘤为单发的脑膜转移瘤分别为5例(5/27,18.52%)和5例(5/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结节状脑膜转移瘤和团块状脑膜转移瘤组织来源有明显不同。结论:结节型脑膜转移瘤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CT是结节型脑膜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珊红 张扬贵 +2 位作者 何旭升 周伟文 廖文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其中弥散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分别取800s/mm^2,1 000s/mm^2,2 000s/mm^2,2 500s/mm^2和3 000s/mm^2,观察不... 目的探讨不同b值及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其中弥散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分别取800s/mm^2,1 000s/mm^2,2 000s/mm^2,2 500s/mm^2和3 000s/mm^2,观察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兴趣区的ADC值并结合动态增强后处理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采用b值为2 500s/mm^2和3 000s/mm^2时,前列腺癌弥散明显受限,ADC值显示为低信号,增强曲线图以流出型为主,与前列腺增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曲线图有明显不同。结论选择高b值及分析动态增强曲线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前列腺肿瘤
下载PDF
高血压脑病MRI表现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耀初 吴华超 +2 位作者 陈俏倩 符有文 全国彪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HE)的MRI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其MRI表现及发病机制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有详细临床、影像学资料的HE患者,收集患者血压、病因、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由至少2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共同...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病(HE)的MRI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其MRI表现及发病机制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有详细临床、影像学资料的HE患者,收集患者血压、病因、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由至少2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评价其MRI异常表现、水肿程度和分级评定。结果:HE的MRI表现主要为脑水肿,病灶累及部位比例中顶叶、枕叶与其他各部位相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1);出现细胞毒性水肿16例(28.6%)、脑出血8例(14.2%),两者与脑水肿的较高分级具有相关性(Ρ<0.05)。结论:HE的MRI改变主要为脑水肿表现,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及脑出血提示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破坏从而影响预后,因此认识HE的MRI不典型表现对其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病 磁共振成像 脑水肿 预后
下载PDF
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探讨
13
作者 陈珊红 林昌能 +3 位作者 陈杜芳 谭学渊 赵益炼 陈银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 目的:探讨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为53~66次/min,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心率>68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规整。结论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比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应用技术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虞馨 陈珊红 +3 位作者 谭学渊 张杨贵 周伟文 梁钰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增强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利用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脑部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部恶性胶质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增强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利用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脑部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20例疑为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白质纤维束发生破坏、断裂,ADC值和FA值均呈低信号改变,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DTI) 脑部恶性胶质瘤 诊断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